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分为:老师在课上的讲解和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作为课外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既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不能只看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在整体学习过程中的改变。数学是一项能活跃学生思维的科目,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所以,对于数学作业来说,必须从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有效的利用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创新作业结构和内容。从而达到活跃学生思维,加快学生知识掌握速度的目的。本文从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合现阶段高中生学习状况的数学作业布置方案。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作业 现状 问题 方案
引言:作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新课标的制定不仅是为了规范课程教育,也有提高教育体系整体质量的作用。作为教育界的关注重点和学生学习方向的分界点,高中教育也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环节。常见的高中教学方式多为题海战术,将作业量不断加大,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压缩再压缩,数学教育就是这一教育方式的典型。改革后的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应该向基础性和普及性发展,数学教育应该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发展,要求数学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这一要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改革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方式,优化作业结构,让作业可以起到提升学生学习的作用十分重要,新的数学作业布置模式,应当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1、地位
数学作业是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延伸,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加以巩固,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熟练度。学生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思维的活跃度,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对知识的了解度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程度来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1]。
2、现状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近几年的教育情况,让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看到了作业布置的好坏与教育成果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对目前的教育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
2.1作业的结构
第一,原有的数学作业分类标准。从操作形式上主要有:书面类、教师口头布置和实践性作业;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分:初期准备类课前预习,课堂知识导入类课上简介、测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尝试性和加大学生知识熟练度的巩固性作业。
第二,近几年新的数学作业分类标准。一是,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出的练习作业,其完成数量的多少由学生自己决定。二是,以教学目标为标准的,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定出难易度,根据学生学习阶段不同层次划分的分层式模式。
2.2作业的批改
一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作业批改。二是,针对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数学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类批改作业。三是,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以交流的模式进行作业批改。四是,多角度审视学生的作业,进行多方面的批改和提点[2]。
3、存在的问题
3.1布置方式单一
传统的数学作业主要是老师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作业的布置,学生只充当了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习题,不可以选择性完成。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看清自身存在的弱点,老师也不能找到教学上的不足。
3.2没有形成差异化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老师根据教学的进度进行作业的布置,所有学生的习题都是统一模式,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布置。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习题,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没有提升性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由于某些难度高习题不会做,无法完成作业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差生由于自卑很出现厌学心理;优等生由于得不到更好的提升,丧失学习的积极性[3]。
3.3目标不清
由于高考的许多习题类型在教科书上没有具体的体现,导致很多的教师都将提升学生成绩的目光放在了课外习题的练习上。教师不但为学生统一定制大量的习题,还鼓励同学自己购买习题,但是现在是市面上的习题,内容基本相似,这就导致很多题型重复。有时候,一道题学生可能会做很多遍,从而出现厌烦的情绪,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4、解决的策略
4.1针对性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运用能力上都有差距。所以,应该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布置数学作业。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符合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强、比较简单的习题;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布置作业时,可以在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当的延伸;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提升性的题目,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4.2多种模式布置
摒弃过去作业只是由教师个人布置的解题式作业,开发新的模式。首先,可以开展实践类作业,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寻找到新的发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5]。然后,开展自主式模式,让学生依照自身的实践情况为自己留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解题时发散思维。
结论:
高中数学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科目,数学作业布置的好坏影响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模式,往往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都如“机器人”一般,只知道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忘记了自身的实际训练,导致教学成果很不理想。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上,应兼顾全体学生,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齐俊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徐博.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分析和分层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刘增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刘光会.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施振清.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作业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06:122.
【关键词】新课标 数学作业 现状 问题 方案
引言:作为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新课标的制定不仅是为了规范课程教育,也有提高教育体系整体质量的作用。作为教育界的关注重点和学生学习方向的分界点,高中教育也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环节。常见的高中教学方式多为题海战术,将作业量不断加大,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压缩再压缩,数学教育就是这一教育方式的典型。改革后的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应该向基础性和普及性发展,数学教育应该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每个学生在数学上都有发展,要求数学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这一要求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改革高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方式,优化作业结构,让作业可以起到提升学生学习的作用十分重要,新的数学作业布置模式,应当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
1、地位
数学作业是高中数学课堂教育的延伸,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加以巩固,提升学生对知识运用的熟练度。学生可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不断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思维的活跃度,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升对知识的了解度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于作业的完成程度来了解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教学目标,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1]。
2、现状
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近几年的教育情况,让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看到了作业布置的好坏与教育成果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对目前的教育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案。
2.1作业的结构
第一,原有的数学作业分类标准。从操作形式上主要有:书面类、教师口头布置和实践性作业;从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分:初期准备类课前预习,课堂知识导入类课上简介、测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尝试性和加大学生知识熟练度的巩固性作业。
第二,近几年新的数学作业分类标准。一是,老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给出的练习作业,其完成数量的多少由学生自己决定。二是,以教学目标为标准的,根据课本上的知识点定出难易度,根据学生学习阶段不同层次划分的分层式模式。
2.2作业的批改
一是,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作业批改。二是,针对每个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数学基础的不同进行分类批改作业。三是,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以交流的模式进行作业批改。四是,多角度审视学生的作业,进行多方面的批改和提点[2]。
3、存在的问题
3.1布置方式单一
传统的数学作业主要是老师根据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作业的布置,学生只充当了一个接受者的角色,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所有习题,不可以选择性完成。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看清自身存在的弱点,老师也不能找到教学上的不足。
3.2没有形成差异化
传统的数学作业都是老师根据教学的进度进行作业的布置,所有学生的习题都是统一模式,没有针对性的进行分层布置。所有的学生都是一样的习题,导致基础好的学生没有提升性的训练,基础差的学生由于某些难度高习题不会做,无法完成作业的情况。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差生由于自卑很出现厌学心理;优等生由于得不到更好的提升,丧失学习的积极性[3]。
3.3目标不清
由于高考的许多习题类型在教科书上没有具体的体现,导致很多的教师都将提升学生成绩的目光放在了课外习题的练习上。教师不但为学生统一定制大量的习题,还鼓励同学自己购买习题,但是现在是市面上的习题,内容基本相似,这就导致很多题型重复。有时候,一道题学生可能会做很多遍,从而出现厌烦的情绪,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4、解决的策略
4.1针对性作业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运用能力上都有差距。所以,应该在保证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布置数学作业。对于基础差一些的同学,可以布置一些符合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强、比较简单的习题;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布置作业时,可以在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适当的延伸;对于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提升性的题目,鼓励他们自主学习。
4.2多种模式布置
摒弃过去作业只是由教师个人布置的解题式作业,开发新的模式。首先,可以开展实践类作业,将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寻找到新的发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5]。然后,开展自主式模式,让学生依照自身的实践情况为自己留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解题时发散思维。
结论:
高中数学是一个训练学生思维发散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科目,数学作业布置的好坏影响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数学作业布置模式,往往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都如“机器人”一般,只知道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忘记了自身的实际训练,导致教学成果很不理想。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上,应兼顾全体学生,从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齐俊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徐博.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现状分析和分层设计[D].西北师范大学,2013.
[3]刘增辉.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6.
[4]刘光会.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5]施振清.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高中数学作业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教师),2010,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