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像千年归故里友情万代发新花”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60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高僧鉴真6次东渡日本,是中日友好交往的历史丰碑。2008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访问日本的“暖春之旅”中,曾专程到奈良唐招提寺参观,拜谒了鉴真大师像,还向该寺赠送由扬州漆器厂制作的鉴真东渡船模型“友谊之舟”。作为鉴真大师故里的扬州人,我们不由得想起28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经中日两国共同努力,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鉴真大师像千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在扬州和北京两地巡展,轰动一时,造就了中日友好交往的又一段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专门为此题写纪念碑文“遗像千年归故里,友情萬代发新花”。
  
  “无论有多大困难,也一定让鉴真大师像
  和长老到中国来”
  
  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是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一件大事,从最初动议开始,经历了一段颇有波折的过程,最终小平同志一锤定音,得以成行。
  鉴真大师像供奉于奈良唐招提寺内,被日本政府尊为国宝,每年只开放3天供人瞻仰。它是鉴真弟子思托、忍基等于763年为鉴真膜影立夹纻漆像,同年5月6日,鉴真结跏跌坐,面西而化。“夹纻”,就是先用泥塑造成胎,然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再涂多次,最后,把里面的泥胎取空。这种塑像,不但柔和逼真,而且质地很轻。鉴真大师像高2尺7寸,重12公斤,面向西方,双手拱合,结跏跌坐,闭目含笑,两唇紧敛,展现了鉴真虽双目失明,仍孜孜不倦阐教弘法,传播唐朝文化的献身精神和思念故国故乡之情。鉴真大师像不仅是艺术杰作,也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标志。
  1963年是鉴真大师圆寂1200周年,日本政府将1963年5月至1964年5月定为“鉴真年间”,并举行盛况空前的各种纪念活动。当时中日尚未建交,但两国之间的民间交往非常活跃。时任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人的赵朴初向周恩来总理建议,鉴真大和尚的题材很好,可以担当民间大使打开中日友好之门。周总理很快采纳了赵朴初的建议,中国决定与日本同时举行鉴真东渡1200周年纪念活动,并成立了由赵朴初担任主任委员的“鉴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纪念筹备委员会”,中日两国佛教界、文化界共同在鉴真的故乡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国务院还决定在扬州大明寺建立鉴真纪念堂,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参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设计,典雅古朴,保存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周总理对鉴真纪念堂的建造非常关心,修建纪念堂的建筑材料就是由他亲自审批拨给的。鉴真纪念堂于1973年正式建成。
  
  1973年,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中岛健藏理事长访问中国时,曾代表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向中国提出让鉴真大师像回国供故人瞻仰的要求。但由于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条件尚不成熟,这项动议没有得到中国方面的响应。
  粉碎“四人帮”后,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专程到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陪同邓小平等来到御影堂拜谒鉴真大师像。森本孝顺长老又提出让鉴真大师像重归故里的要求,邓小平立即回答说:“听了长老的话,我很感动,无论有多大困难,也一定让鉴真大师像和长老到中国来。”
  1978年1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佛教协会、中日友好协会正式邀请森本长老携带鉴真大师像来华展览。
  1979年,邓颖超副委员长访问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再次提出请求,邓颖超告诉他中国正在做准备工作,表示热烈欢迎鉴真大师像回国展出。
  日本官方也对此给予了积极支持。1979年12月1日,日本首相大平正芳访华,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作演讲时,很明确地说:“和尚这一塑像不久将作为日中友好的美好见证。”
  
  “寺庙内住持怎能穿人民装”
  
  虽然得到中日两国高层的大力支持,但是要具体落实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时,我们刚刚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处于起步阶段,接待工作所必需的硬件、软件都不太具备,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许多寺庙惨遭破坏,佛像、佛具被砸烂,僧人被视为“牛鬼蛇神”接受改造,正常的宗教活动被看成是封建迷信。
  因此,为了保证“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顺利进行,从中央到地方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重中之重就是落实宗教政策,恢复宗教事务活动,全面修复扬州大明寺。中央成立了以中国佛教协会代主任赵朴初为主任委员的“欢迎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委员会”,明确了接待方针,确定了展出时间和地点,制定了工作计划。地方则成立了江苏省暨扬州市“欢迎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委员会”,江苏省副省长戴为然为主任委员,扬州地委、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亲临一线,负责具体落实工作。
  按接待要求,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要在大明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和法会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寺庙惨遭破坏。有幸的是大明寺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得以保存,但寺内文物古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当时,红卫兵要破“四旧”,准备冲击寺院,砸烂寺内的佛像,一些有心人用芦席将大门封住,糊上白纸,张贴毛主席巨幅画像,使红卫兵无法进入。后来,扬州市委统战部的一名干部向周总理反映,周总理办公室紧急来电,扬州市军管会及时封闭了寺庙,使古刹内的古迹得到保护。尽管如此,要想恢复原貌,还要做大量的工作,省财政拨出专款用于整修大明寺。从1979年6月起,扬州组织了300多人的施工队伍,按原貌逐项进行整治,清除杂草,平整道路,修缮房屋,装饰殿堂,对大雄宝殿内正中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和东西两侧配塑的十八罗汉像等佛像进行彩绘装金出新,仅黄金就用去了3斤8两。整个维护和装修工程,历时9个多月,共完成项目20多个。鉴真纪念堂也重新进行装饰,鉴真坐像下的宝座用白矾石重新雕琢,纪念堂内安装了恒温设备等。大明寺西花园也进行了恢复性建设。
  按接待要求,大明寺的欢迎仪式和法会活动,必须要有100名僧人参加。“文化大革命”中,宗教作为封建迷信活动被取缔,僧人视为“牛鬼蛇神”接受改造,不少僧人已还俗成家,亲属子女反对他们再回寺庙。要在短时间内招回僧人“重操旧业”,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些人不理解、不支持,包括过去从事宗教活动的人员也有想法,需要大量的说服解释工作。为此,市委统战部和宗教事务处一个个登门拜访,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招回了60名僧人,又从苏州邀请来40名僧人。接着又通过计划部门特批布料计划,由纺织品公司供应布料,组织缝纫工加工赶制僧衣法服。在大明寺重新布置了斋堂、寮房(僧人宿舍)和法堂等。对和尚进行形势教育、外事礼节和守纪教育,组织僧人诵读经文,精心排练法会活动,对迎鉴各项活动进行逐一预演。
  在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前夕,赵朴初来扬州检查准备工作。赵朴初看到大明寺内僧人还都穿着人民装,就对住持能勤说:寺庙内住持怎能穿人民装,怎能从事佛事活动,也不好与日本僧人交流。当时能勤要与赵朴初合影,赵朴初对他说:你穿这身衣服(人民装),我不跟你拍,等你换了僧服再和你拍。赵朴初还对鉴真纪念堂的陈设和大明寺的环境一一提出整改意见。这对大明寺的恢复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落实宗教工作的同时,扬州市为广泛宣传教育,整治市容市貌,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市通过报告会、黑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讲述鉴真东渡日本的动人故事。新华书店组织一批有关鉴真的书刊发行。省扬剧团编演了《风月同天》,歌颂鉴真东渡的事迹。扬州漆器厂等单位设计和制作了精美的工艺品供展出和出售。扬州市对部分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新建道路两条,还对风景名胜区进行整修,并组织开展了春季爱国卫生突击活动。许多干部群众在巡展前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没有休息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汽车运输公司六厂特制了一辆运载鉴真大师像的车辆。该车用4吨交通牌卡车底盘改装,车厢底板上垫了3厘米厚的印花橡胶,厢壁是夹层的,中间填充塑料,能防潮、保温。整个车厢安在滚动的滑轮上。上、下车十分方便。汽车的6个轮子全部装了“液力减震器”,后轮又采取了“等强度梁”措施,保证车子行驶时“四平八稳”,以使鉴真大师像运输途中完好无损。
  
  “第一次看到鉴真眼睛含着笑意了,
  因为他回到了故乡”
  
  1980年4月13日,鉴真大师像在森本孝顺长老护送下乘专机飞抵上海虹桥机场。欢迎仪式结束,森本孝顺长老、赵朴初等冒雨连夜用特制的专用座车护送鉴真大师像驶往扬州。
  一路上,专车在柳枝摇曳的公路上缓缓行进。专车菊黄色的车头,奶黄色的车厢,两旁有著名书画家唐云先生的手书“中日人民世世代代友好”十个大字。车队穿过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时,都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当专车和来访团成员到达鉴真当年东渡时曾三次经过的瓜洲渡口时,雨歇云开,太阳露出了微笑。戴为然等江苏省、地、市领导早已守候在瓜洲古渡,欢迎他们的到来。社会各界群众,打着“热烈欢迎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的横幅,手里拿着中日两国国旗、花环和鲜花。欢乐的锣鼓声,“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声此起彼伏。森本孝顺长老见此情景,眼里噙满泪水不停地说:“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到达扬州市区后,欢迎的人群数以万计,欢乐而热情的场面无法形容。
  
  大明寺住持能勤法师率60位僧众在山门外两旁列队相迎,宝殿内40位僧人在殿前甬道两旁,迎候鉴真大师像到来。森本孝顺长老在能勤法师等的陪同下,进入山门,在钟鼓齐鸣声中,进入大明寺大雄宝殿,并参拜了鉴真纪念堂。4月16日下午,鉴真大师像在大明寺隆重开箱。4月17日上午,鉴真大师像供奉在鉴真纪念堂内特制的恒温玻璃橱里,像前安放着日本天皇送的三足圆型香炉,上面有菊花型皇室纹章。安放完毕后,森本孝顺长老显得十分兴奋,他指着鉴真大师像激动地说:自12岁开始就看到鉴真大师像,已看了60多年了。每次看的时候,都感到鉴真双眼中总是含着望乡之泪。今天不同了,第一次看到鉴真眼睛含着笑意了,因为他回到了故乡。
  4月19日上午8时,在鉴真纪念堂前举行石灯笼点火仪式。石灯笼是森本孝顺长老按日本八世纪天平时代的灯笼样式精心制作,赠送给大明寺的礼物,并由森本孝顺长老亲自点燃长明灯。森本孝顺长老还代表奈良市民向大明寺赠送三件佛具:香炉、烛台和花瓶。能勤法师向森本孝顺长老赠袈裟一件。接着,举行了樱花树植树仪式,300多株樱花树苗是森本孝顺长老从日本带来的。9时许,中日双方僧人分别在大雄宝殿和鉴真纪念堂举行法会。随后,在鉴真纪念堂院内举行了鉴真大师像在扬州展出的开幕式。中外人士进入鉴真纪念堂,瞻仰鉴真大师像。
  鉴真大师像回故乡“探亲”,前来拜谒鉴真大师像的人员成千上万,络绎不绝,盛况空前,整个扬州市区“家家亲朋满门庭,户户笑谈大和尚”。据石塔居民区统计,平均每户人家就有一个外县、市的来客。在展出的7天时间里,从寺内到寺外,从山上到山下,无论晴天,还是阴雨天,每天都有大批前来参观的人群,等候参观的队伍排出1公里以外。前来参观者有中央和省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全国劳动模范、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等,还有日本朋友290多人,欧美客人以及旅日华侨、港澳同胞140多人。展出期间,为控制人员,防止发生拥堵现象,采取分配名额、发放入场券的形式组织参观,瞻仰者达18萬余人,比预计人数高出一倍多。可以说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秩序井然。确实是千载难逢的盛举。
  在此期间,有80多位中外记者到扬州采访,在众多新闻媒体上介绍鉴真的生平事迹,报道鉴真大师像在扬州展出的盛况,介绍扬州风土民情。扬州工艺外贸部门制作了大量具有扬州特色的纪念品、工艺品及字画等,共售出8万多件。扬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由此大大提高。
  4月25日,在鉴真纪念堂前举行纪念碑奠基和闭幕式,赵朴初和森本孝顺长老为纪念碑题写碑文,赵朴初题写的碑文是:“遗像千年归故里友情万代发新花。”森本孝顺长老题写的碑文是:“樱花是日本国花,两国友谊要靠友谊之灯去传播。”
  鉴真大师像在扬州展出后,由森本孝顺长老护送到北京,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北京法源寺展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邓颖超为开幕式剪彩,并高兴地对森本孝顺长老说:去年我们答应在北京见面的愿望今天实现了!这次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是中日两国人民关注的大事情,是一件盛大的喜事。全国政协副主席班禅额尔德尼,还特意把一条洁白的哈达献在鉴真大师的坐像前。
  5月6日上午,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了“日本国宝鉴真和尚像中国展访华团”全体成员,对这次巡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是一个盛举,是两国悠久历史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这说明中日两国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希望两国人民的友谊继续长远地传下去。
  5月28日,鉴真大师像在森本孝顺长老护侍下,乘专机离开北京返回日本奈良,圆满结束了回国“探亲”之旅。此后,每年4月14日被定为鉴真回乡探亲日。扬州市与奈良市经常开展友好交流活动,相互联系日益增多。
  (责任编辑汪文庆)
其他文献
邓小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目标是在21世纪中叶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方面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此基础上国家综合实力实现与中国的世界地位相适应的提高,以及“中等富裕”社会的建立。现代化道路——经济潜力的加速增长,在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根本复苏,提高效率。现代化基础——社会主义,能够保证对于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的集中,阻止大量社会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考虑到中国在社会、经济和文
马克昌(1926—2011),河南西华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与中国人民大学高铭暄教授合称为中国刑法学界的“北高南马”。从教61年,所培养的大量高级法律专业人才,被海内外称为法学界的“马家军”。作为辩护律师,参与上世纪80年代初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审判,令世人瞩目。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特约咨询员,多次参与刑法修订的研讨咨询工作,临终前仍关心着刑法
习仲勋是从三秦大地走出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毕生的革命历程中,他在陕西生活、战斗了40年(1913—1952年)。40年中,他与陕西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为中国人民特别是陕西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陕西的辉煌业绩,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光 辉 的 历 程  1913年1
最重要、最受群众拥护的事情,往往是中央反复强调,而实际上又是最难做到和广大群众最担心落实不了或落实不好的事情。这已成为普遍现象。  “科学发展”作为主题,写进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之中。这一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受到了13亿人民的由衷拥护,寄予了很大期望。因为他们不仅为新的发展蓝图所鼓舞,而且已经感受到了实惠。  但这也正是当前许多人担心落实不好、甚至可能落实不了的
1988年12月,中央决定我由国防科工委党委书记、政治委员调任国家体委主任,并担任1990年北京亚运会组委会执行主席,主持组委会工作。我感到很突然,没有什么心理准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任命决定的当天,我还在国防科工委主持党委工作会,布置1989年的工作。  1990年北京亚运会,是中国首次操办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亚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中国人有了饱满的热情、充足的信心申办奥运会。其间虽有片刻挫折,但第
随着专项督导力度的不断加大,挂牌督学就一个专题比较深入地了解学校某方面的工作情况已经逐渐成为常态模式。在连续完成几个专项督查任务后,我发现专项督查不仅可以发现学校内部的典型经验和个性问题,还能够在自己所挂牌的几所学校中发现一些区域共性问题。因此,责任督学要根据问题的性质,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布置的“开展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进意见的贯彻情况专项督导”工作中,
1952年5月,我被从北京大学史学系三年级抽调出来,分配到学校政治课教学委员会工作。同年9月,又被派送到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班进修《中国革命史》。一年后回到北大燕园新址,成为一名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备登上北大讲台。  这时国家教育部下达文件,规定高校开设四门公共政治理论课,即《中国革命史》(一年级必修)、《马列主义基础》(二年级必修)、《政治经济学》(三年级必修)、《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
父亲吴朗西曾在美术生活画报社做编辑工作,此后创办了漫画生活画报社、文化生活出版社。他自从开始编辑生涯后就结识了鲁迅,并得到鲁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从鲁迅日记看,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两年时间里,他是与鲁迅密切接触的年轻人之一,也是鲁迅晚年最信任的出版家。这个时期是鲁迅写作、翻译、编辑画册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父亲编辑出版事业从初创到成熟的时期。鲁迅晚年的作品几乎全部交由父亲出版,他自己出钱选
从土地革命的开展到新中国的建立,从贫困的农家子弟历练成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地方及部门领导人,曾山与陈正人这两位生长在红土地江西的革命家,抱着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几十年的拼搏奋斗中,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彼此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今年4月,是他们两人逝世40周年,特撰此文,以为纪念。  投身革命  曾山与陈正人,一个穷苦学徒,一个贫困学生,在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中找到了共同的奋斗目标,
1956年中共八大产生的中央书记处急需用房,经邓小平、彭真、杨尚昆同意,对居仁堂进行简单修葺布置用来办公。可居仁堂毕竟年久失修,只用了4年,二层东侧主墙就开始开裂,而且裂缝一年比一年增大,至1964年,险情已十分严重,实在不能再用,无奈之下只能作为危房拆除。如今,居仁堂已随历史远去半个多世纪,亲历亲闻这段历史的人已越来越少,在居仁堂发生的那些故事也即将被历史所淹没。所幸的是,近日终于寻得44页的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