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一天,你奋斗了一生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摘自陈芳允诗作
  
  走进陈芳允先生的灵堂
  我不禁 痛哭失声
  一位多么伟大的科学家
  一个多么慈祥的老人
  就这样走的步履匆匆
  几天前 你还躺在病榻上
  与你的战友 一起探讨
  卫星通讯的整合问题
  他临走时 你还叮嘱
  再约请一位导航专家
  来医院作一次深入讨论
  没有想到 带着对祖国的
  深深眷恋 和对卫星通讯的
  最后牵挂 你却永远地走了
  你的临终嘱咐 他再也无法聆听
  我诅咒苍天无眼 为什么
  如此无情 又如此不公
  84年的人生旅途 对你来说
  实在是太短太短
  还有很多很多事
  等待着 你去筹划完成
  然而 一切都无法挽回
  惟有 你的光辉业绩
  你的崇高精神
  你的人格魅力
  你的慈祥笑容
  犹如灿烂耀眼的星座
  永远闪烁在我们的心中
  
  当年 你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
  走进清华园 吴有训 周培源
  叶企孙 萨本栋等名师的指点
  使你对无线电子科学 情有独钟
  当你远渡重洋 从英吉利海峡
  学成归来的时候 淮海战役的
  殊死较量 已渐渐接近尾声
  为了拒绝国民党航空委员会的调令
  你曾忍痛自残脚指 你说
  一辈子跟着共产党走 决不为
  南京的腐朽政权出力卖命
  就这样 你怀着满腔报国的热情
  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在电子与空间科学领域
  默默奉献 建立了卓著功勋
  第一颗东方红卫星的跟踪测量
  第一颗遥感卫星的顺利回收
  第一颗同步通讯卫星的定位遥控
  第一颗长征号运载火箭的升空
  还有 中国的卫星移动通讯系统
  中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太多太多的第一啊 都与
  你的名字紧密地连在一起
  中国的几十颗卫星 都在
  围绕着你们控制的轨道运行
  当我们在家中 一边品茶聊天
  一边观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当我们在郊外 一边欣赏美景
  一边享受和平生活的幸福安宁
  世界风云的变幻
  自然灾害的行踪
  甚至 当远在天涯海角的亲人
  捎来一声深情问候的时候
  那泪花闪烁中 也都饱含着
  你的祝愿 你的欢欣
  当然 我们也不会忘记
  为了这一天 为了民族的复兴
  你 和千千万万个科技工作者
  在大漠边疆 在东海之滨
  在原始森林 在荒山秃岭
  披肝沥胆 无怨无悔地奉献着
  自己的宝贵青春
  啊 陈芳允先生 你不仅是一位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而且 还是一位战略科学家
  那著名的863高技术发展建议
  就是你 和三位著名科学家
  对中国未来前途命运思考的结晶
  
  尽管 你是一位科学巨星
  你的生活 却十分简朴
  居室里 简陋整洁 普普通通
  即使到了晚年 还坚持自己给自己理发
  你说 这已经成了习惯
  自己能做的事情 就不要麻烦别人
  这也是 你的一贯作风
  一谈起你的贡献 你总是摇摇手说
  现在的科研工作 都需要集体完成
  你获得的所有奖章 都是集体之功
  啊 我们的科学家 我们的陈芳允
  在这最后的诀别时刻
  请允许我 肃立在你的灵堂前
  以祖国人民的名义 向你深深地
  深深地 致敬鞠躬
  
  陈芳允(1916年4月3日~2000年4月29日),无线电电子学与空间系统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在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所工作期间,陈芳允主要从事电子线路和雷达方面的研究工作。他首先提出利用采样原理制作实用的采样示波器。在配合我国原子能研究方面,他所领导的研究室成功地研制出多道脉冲分析器,填补了我国核弹试验中一项重要测量仪器的空白。陈芳允参与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及发射同步定点通信卫星的工作,他提出的很多方案,对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射都起到了积极作用。1986年,陈芳允与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倡议,即“863”计划。陈芳允多次获科技进步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其他文献
作为单一制国家,中国的财政体制似乎理所当然地沿袭了中央集权制的权力结构。 中央不仅掌控了大部分财税资源的分配权,而且垄断了几乎全部的财税规则制定权,因而可以随时全面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分配。然而,中国历次集权和分权试验表明,就和事权分配一样,财权分配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否则国家治理必然会出现大问题。  本文探讨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在中国呈现的经验、问题及其出路。文章首先讨论了1949年之后财政分权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隐藏诸多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很多教师一面倡导“减负增效”,一面奉行“题海战术”,没有对于课后作业做出科学设计与合理调整。如此一来,“减负增效”就成了一句空话。文章针对这一情况,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索家庭作业的优化途径与完善策略,力求以作业创新为切入点,切实落实减负增效、推进语文教学发展。  關键词:小学语文;家庭作业;减负增效;创新
中国现代化始终离不开国际化的牵引和推动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对本国国际化的推进和提升。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政策,扩大了国际联络,重视了吸取国际上的技术和经验。是在国际化不断深入与提高的过程中,才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  回想30年前,每个过来人都不会忘记,那时的中国处在高度封闭状态,不要说外资企业在中国组织
摘 要:幼儿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不难发现,部分幼儿存在迟到、不能独立进餐、不会独立穿脱衣物、不会自己整理玩具等问题,甚至有些中班或者大班的幼儿还不能独立入厕,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以及家长承担着重要的教育责任,且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无穷的魅力。其中古代作家的政论文观点精辟,议论深刻,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古人名作,提高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水平。教师应针对学生写作的薄弱环节,利用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设立专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理解品味,归纳总结,用古代文人的写作方法指导当今学生写作,使之学会发表个人见解,表达并论证自己的观点。 
真理标准讨论虽然讨论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却是中国发展转向的界标,是全面的拨乱反正和一个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先声。科学哲学在这个决定中国发展方向的重大事件中,发挥了强有力的论证作用。科学哲学在对科学思想资源运用的同时,也显现出同现代迷信、语录标准、僵化模式及其最新表现“两个凡是”针锋相对的精神,这就是科学的精神,是科学作为一种文化力量的展现。而这一理解在1979年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的活动中得到明
当代中国需要一批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有知识分子的自觉,喜爱思想与独立思考,他们不受种种世俗的诱惑,摒弃浮躁,拒绝平庸,为真理执著奋斗。    在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和纪念五四运动89周年之际,举办蔡元培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缅怀蔡元培先生、弘扬蔡元培先生的精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蔡元培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思想家和教育家。在风雨如磐的旧中国,他满怀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梦寐以求将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四个字,我们早已说习惯说顺口了,现在大家一张口就来。可要知道,当年摆在改革开放面前的一个最大障碍就是要解决对真理标准的认识问题,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署名“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好地完成了这个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扫清了障碍。关于这篇文章撰写、修改的前前后后及何以得到发表和发表后引起的振动以及所受到的攻击,30年
摘 要:由于初中学业压力、学科地位、教师观念、安全考虑等因素,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有限,而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七上“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案例探讨初中学段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及策略  一、 前言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实践力是培养学生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之一,核心素养是新一轮
林语堂写过一本《苏东坡传》。在序言中,林语堂写道:“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写苏东坡(1037~1101),应该带着“以此为乐”的情趣和态度。这样写出的苏东坡,才能像苏东坡,因为“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这,就是“苏东坡的一切”。苏东坡胸怀“一点浩然气”,终身享受“千里快哉风”。苏东坡是个“无往不乐”的人。  苏东坡22岁就进士及第,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