小学奥数与中学方程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xszxs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以“鸡兔同籠”问题为例展开讨论小学奥数中的方法和思想与中学方程中的方法和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给出小学奥数中的鸡兔同笼问题的求解过程,其中根据不同年级段的学生给出的求解方法不同;其次,给出鸡兔同笼问题在初中阶段用方程求解的过程;最后,根据比较不同阶段的解题方法来讨论小学奥数与中学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小学奥数;中学方程;方法;思想
  一、奥数的概念
  小学奥数是近几年较为热点的问题,由于各地区小学升初中考试通过单纯的校内知识已经不能够将学生分出层次,所以各学校都会选取奥数知识作为一个考核的标准.所以,奥数在学习或考试中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同时,也更多地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那究竟什么是奥数?奥数中又有哪些我们在教材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呢?所谓奥数即是对奥林匹克数学的简称,它相对于我们在学校中学习的数学知识较为特殊,对于发散学生的思维和开发学生的大脑有一定的帮助;在奥数中涉及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速算巧算,应用题,几何部分和数字规律部分,在以上几个部分当中所涉及的习题当中有百分之八十的习题都要用到初中及以上的知识,其中在应用题部分则直接联系到初中的方程知识;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中最为典型的应用题,它直接涉及的便是中学的方程知识,本文将以“鸡兔同笼”问题为例展开讨论小学奥数的思想和方法与中学方程的思想和方法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二、鸡兔同笼的问题分析
  例 鸡兔同笼,共有头10只,共有脚32只,问: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 对于一道鸡兔同笼的问题,不同的年级应该给出不同的方法;在小学二三年级阶段,学生还不具有抽象的思维能力,所以针对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我们主要的讲授方法是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因为画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更能够被学生接受;下面给出解题过程.
  三、鸡兔同笼问题的三种解法
  步骤:引课,带大家走进生活中,在生活中或者电视节目当中,都有见过鸡和兔子,要学生明白鸡有一只头两只脚,兔子有一只头四只脚的事实.
  (假设上述10个圆圈代表笼中的10只头)
  无论是鸡还是兔子都应该至少有两只脚,所以应该在每个圆圈上面画出两条“竖线”代表两只“脚”;
  接下来,应该引导学生,如果每只头上有两只脚,那么我们共画了10×2=20只脚,让学生自己发现,脚的只数与题中不符,比题中少了32-20=12只;引导学生考虑多出来的脚怎么办,是鸡的脚还是兔子的脚,通过分析发现少算的脚为兔子的脚,所以应该继续向圆圈中添“脚”(竖线),并且根据常识要保证每次添两只;
  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余下的12只脚,再继续添的时候,只够添了6个圆圈,12÷(4-2)=6只,那么上图中,画了4个竖线的图形便代表兔子,其余的便是鸡10-6=4只.这样,鸡兔同笼的问题对于二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便迎刃而解了.
  而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对数字的敏感度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也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可以脱离图形进行讲解,下面给出解题过程:
  方法一:假设笼中全部都是鸡,那么笼中应该有脚2×10=20只,但所得的脚数与题中有偏差,求出偏差为32-20=12只,接下来找出偏差所在,发现偏差为给兔子少算了脚,每只兔子少算了4-2=2只,看12脚是几只兔子少算的脚12÷2=6只,所以笼中兔子6只,鸡为10-6=4只.
  方法二:同样可以假设笼中全是兔子,解题过程同上.
  在对四五年级的学生的讲解过程中,不仅向学生渗透的做假设的思想方法,同时一题多解也锻炼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这为学生后继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方程思想是数学思想中一种最基本的思想,也是最重要的解题方法,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解题技巧,那么到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小学奥数的方法思想与中学数学的方法思想有哪些相同之处,或者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
  其实我们不难看出,在上述的奥数解法过程中,我们多次用到了假设法,而在方程中其实也同样是在应用假设法,与之不同的是,方程需要引入变量x,y,再根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联系实际,我们便可列出关于鸡兔同笼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解 设笼中鸡有x只,兔子有y只.
  x y=10,2x 4y=32, 解得x=4,y=6,
  所以,本题最终求解为鸡有4只,兔子有6只.
  观察上面的解题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小学奥数的解题过程就是中学方程求解的逆过程,其中不同的是,小学奥数需要更加直观的图形和语言来帮助解题,中学方程则不然.所以,小学奥数也可以说是为初中阶段的学习做一个有益的铺垫或者是埋下一个伏笔.
  四、结 语
  不可否认,奥数对于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要掌握好这个度,就要求教师与家长的配合,不能要求学生过度地学习奥数,这不仅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奥数的学习上提倡寓教于乐,不要让奥数成为学生的负担.
其他文献
【摘要】任何一个数学知识都不是孤立的,它联结着前后知识,联系着学生生活实际;任何一个课堂教学也不全都是静态的,单向的,它是互动的,多向的.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找到联结点,使之“联”然后生疑,“联”然后知本,“联”然后互通,在互动的课堂中绽放出精彩?本文以“商的变化规律”教学为例,学生在“联”中猜想、发现规律,在“动”中探究、归纳规律,最后在思辨中灵活应用规律,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联系;互
【摘要】全概率公式是概率统计课程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本文采用启发式结合总结式的教学方法,从一个有趣的生活实例——蒙提霍尔问题入手,通过教师循序渐进地设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归纳出全概率公式,再从一般到特殊,通过实际问题案例的分析及应用,达到教会学生使用全概率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蒙提霍尔问题;全概率公式;教学设计  【基金支持】(1)2015.6.1—2016.5.31,西
笔者听取了一节椭圆高三复习课,通过这堂课引发了我对高三一轮复习课的一些思考.现根据“椭圆复习”的课堂教学来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课堂教学回顾  1.知识回顾:和学生共同回顾椭圆中学习了哪些内容,并构建简单的知识结构图:  椭圆定义   建系  标准方程   数形结合  几何性质  2.热身练习(学生上黑板板演)  (1)若椭圆x236 y2m=1的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e=23,则m=.  
教学目标:  1.在生动活泼的情境和游戏中,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2.经历填数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动手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填数游戏活动,学会正确、准确、合理地推理,初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意,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描述  课前游戏:判断位置,区分行列.  1.介绍行和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面临着一定的窘境,如何摆脱这种窘境,笔者在指导文件中寻找到有效突破点——数学史,并发掘其对实际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通过组织“数学那些事儿”数学社团,作为一个试验阵地,实施各种丰富的教学手段,以期实现目标.  【关键词】数学社团;数学史;中职数学;数学文化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从“中专”的黄金期消失之后,中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不断滑坡,没有入学成绩的限制,所以学生的文化
【摘要】“高等代数”是高等院校数学类和统计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定义定理多、理论性强、内容高度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本文首先介绍“高等代数”的教学现状;其次结合教学经验和实践,给出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对该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提出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课堂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高等代数;课程改革;数学思想;数学素养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
【摘要】针对课堂小测验在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中所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探析,主要包含目标性、典型性与多样性原则,且结合高中学生特点与教学要求,提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中课堂小测验的应用对策,以期能够灵活应用课堂小测试提升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数学问题解答能力.  【关键词】课堂测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  适当的课堂小测试不但能够检验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效果,还能够彰显学生的课堂学
【摘要】自主学习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不仅是“授人以渔”的智慧,它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应当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即点燃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引擎”,这样他们才能在数学学习的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远.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希望为之后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要】本文注重知识融合,侧重将知识讲旧的原则,从小学算式到九年级二次函数的逐渐过渡,体现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即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核心素养的深度理解.  【关键词】核心素养;经济问题;知识融合  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中考的必考考点,讲解此部分内容时,往往是讲课周期长,吸收程度差,基于此,在设计二次函数应用这一课题时,重点关注核心素养与学生无缝
【摘要】数学探究学习是在数学的学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一个学习过程,探究性教学应处理好四种关系.  【关键词】数学;探究;处理  探究式学习是强调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探究学习的一个学习过程.[1]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是在數学的学习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一个学习过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书本和生活中的问题,产生问题意识,鼓励并引导学生对已知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