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教师要创新诗歌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注重诵读,丰富知识;分析精到,讲求收获;设置意境,引发思考归纳总结,鉴赏评价。在中国现代诗歌及外国诗歌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努力培养兴趣;积极拓宽知识面;讲解鉴赏理论;倡导诗歌创作。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创新;教学
近年来,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文学素养的测试,对古代诗歌考查的比重在不断增大,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無疑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代诗歌教学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前提,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和所学诗歌相一致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创新诗歌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诗歌教学作几点浅显的分析。
一、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它以丰富的文学营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天才的艺术家和高素质的国民大众,所以,这一部分既是我们掌握的重点,也是高考试卷的主要采分点。
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古典诗歌,目的是使学生从已有的大量诗歌感性材料中走出来,上升到理性化认识的高度,然后去指导自己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培养初步鉴赏能力。
针对高考,及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特点,具体教学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诵读,丰富知识
中国古典诗都非常注重节奏感,平仄,押韵等,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记诵一定数量的名诗佳作,既可以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其创作技巧,又可以丰富语言的知识,提高文学修养,积累写作素材。应强调的一点是,诗文记诵要牢固准确,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2.分析精到,讲求收获
对课文所选的诗歌的内容,艺术成就,炼字选句的妙处要作重点讲述。如在教授屈原的《离骚》时,在思想内容上对主人公两遭流放,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加渲染;在艺术表达上对体现在夸张,象征等具体方法上的浪漫主义创作源头细加分析;在炼字造句上对多用”兮”字体的楚辞句式加以点拨,则会使学生确有所获。
3.设置意境,引发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意境,突出情景的交融。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可用文学性的语言给学生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以抓住学生心理,走进诗歌,引发全面深刻的思考。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太守为儿子许亲,兰芝应婚后,作者对热闹的送聘礼的场景作了不厌其烦的大段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我们不妨设置这样的情境:第一幅画面:隆冬的车轮声里,兰芝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仲卿骑在马背上,透过模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车幕,不停地挥舞着手,喃喃地重复着:“我会去接你,等着我——”第二幅画面:彩旗飘飘,车轮滚滚,太守府上的四五百名男女仆人浩浩荡荡奔赴刘家,一路吹吹打打,笑语欢歌,金银彩礼,满车满箱。两幅画面的对比,我们便很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其作用:这些描写除了突出兰芝很高的身价外,还着力渲染了一种悲剧的气氛。每一声热闹的锣鼓都无情地敲打着兰芝那颗为仲卿而滴血的心,如同〈〈红楼梦〉〉中宝玉与宝钗拜堂成亲的喧天锣鼓声,恰恰是为潇湘馆的黛玉独自焚稿擂响了心碎的挽歌。如果我们在讲解古诗时能设置出特定的情境,学生便会学得深,记得牢。
4.归纳总结,鉴赏评价
对付高考,仅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只强调诗文浩杂,无从下手,而对这一部分的复习放任自流,也是不足取的。鉴于此,我们应做到:①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作一简单讲述,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传统作纵向比较,把主要诗人,作品,流派等分门别类加以讲解;②试题分类知识的讲解,重点讲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③对古代诗歌理论作一般介绍(意象,形象,意境,用典,炼字,表达技巧等常识以及诗,书,画互通知识等),使学生了解一般格律知识(平仄,对仗,押韵等),逐步提高诗歌鉴赏力。
二、中国现代诗歌及外国诗歌教学
中国现代诗歌是与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它产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因大量吸收了外国诗歌的许多营养,一开始便是以反古典的面目出现的。这是中国新诗教学不可忽视的特点,而外国诗歌以写实为本质特点。
这一部分在实际高考测试中占分较少,但对于指导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的诗歌初步写作能力,有着切实重要的意义。
讲授中还应体现文理侧重不同,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具体教学操作注意以下几点:
1.努力培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教材既涉及领袖诗词,诗坛泰斗代表作,又有当代新人佳作,兼有外国诗人名篇。学习这些诗歌最好能组织各类诗歌朗诵,诗歌自选自评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诗中,乐在其中。
2.`积极拓宽知识面
使学生了解中国新诗概貌(浪漫诗人郭沫若,格律派倡导者闻一多,抒情王子徐志摩,雨巷诗人戴望舒,诗怪李金发等;解放区诗人艾青,贺敬之等,建国后歌颂新时代的诗人郭小川,闻捷等;朦胧诗人舒婷,顾城,北岛等),了解外国诗歌概貌(拜伦,海涅,普希金,惠特曼等),最好能联系课文做一下中外诗歌的对比赏析。
3.讲解鉴赏理论
我们应把自由体和格律体的区分作重点,学习现代诗歌对新派艺术的吸收(朦胧派,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荒诞派,意识流等),学习其对古典的继承(意境,神韵),使学生在良莠不齐的诗歌园地里有一双明智的眼睛。
4.倡导诗歌创作
对学有专长的学生,指导其进行旧体诗和新诗创作。应使学生抒其真情,发其激情,颂其豪情;指导他们摆脱自我的羁绊,用真诚的笔触,寻找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的美。这无疑会从语言的精炼,立意的深刻方面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当然,对诗歌的教学既不能局限于课本,又不可能把大学教材搬到中学课本来讲授。如何找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便是当前新高考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诗歌素养的需要。
古人说:“切夫在诗外。”它原意是指诗歌创作的生活体验因素,我们不妨借用一下,诗歌教学的功夫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本身。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的合理指导相统一,我认为,是寻找最佳结合点的捷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创新;教学
近年来,高考语文越来越注重文学素养的测试,对古代诗歌考查的比重在不断增大,难度也在不断增加,这無疑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古代诗歌教学要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前提,以情感教育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和所学诗歌相一致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创新诗歌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诗歌教学作几点浅显的分析。
一、中国古典诗歌教学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它以丰富的文学营养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天才的艺术家和高素质的国民大众,所以,这一部分既是我们掌握的重点,也是高考试卷的主要采分点。
高中语文教材安排了大量古典诗歌,目的是使学生从已有的大量诗歌感性材料中走出来,上升到理性化认识的高度,然后去指导自己对古典诗歌的学习,培养初步鉴赏能力。
针对高考,及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特点,具体教学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诵读,丰富知识
中国古典诗都非常注重节奏感,平仄,押韵等,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记诵一定数量的名诗佳作,既可以增强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体会其创作技巧,又可以丰富语言的知识,提高文学修养,积累写作素材。应强调的一点是,诗文记诵要牢固准确,不允许有丝毫差错。
2.分析精到,讲求收获
对课文所选的诗歌的内容,艺术成就,炼字选句的妙处要作重点讲述。如在教授屈原的《离骚》时,在思想内容上对主人公两遭流放,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多加渲染;在艺术表达上对体现在夸张,象征等具体方法上的浪漫主义创作源头细加分析;在炼字造句上对多用”兮”字体的楚辞句式加以点拨,则会使学生确有所获。
3.设置意境,引发思考
中国古典诗词非常讲究意境,突出情景的交融。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可用文学性的语言给学生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氛围,以抓住学生心理,走进诗歌,引发全面深刻的思考。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时,太守为儿子许亲,兰芝应婚后,作者对热闹的送聘礼的场景作了不厌其烦的大段描述,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我们不妨设置这样的情境:第一幅画面:隆冬的车轮声里,兰芝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仲卿骑在马背上,透过模糊的双眼痴痴地望着车幕,不停地挥舞着手,喃喃地重复着:“我会去接你,等着我——”第二幅画面:彩旗飘飘,车轮滚滚,太守府上的四五百名男女仆人浩浩荡荡奔赴刘家,一路吹吹打打,笑语欢歌,金银彩礼,满车满箱。两幅画面的对比,我们便很容易引发学生联想其作用:这些描写除了突出兰芝很高的身价外,还着力渲染了一种悲剧的气氛。每一声热闹的锣鼓都无情地敲打着兰芝那颗为仲卿而滴血的心,如同〈〈红楼梦〉〉中宝玉与宝钗拜堂成亲的喧天锣鼓声,恰恰是为潇湘馆的黛玉独自焚稿擂响了心碎的挽歌。如果我们在讲解古诗时能设置出特定的情境,学生便会学得深,记得牢。
4.归纳总结,鉴赏评价
对付高考,仅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只强调诗文浩杂,无从下手,而对这一部分的复习放任自流,也是不足取的。鉴于此,我们应做到:①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史作一简单讲述,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传统作纵向比较,把主要诗人,作品,流派等分门别类加以讲解;②试题分类知识的讲解,重点讲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③对古代诗歌理论作一般介绍(意象,形象,意境,用典,炼字,表达技巧等常识以及诗,书,画互通知识等),使学生了解一般格律知识(平仄,对仗,押韵等),逐步提高诗歌鉴赏力。
二、中国现代诗歌及外国诗歌教学
中国现代诗歌是与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它产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因大量吸收了外国诗歌的许多营养,一开始便是以反古典的面目出现的。这是中国新诗教学不可忽视的特点,而外国诗歌以写实为本质特点。
这一部分在实际高考测试中占分较少,但对于指导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指导学生的诗歌初步写作能力,有着切实重要的意义。
讲授中还应体现文理侧重不同,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具体教学操作注意以下几点:
1.努力培养兴趣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教材既涉及领袖诗词,诗坛泰斗代表作,又有当代新人佳作,兼有外国诗人名篇。学习这些诗歌最好能组织各类诗歌朗诵,诗歌自选自评等课外活动,让学生参与诗中,乐在其中。
2.`积极拓宽知识面
使学生了解中国新诗概貌(浪漫诗人郭沫若,格律派倡导者闻一多,抒情王子徐志摩,雨巷诗人戴望舒,诗怪李金发等;解放区诗人艾青,贺敬之等,建国后歌颂新时代的诗人郭小川,闻捷等;朦胧诗人舒婷,顾城,北岛等),了解外国诗歌概貌(拜伦,海涅,普希金,惠特曼等),最好能联系课文做一下中外诗歌的对比赏析。
3.讲解鉴赏理论
我们应把自由体和格律体的区分作重点,学习现代诗歌对新派艺术的吸收(朦胧派,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荒诞派,意识流等),学习其对古典的继承(意境,神韵),使学生在良莠不齐的诗歌园地里有一双明智的眼睛。
4.倡导诗歌创作
对学有专长的学生,指导其进行旧体诗和新诗创作。应使学生抒其真情,发其激情,颂其豪情;指导他们摆脱自我的羁绊,用真诚的笔触,寻找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的美。这无疑会从语言的精炼,立意的深刻方面对语文学习产生极大的推动力。
当然,对诗歌的教学既不能局限于课本,又不可能把大学教材搬到中学课本来讲授。如何找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便是当前新高考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诗歌素养的需要。
古人说:“切夫在诗外。”它原意是指诗歌创作的生活体验因素,我们不妨借用一下,诗歌教学的功夫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本身。学生课外阅读与教师的合理指导相统一,我认为,是寻找最佳结合点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