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堂教学日益发展成为了一种发展的、变化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以期为学生发展服务,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服务终身。
关键词:美术教学 开放性 新理念
美术教学中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尽量的“开放”。
一、开放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兴趣的产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地加以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主动地投入,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并积极地尝试可能性的转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1.要审视课程新理念,理解教材多元化。看教材内容总体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是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心理顺序,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要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在广阔的艺术文化情境中实现艺术活动的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接受多元文化的艺术熏陶,培养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享受,产生兴趣。2.要打破常规,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使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手法。如画水墨画改变传统水墨画教学对笔、墨、纸、砚的严格规定,可以用墨和水粉、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自由组合画;表现形式、手法,自由地选择,可用水墨、色彩来画,也可以用剪纸或泥塑,甚至可以用废旧材料制作;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灵活多样,这样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形成、兴趣爱好的保持和获得成功的愉悦和体验。3.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不作具体要求,在尝试实践中逐步的感悟、体验、认知和积累。这种开放式教学内容,比起封闭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和谐的发展。
二、开放教学空间,加强课内外联系
美术教育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的特点是以情感人,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要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美术学科是通过眼睛看来感知领会美,教学中必须强调视觉意识的建立,不单停留在依靠教室里的媒体、图片,把课堂向校外开放,向大自然开放,向我们生活的社区开放,让学生亲眼看看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原野、飞翔的群雁,亲耳聆听小河的歌唱、鸟虫的鸣叫、风雨的淅沥,学生看到了、听到了、尝到了、摸到了,而且形成了感知,有了心灵深处的感受,才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美好的世界,并感受与体验世界的美好,这样比在教室里口述,从媒体上欣赏要真实。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开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扼杀创造的个体,把艺术表现特点——情感性给消灭,把学生出自天性的快乐的美术活动变成没有享乐的活动,它有悖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艺术的本质特点是创造性,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在于它能促进人格的完善和个性和谐发展,所以教学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教学。1.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多给学生时间,使在其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主动进行鲜活的感受、体验与表现。2.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地探究、尝试,自己掌握信息,获得美感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知识点,通过视觉、触觉、听觉自由地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声音所带来的乐趣,自由地把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活动。
四、开放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美术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然后对其逐一进行科学合理评价。2.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教学活动中,随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信心倍增,比如,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手势,甚至一个充满善意的沉默,都能传达教师的关爱,表达出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另外还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交流、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只要注意引导,以启发创造性思维,完善他人创造的语言,从而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3.美术教学要通过多种开放的途径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自主地探索、思考、发现和体验,要不断地改变和修正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涟水县第四中学附小
关键词:美术教学 开放性 新理念
美术教学中要真正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应尽量的“开放”。
一、开放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兴趣的产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地加以引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如果有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主动地投入,参与美术学习活动,并积极地尝试可能性的转换。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1.要审视课程新理念,理解教材多元化。看教材内容总体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是不是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结构安排是否符合学生发展的心理顺序,能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要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在广阔的艺术文化情境中实现艺术活动的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接受多元文化的艺术熏陶,培养丰富的情感,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享受,产生兴趣。2.要打破常规,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使用美术的表现形式、手法。如画水墨画改变传统水墨画教学对笔、墨、纸、砚的严格规定,可以用墨和水粉、油画棒、水彩笔、彩色铅笔自由组合画;表现形式、手法,自由地选择,可用水墨、色彩来画,也可以用剪纸或泥塑,甚至可以用废旧材料制作;可以是形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灵活多样,这样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精神形成、兴趣爱好的保持和获得成功的愉悦和体验。3.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大师和同龄人的作品,不作具体要求,在尝试实践中逐步的感悟、体验、认知和积累。这种开放式教学内容,比起封闭的灌输式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地让学生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实现和谐的发展。
二、开放教学空间,加强课内外联系
美术教育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美育的特点是以情感人,不是干巴巴的说教,而要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美术学科是通过眼睛看来感知领会美,教学中必须强调视觉意识的建立,不单停留在依靠教室里的媒体、图片,把课堂向校外开放,向大自然开放,向我们生活的社区开放,让学生亲眼看看蔚蓝的天空、辽阔的原野、飞翔的群雁,亲耳聆听小河的歌唱、鸟虫的鸣叫、风雨的淅沥,学生看到了、听到了、尝到了、摸到了,而且形成了感知,有了心灵深处的感受,才能用自己的双眼去欣赏美好的世界,并感受与体验世界的美好,这样比在教室里口述,从媒体上欣赏要真实。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三、开放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传统的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扼杀创造的个体,把艺术表现特点——情感性给消灭,把学生出自天性的快乐的美术活动变成没有享乐的活动,它有悖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艺术的本质特点是创造性,艺术教育的功能价值,在于它能促进人格的完善和个性和谐发展,所以教学要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教学。1.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的地位,多给学生时间,使在其无拘无束的状态下主动进行鲜活的感受、体验与表现。2.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放手让学生通过自由地探究、尝试,自己掌握信息,获得美感的经验,进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知识点,通过视觉、触觉、听觉自由地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声音所带来的乐趣,自由地把事物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活动。
四、开放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美术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在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然后对其逐一进行科学合理评价。2.评价要带有激励性,教学活动中,随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信心倍增,比如,一个充满希望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轻轻的手势,甚至一个充满善意的沉默,都能传达教师的关爱,表达出一种尊重、信任和激励,另外还要把评价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交流、自评互评相结合,教师只要注意引导,以启发创造性思维,完善他人创造的语言,从而在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作用。3.美术教学要通过多种开放的途径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自主地探索、思考、发现和体验,要不断地改变和修正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G].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
作者单位:涟水县第四中学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