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x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早已成为当代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其不仅关乎农村儿童受教育程度,还关乎农村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教师、教育部门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助力改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现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心理健康教育問题尤为令人担忧。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导致亲子关系疏离,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心灵缺失、情感缺失,长此以往都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直接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准,甚至造成性格缺陷,对留守儿童学习及未来发展均有百害而无一利。为此,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急需相关人士的重视与呵护。
  一、 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亲情缺失,性格孤僻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由于长时期不与父母居住、生活在一起,在内心中会感觉到自己未曾得到父母关爱与保护,在日常为人处事之际,也会变得格外胆小、懦弱,进而也就养成了内向心理。与此同时,由于小孩子心理都不成熟,经常会有一些不懂事的孩子在生活中会欺负留守儿童,称他们为“父母不要的孩子”,最终导致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极度可怜、无助,慢慢地不再愿意与别人交往,导致性格越来越孤僻。在生活与学习中,留守儿童普遍“格格不入”,在外人眼里看来便是“不合群”。即使面对教师的关注与鼓励,他们也会感到无所适从、无比拘谨,甚至不愿意接受教师的关怀。
  (二)心理逆反,无安全感
  父母长时间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导致其不能及时监督孩子行为、管理孩子行为。留守儿童监护人一般多为高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由于隔代差异,对孩子过于溺爱,导致孩子长此以往处于无拘无束的环境中,无形中助长了他们的逆反心理。在生活中,只要遇到不顺意之事,便会盲目反抗,甚至行为粗暴。与此同时,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庇护,导致留守儿童普遍缺少安全感,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了质疑与敌意,时常为了一些小事开始斤斤计较,甚至开始哭闹不停、大打出手。此外,每当他们看到同学都有父母接送,有父母陪着玩耍、吃饭,而自己却得不到那种温暖与快乐,眼里便充满了憧憬与羡慕。正是由于与他人之间形成了强烈对比,导致怨恨、反叛因子在他们的心中迅速增长。
  (三)普遍厌学,埋怨父母
  由于父母不在家,家中老人文化水平低,导致留守儿童在学习时不能及时获得他人帮助,慢慢地便丧失了学习热情,最终造成厌学心理,甚至不愿意步入学校学习。此外,还有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自己家里极度贫穷,父母无用,只能外出做点“体力活儿”。由于不够理解父母,导致其对父母产生了怨恨之情,即使父母回到家中,他们也逐渐疏远父母,造成了巨大的情感鸿沟。
  (四)缺少沟通,交际障碍
  孩童阶段是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都会遇到一些困扰。然而,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无法及时获取父母的帮助与引导,慢慢地就在心中积压了无限烦恼。郁闷之情难以排解,越来越缺少安全感。长时间躲在自我保护的盔甲内,呈现出冷淡、拘谨、自卑、孤独等情绪,不愿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导致交际方面障碍越来越严重。
  二、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弥补留守儿童情感缺失
  在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时,首要前提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缺失问题。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在学习中、生活中,都要最大限度给予留守儿童关爱与呵护,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进而帮助其找准自身定位,重新塑造更加健康、青春、阳光的心理世界。不可否认,家庭教育中承载了太多情感寄托,所以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能彻底代替家庭教育。基于此,在辅导留守儿童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时,班主任需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分解家庭职责,进而从多角度给予留守儿童适当关怀。首先,作为班主任应定期去留守儿童家中拜访,多与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物质保障。与此同时,作为班主任还可以积极与心理教师配合,共同打造“留守儿童阳光学习小组”,为留守儿童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互动环境,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安慰与帮助。其次,班主任需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与留守儿童进行情感交流,力争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父母“职责”,监督孩子日常行为,督促孩子主动学习。不可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有部分留守儿童由于无钱上学、无人照顾等多种原因被迫远离家乡,去异国他乡寻找父母。为此,班主任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在学校内单独划分寝室,令部分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居住在寝室内,并向学校申请充足的物质保障,保障这些留守儿童的在校生活。最后,班主任还需积极与当地社区部门等加以合作,寻求社会上多部门、多组织对学校的捐助,将所有捐助资源都用于保障留守儿童生活、学习等方面。经过班主任、其他教师与家长、社会人士的共同配合,方能最大限度解决留守儿童情感缺失问题,弥补其情感缺陷。
  (二)培育留守儿童健康的道德观
  留守儿童之所以道德观念出现偏差,主要原因在于其生活环境缺失关爱、温情,生活规则与主流社会规则严重偏离。在这种状况下,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应注重令其感受关爱。换言之,班主任需将主流社会生活方式、生活规则等一一向留守儿童告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合理划分学习小组,为不同的人布置不同的组内岗位,以便促使其能找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与此同时,教师应多带领小组成员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价值观念。例如,定期到福利院、养老院等地方完成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帮助更需要的人,进而促使留守儿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此外,教师还应积极向留守儿童讲述社会上的感人事迹,以帮助其重新塑造价值目标。在现实生活中,不排除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会遭遇校园暴力,但由于身处“穷乡僻壤”之地,很难快速得到社会警力的支援。基于此,班主任、教师就应积极承担起保护留守儿童安全的责任。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劝导学生,使其与一些品行端正、心地善良、浑身正能量的同学交往。在必要之时,教师、班主任等还应向当地的“小混混”提出警告,以自身名义及身份影响力减少其他不良分子对留守儿童的骚扰。另外,班主任还可以积极寻求社会组织的帮助,联系同村、同社区的成年人形成“学生安全保护小组”,定期在学校周边进行巡逻、保护,以避免留守儿童惨遭校园暴力的伤害。   (三)通过心理课程提升留守儿童心理调适能力
  班主任教师应向学校提出申请,积极创办符合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辅导课程,并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室及心理教师,以便于能及时针对留守儿童心理障碍问题进行疏导。作为班主任,要善于关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鼓励其多多参与学校活动,进而帮助其克服自闭、自卑心理,愿意投入精力到人际交往中。值得注意的一点,丰富的兴趣与开朗的性格,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极为重要,同样这也是增强农村留守儿童自信的关键所在。基于此,班主任需在班级内创建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小组,鼓励每一个学生都选择一个自己中意的小组,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组成员共同训练、学习,找寻久违的快乐与温情。与此同时,班主任教师还应及时做好“情感攻势”。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就应抓住节日契机,鼓励留守儿童为自己远在他乡的母亲写一封“家书”,以此强化留守儿童对自己父母的感恩之情。除此之外,班主任应联合学校创建“亲情视频聊天室”,加强聊天室网络设施建设,为每个留守儿童每月、每周都能提供一次免费与父母语音电话、视频电话交流的机会,以此解开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心结”,便于留守儿童及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报告给父母,并同时听取父母的建议。
  (四)创建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了促使班主任能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在每月家访之际,应针对家访记录进行细致标注,进而形成留守儿童档案。站在保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及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大角度,班主任应发挥带头作用,积极做好留守儿童“摸底”工作,将父母信息、监护人信息、家庭收入、家庭物质保障等方面的内容都进行备案,并及时寻求离家在外的父母及监护人意见,通过“家校”共同努力,助力留守儿童茁壮成长。与此同时,班主任应积极组建“留守儿童手拉手爱心小组”,每当在留守儿童生日之际,应展开“集体生日party”,同学间互相送祝福。由于家庭境遇相同,生活、学习环境相似,导致留守儿童与留守儿童之间更亲近一些,彼此在情感上可以互相慰藉。在“手拉手爱心小组”中,他们可以互相倾诉自己的成长烦恼与分享自己的乐趣,进而培养其对集体的依赖之感与归属之感。除此之外,教师应对“手拉手爱心小组”进行高度关注与适当指导,指引只大家轮流做爱心小组的组长,进而全面增强留守儿童的责任感、集体感,使其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在集体生活中“如鱼得水”。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在儿童阶段,正是留守儿童形成人格品质的关键时期。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健康的心理状态与元气满满的正能量,可为留守儿童带来生活的希望。生活在新教育环境下,万万不容忽视留守儿童心理教育问题。作为班主任,要积极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现状,合理引导留守儿童形成健康的观念及价值取向,进而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乐于学习,最终成为对社会、对祖国都有奉献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妙.試论积极心理学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心理月刊,2020,15(17):88-89.
  [2]闫强.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山西农经,2019(15):124-125.
  [3]周玉明,何凡,郑毅.关于开展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6):71-73.
  [4]朱俊卿.“七心协力”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9,36(2):144-148.
  [5]周艳.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1):106.
  [6]排日代姆·喀迪尔.西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管理观察,2019(4):77-78 81.
  作者简介:
  安雪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双语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发展和革新,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方法逐渐地走入校园,而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成为校园中语文教学的一个主要的教学模式。文章将从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究应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群文阅读简单来说也就是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阅读多篇与教学文章结构或者意义
摘 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作文没有更多的认识及见解。真正开始接触这一教学内容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表现得非常茫然,不知如何动手,若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就会逐渐体现出畏惧情绪。作文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只有不断地练习写作,才能提升学生作文的写作能力,也只有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才能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想顺利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
摘 要: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开展课堂的探究活动是实现课堂价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进行提升的有效途径。作为初中科学教师,应该以课堂教学作为出发点,组织开展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进行思维拓展的课堂探究活动。文章对当前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如何提升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效率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探究活动;提高效率  最近几年来,中国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地
以坐姿带动管理、以教学促进管理、以思政保障管理、以班风推动管理,这样在德育、智育双支撑下的班级管理策略就能让一个班级得到根本性的转变,并能让班级学生长久的保持积极
文章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以《红楼梦》为例,通过泛读、精读、研讨等方面,简要论述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以期有效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让学生的核
摘 要: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生活中就已经开始接触、运用语文,语文就是我们以后生存的基本条件,初中语文是整个学语文阶段最重要的阶段,是养成好习惯和提高核心素养的最好时期,而旁批的运用是学好初中语文的基础。文章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旁批运用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旁批运用;自读课文  一、 引言  初中语文主要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从课改开始,广大语文教师也很重视自读课文
摘 要:文章主要以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灵动学生思维为重点进行阐述从影响小学生反思能力培养的因素、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灵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对策几个方面进行深入说明并探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小学生;反思能力;数学教学;灵动思维  一、 引言  数学教学中的反思,主要是学生对思维过程的一个显著段落点,或者针对某个问题的思维结果加以分析与检查,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思考,是小学生学习过程
摘 要:文章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探究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主要挖掘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我观点的习惯,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会聆听的好习惯,并开展科学多样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语文教学;行为习惯;养成  一、 引言  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造就
摘 要: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自身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影响藏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以及西藏小学语文阅读情况和提高西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西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后,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认知和知识去阅读和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意思就是:读书不动笔记录,而一味地读和背,就不是真正的读书的.通过圈圈点点,直击文本,品语言的魅力,感文本之情怀,引起读者的深思.教学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