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否达成“高效课堂”,关键还是取决于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行为;只有建立起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评价机制,激发起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行为,发挥“主体”作用,才有可能达成教师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因此,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首先应对学生学习评价机制实施改革。
【关键词】行为评价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56-01
在2012年11月27日-30日,我校开展《“目标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竞赛活动,聘请了县教科所的张清忠主任、米庆树副主任担任评委。赛后张清忠主任对八堂竞赛课进行了点评,尤其是对每堂课的学生表现做出了高度评价;2013年3月14日上午、湘西州教科院、永顺县教科所领导、教研员一行共18人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他们听了9堂课,课后也对我校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积极回答、积极讨论交流的精彩表现做出了高度评价。
当你走进课堂,也一定会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也会感受到学生了不起、素质高。然而我们初一所招收的学生素质并不是很高,很多课堂也是“启而不发”的沉闷课堂。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常常只有几个成绩好的轮流“坐庄”,更没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那么,仅仅短暂的一年半时间,大多数学生为何都会参与交流,都会主动提问?并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呢?
这主要归功于我校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与“学习之星”的评比活动有机结合的结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构建起学生的“高效课堂行为”。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否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学,主要还看学生的行动参与,“启而不发”的课堂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就如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本,能否拍摄成优秀的作品,主要还取决于演员素质。其实课堂与演戏还略有不同,演戏主要看演员的素质与演技,而课堂主要是看学生的配合与参与。因老师的剧本——教学案,是根据学生的素质而设计的。因此,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行为是课堂成功的关键,除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求知欲外,还应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行动的奖励机制。为此,我校把“六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健体之星、诚信之星、勤俭之星、卫生之星”中的“学习之星”的评价与“学习行为”有机结合,制定出了《学生学习行为的评分奖励细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动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其细则如下:
1.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计1分。
(激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及集中学习精力)
2.自主学习时,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计2分。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及参与讨论交流意识,强化学生对“浅显问题”的独立思考、及对“疑难问题”发挥“集思广益”的交流、合作意思;使他们得到通过讨论交流到达“解难释惑”的不断训练)
3.课堂上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问题计1分。
(激励学生不懂就问、而且多问:因为,“学生的疑问”才是一堂课真正的“有效提问”或“高效提问”)
4.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计1分,回答正确计2分;积极回答、帮助解决同学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计2分(课外帮助辅导同学学习计1分/人次)。
(激励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不同学生的回答、老师的点拨,同学间、师生间交流、辩解、甚至争论,使学生的“问题”自己得到解决)
5.课堂上及时完成老师的任务(如:随堂练习等)计1分;合作学习时,按时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计1分。
(使学生随时跟着教师的进度与步伐,而达到课堂的“高效”;同时也为“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的工作分配得到落实,提供保证)
6.在课堂中提出了“创新思维”,即“新方法”、“新思维”或“奇思妙想”计2分。
(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新思维”或“奇思妙想”,培养与激发“创新思维”)
7.早自习读书声音洪亮计1分。
(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8.按时完成背诵任务计1分,提前完成背诵任务计2分。
9.按时、如数完成课外作业计1分,被老师评为“优秀作业”计2分。
10.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检测单科成绩达80分以上计1分/次,达90分以上计2分/次。
注:为了使《评分细则》的量化落实,七年级按每7人(7门文化课)为一个学习小组,八年级每8人(8门文化课)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担任一科学习小组长。这样,人人都是学科组长(享受班干部待遇),期末都可参与“优秀班干”的评选(这也体现出班级学生人人平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能力也使小组成员相互牵制,防止不公平的计分现象发生。评分采取一周一统计,学校一月一公示(每班4到5名学习之星)、一期一表彰来强化和落实“学习之星”的评价工作。
从以上《细则》可以充分看出我校对“学习之星”的评价主要着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尤其注重“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而不是只看学习结果(只依据单元检测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这种评价机制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行为,为课堂教学改革及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论老师用“启发式”、“自主式”、“合作式”哪种方式设计教学,只要老师讲解时,学生认真听、认真记;自主学习时,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及时交流;产生疑惑及时提出;他人及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发表个人见解甚至参与辩驳与争论;学生时刻跟着老师的步伐与进度完成任务;萌发出的“新思维”、“新方法”及时展示交流,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所期待的“高效课堂”。
由此可见,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不仅仅要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更要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看重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有了好的学习行为过程,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学》(吴志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2]《中小学教育管理》(贺乐凡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张德伟 何晓芳主编 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4]《怎样教得精彩》 (方国才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好研网)
【关键词】行为评价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056-01
在2012年11月27日-30日,我校开展《“目标导学”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竞赛活动,聘请了县教科所的张清忠主任、米庆树副主任担任评委。赛后张清忠主任对八堂竞赛课进行了点评,尤其是对每堂课的学生表现做出了高度评价;2013年3月14日上午、湘西州教科院、永顺县教科所领导、教研员一行共18人来我校进行教学视导,他们听了9堂课,课后也对我校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提问、积极回答、积极讨论交流的精彩表现做出了高度评价。
当你走进课堂,也一定会说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也会感受到学生了不起、素质高。然而我们初一所招收的学生素质并不是很高,很多课堂也是“启而不发”的沉闷课堂。老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常常只有几个成绩好的轮流“坐庄”,更没有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那么,仅仅短暂的一年半时间,大多数学生为何都会参与交流,都会主动提问?并积极参与回答问题呢?
这主要归功于我校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把“学生学习行为评价”与“学习之星”的评比活动有机结合的结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首先应构建起学生的“高效课堂行为”。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否成为高效的课堂教学,主要还看学生的行动参与,“启而不发”的课堂不可能成为“高效课堂”。就如一部优秀的电影、电视剧本,能否拍摄成优秀的作品,主要还取决于演员素质。其实课堂与演戏还略有不同,演戏主要看演员的素质与演技,而课堂主要是看学生的配合与参与。因老师的剧本——教学案,是根据学生的素质而设计的。因此,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行为是课堂成功的关键,除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与求知欲外,还应有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行动的奖励机制。为此,我校把“六星——学习之星、礼仪之星、健体之星、诚信之星、勤俭之星、卫生之星”中的“学习之星”的评价与“学习行为”有机结合,制定出了《学生学习行为的评分奖励细则》,为学生的课堂学习行动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其细则如下:
1.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计1分。
(激励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及集中学习精力)
2.自主学习时,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并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计2分。
(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及参与讨论交流意识,强化学生对“浅显问题”的独立思考、及对“疑难问题”发挥“集思广益”的交流、合作意思;使他们得到通过讨论交流到达“解难释惑”的不断训练)
3.课堂上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问题计1分。
(激励学生不懂就问、而且多问:因为,“学生的疑问”才是一堂课真正的“有效提问”或“高效提问”)
4.主动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计1分,回答正确计2分;积极回答、帮助解决同学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计2分(课外帮助辅导同学学习计1分/人次)。
(激励学生回答问题,通过不同学生的回答、老师的点拨,同学间、师生间交流、辩解、甚至争论,使学生的“问题”自己得到解决)
5.课堂上及时完成老师的任务(如:随堂练习等)计1分;合作学习时,按时完成组长分配的任务计1分。
(使学生随时跟着教师的进度与步伐,而达到课堂的“高效”;同时也为“合作学习”时小组长的工作分配得到落实,提供保证)
6.在课堂中提出了“创新思维”,即“新方法”、“新思维”或“奇思妙想”计2分。
(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新方法”、“新思维”或“奇思妙想”,培养与激发“创新思维”)
7.早自习读书声音洪亮计1分。
(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8.按时完成背诵任务计1分,提前完成背诵任务计2分。
9.按时、如数完成课外作业计1分,被老师评为“优秀作业”计2分。
10.单元测试、期中、期末检测单科成绩达80分以上计1分/次,达90分以上计2分/次。
注:为了使《评分细则》的量化落实,七年级按每7人(7门文化课)为一个学习小组,八年级每8人(8门文化课)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人担任一科学习小组长。这样,人人都是学科组长(享受班干部待遇),期末都可参与“优秀班干”的评选(这也体现出班级学生人人平等),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能力也使小组成员相互牵制,防止不公平的计分现象发生。评分采取一周一统计,学校一月一公示(每班4到5名学习之星)、一期一表彰来强化和落实“学习之星”的评价工作。
从以上《细则》可以充分看出我校对“学习之星”的评价主要着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尤其注重“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而不是只看学习结果(只依据单元检测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来确定)。这种评价机制的改变,大大的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配合与参与行为,为课堂教学改革及构建“高效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论老师用“启发式”、“自主式”、“合作式”哪种方式设计教学,只要老师讲解时,学生认真听、认真记;自主学习时,认真阅读、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及时交流;产生疑惑及时提出;他人及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回答、发表个人见解甚至参与辩驳与争论;学生时刻跟着老师的步伐与进度完成任务;萌发出的“新思维”、“新方法”及时展示交流,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所期待的“高效课堂”。
由此可见,要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不仅仅要改革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更要改革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机制。不能只看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看重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有了好的学习行为过程,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管理学》(吴志宏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2版)
[2]《中小学教育管理》(贺乐凡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1版)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张德伟 何晓芳主编 北京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4]《怎样教得精彩》 (方国才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好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