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现代化教学装备的改革更新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电脑、网络、电子白板一并进入教室,成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很好的辅助手段。那么,怎样有效的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起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呢?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教学提高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比较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念、读、背、写,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如果能够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则会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识字面。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马”字,可以列举出和它相近读音、相近字型的一组字,“妈,吗”等,每出现一个字,在大屏幕上就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图画,既形象又生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很深刻,以后也注意区分。学生逐渐地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渐渐的就能自己去识字。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順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生情并茂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如在用课件执教某些描写景物的文章时,既设计了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有从网上下载的作者资料、图片,还有用FLASH动画制成的春景图,再加上实景拍摄的春色图,让学生醉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这是个不低的要求。让学生把大量的课外书籍都买回家是不现实的。信息技术中的电子图书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读课外书难的问题。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为学生习作引路。即借助投影和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借鉴作文。小学生写作必须先模仿,后创作,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通过例文的分析,引导学生由仿到作,循序渐进。例文要选准、选好,要与画面相配合,还要把例文写法上的优点用精练、简洁的文字总结出来,为学生的模仿提供信息。教师还可采用超文版的形式,把例文中那些好词好句,用鼠标点出来,图文对照,师生一起分析,欣赏。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教学提高
一、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识字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要内容。现在使用的语文九年义务教育试验教材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年级识字1300个,小学阶段要学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而由于年龄的关系,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比较差,对事物关注的时间比较短暂,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一时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如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整节课教学生字,念、读、背、写,往往是教师教起来枯燥,学生学起来乏味。如果能够在识字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则会教学效果大为改观。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识字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一年级孩子好玩,百玩不厌,故利用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二)运用信息技术,拓展识字面。利用多媒体识字,能帮助学生尽早学会识字方法, 解决了识字教学中最基础、最难突破、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使学生掌握字的结构,制作课件时要充分显示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教学中很好体现形声字的特征。如教“马”字,可以列举出和它相近读音、相近字型的一组字,“妈,吗”等,每出现一个字,在大屏幕上就会出现与之相对应的图画,既形象又生动。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就能找出这组字的异同点,学生就很容易的记住这些字,而且记得很深刻,以后也注意区分。学生逐渐地理解了这一识字方法,对识字就会越来越感兴趣。渐渐的就能自己去识字。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后,教师可以打破以往先集中识字,再学课文巩固识字的教学模式,借助于多媒体把识字与学课文融为一体,在学课文中识字,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理解、运用所学的字词。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有趣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批批常用汉字,順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训练,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多彩、生情并茂的情境,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如在用课件执教某些描写景物的文章时,既设计了配乐配画课文朗读,又有从网上下载的作者资料、图片,还有用FLASH动画制成的春景图,再加上实景拍摄的春色图,让学生醉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上课时,学生眼睛看着,耳朵听着,心灵感受着,多感官的刺激,声形并茂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中,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阅读感受,推进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最后,学生在网站上自主查找、搜集资料,讨论交流。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信息技术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如下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显然这是个不低的要求。让学生把大量的课外书籍都买回家是不现实的。信息技术中的电子图书库,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读课外书难的问题。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写作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的无意注意、无意识记还占优势,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在“说话”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声画并茂的特点,围绕“说话”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情境,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儿童主动说、积极说,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手段,为学生习作引路。即借助投影和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借鉴作文。小学生写作必须先模仿,后创作,就像小孩学走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文模仿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通过例文的分析,引导学生由仿到作,循序渐进。例文要选准、选好,要与画面相配合,还要把例文写法上的优点用精练、简洁的文字总结出来,为学生的模仿提供信息。教师还可采用超文版的形式,把例文中那些好词好句,用鼠标点出来,图文对照,师生一起分析,欣赏。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教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使常规的教学如虎添翼,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恰当应用计算机并将其融入现有课程,吸引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此外,教师要与同行合作交流,鼓励教师在培训中、培训后要以小组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做新课和讨论的方式学习,在现有课程基础上改进教学,提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