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利有弊。在翻转课堂的积极尝试和探索中,提炼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新范式。以原电池的教学为例,提出辩证创新的教学策略为:课前,优化微视频与视频同步学案,趣味性与启发性并重;课中,课堂讲授、课件与课堂导学案三位一体,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课后,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鼓励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原电池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2-003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以探究教学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比较被动,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作为一种变革性实践范式,为化学教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 教育是复杂的系统,理论与实践层面均需多元融合
1.1 翻转课堂的缘起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多拉州,当地的两名化学老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春开始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内容为课堂中讲授的一些问题,视频采用录制PowerPoint画面和同步讲授音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然后,他们将视频传至网络,让缺席的学生在家自行学习。后来,该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学生提前在家学习视频中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该教学方法逐渐地被更多学生所接受,逐渐开始风靡全球,不断地发展成为现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而言的,翻转的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也不仅仅只是课堂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带来“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手段,彻底地翻转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关系,将教师从传统的圣人角色转变为导师;学生的角色也由原本的接受主体变为现在的需求主体,不再是一味地接受,更多的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准确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较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无论是课前学习还是课堂教学,都要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需求,让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私人订制”,而不是消极应付学习过程中的“被定制”。
1.2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利弊探析
1.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之处
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进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例如,在观看课前自主学习的视频时,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很快学习完毕,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问题的思考以及其他感兴趣的方面,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适当地暂停、重复播放视频,通过多次学习视频,理清思路。而在传统课堂中,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只照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忽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但也不能一味地顾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刻意地加快进度,这就涉及到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和如何兼顾尽可能多的学生的问题,这也是大众化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而翻转课堂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2)翻转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通过交流、对话、探究等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寻求解答,因此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除疑问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3)翻转课堂能够实现“课前诊断”、课上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上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容易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是传统课堂“课后诊断”所无法完成的。
(4)翻转课堂还可以帮助师生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了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堂中就可以节约出较多的时间,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借助于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视频中一些抽象的、微观的过程模拟为宏观的、具体的过程,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1.2.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之处
相比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的优势也很明显。
(1)传统课堂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沿着一个知识点或一条逻辑线不断地延伸和扩充,逐渐完成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再结合教师的板书与叙述,一点一点收获和积累知识,这对中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传统课堂在讲授重要知识点时比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更有现场感,能够更多地传递一些知识本身以外的东西,比如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传统课堂的这种现场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反响通常都较好。
(3)传统课堂能够更多地带给学生成就感。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的听课过程中,会结合教师板书和自身理解记录自己的笔记,课堂结束后,学生的“收获”明显体现在笔记本上,并且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是成体系的。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观看课前微视频的时候,通常因为“视频中有”而懒于去做笔记,在课堂中又因为内容的个性化忽略了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和整体性,以至于课堂结束后,学生不知道究竟学到了什么,想复习却没有笔记作为参考。 整体而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有其无与伦比的优点,而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延续几百年,也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两者各有利弊(两者的异同见表1)。
1.2.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互补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兴起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其全球化的进程中,虽然比较迅速,但仍然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强烈冲击,并且已经出现了“本土化”的特征。因为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其适用情况也有所不同。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不善于提问、不善于质疑,也不善于主动思考,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大胆提问和质疑,这是翻转课堂在我国推广过程中要努力克服的困难。另外,如果所有课程均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观看课前视频,并且学生课下观看视频的效果如何无法把控、学生观看视频的自觉性无法保证,同时,教师能否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是否每一位教师均能较好地把控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等问题,都是翻转课堂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而传统课堂虽然实施过程较简单,但却如工厂一般,照着磨具将学生培养成高考工具,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因此,要想做到“素质”与“应试”双优,就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符合各地教学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双向发展。
2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案例分析
2.1 辩证创新教学范式概要
基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理论构想,笔者选取“原电池”一节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笔者主要分析了新的教学范式与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主要教学活动。三种教学模式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主要教学活动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范式综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它利用高速发展的教育技术,将科技成果运用于视频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比传统的“预习”更有可能达到教育者期待的效果,根据学生课前完成的视频同步学案,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将学生问题量化,分类汇总,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它发扬传统课堂中教师系统讲授的优势,弥补了翻转课堂知识点凌乱、师生交流不足等的缺点。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提炼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范式的主要构成及组合方式,如图1所示。
2.2 辩证创新教学案例流程分析
新的教学范式下,课前学生观看教师事先做好的微视频,并完成视频同步学案;课堂中,教师利用根据课前学案的反馈制作好的课件和课堂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课件和导学案“三位一体”;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延伸。下面笔者就“原电池”一节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更具体地展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教学范式下的教学流程。
2.2.1 课前:微视频 同步学案
学生观看“原电池”一节课的微视频,微视频主要涉及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以及相关实验探究等知识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完成视频同步导学案。视频同步导学案根据微视频中的知识内容将学习过程进行细化,分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尝试”、“学会变通”、“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判断”、“学会运用”和“学后思”共9大模块,笔者将知识点有机地穿插其中。学案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完成相关填空,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各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学后思”中学生针对视频,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的问题和构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观看完微视频后,笔者共收集到142个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和汇总,得到11个不同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布在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的应用三个模块。具体如下:
(1)原电池原理部分
a.在Cu-Zn原电池中,铜丝上为什么会产生气体?Cu会不会被消耗?Zn表面有什么现象?是否也有气体产生?
b.如果原电池中的电子已经全部转移了,是不是其电能就消耗完了?在Zn-Fe原电池中,若Zn被消耗完了,会不会消耗Fe呢?当氧化还原反应结束后,是否原电池就失效了?
c.原电池的正负极该如何判断?
d.为什么电子转移的方向是负极到正极,而电流的方向却是正极到负极?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部分
a.金属性不同的活泼金属都能构成原电池吗,如Mg与Fe?加入两种物质均可以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是否可以制成原电池?
b.在弱电解质中也可以形成原电池吗?
c.什么是活性不同的电极?金属活性不同是指金属性不同,还是指活泼程度的不同呢?
d.装置④⑥⑧为什么可以形成原电池?如何分析?
(3)原电池的应用部分
a.Zn与稀H2SO4制取H2时,加入CuSO4为什么会变快?是如何加快的?形成原电池与不形成原电池产生气体的量是否相同?原电池是如何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否既能增大又能减小?
b.是否可以将原电池应用于生活中(日常电池中)以节约资源?是否有利用价值?
2.2.2 课中:课件 导学案 教学
课上,笔者将课前学案中的空白全部正确填写(方便基础差的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将11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插入学案中九大模块的适当位置中,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学案一样,在之前的基础上,挑出学生有问题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堂上将问题融合进去,遵循简洁的原则,着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分析、总结,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例如课前,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后提出关于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疑问:金属性不同的活泼金属都能构成原电池吗,如Mg与Fe?加入两种物质均可以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是否可以制成原电池?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在课件和课堂导学案的“学会判断”部分增加了Mg与Fe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液的装置,并准备了相关实验用品,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都会判断的装置图一带而过,学生有疑问的与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并鼓励学生从原电池概念的角度思考,设法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此基础上做重点的讲解与说明,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2.3 课后:延伸拓展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和辅导,点燃其学习化学的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对原电池的应用部分颇有兴趣,但限于课堂时间有限,笔者未做过多讲解和说明,部分学生明显意犹未尽。笔者意识到这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良好时机,便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设立“原电池制作坊”,供学生自由使用,同时制作坊利用宣传板帮助学生巩固原电池理论知识,并由实验老师做辅导。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用于小灯泡发光,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在实践中也巩固原电池理论知识,增强了化学学习的兴趣。
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的策略探讨
3.1 课前,优化微视频与视频同步学案,趣味性与启发性并重
课前视频作为传达知识的载体,其美感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情与态度。在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选取的好与坏举足轻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制作与筛选教学视频的能力;其次,视频需要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视频要短小、声音要生动有活力、与另外一位教师合作录像、增加幽默感、视频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再次,制作的内容要具有良好的内在结构,内容难度需要具有—定的梯度,如由浅入深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最后,在问题的呈现上也要讲究一定的呈现方式,不能让学生感觉问题提得很突兀,设置问题呈现方式需要根据教学知识的性质确定,一般设置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好的教学视频不仅具有很好的传递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看微视频时,要有相配套的学案,学案一方面作为呈现具体知识的载体,另—方面作为学生同步记录和自我检测的工具,便于学生将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学后思”部分更是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视频同步学案也是教师课堂授课的重要参照,为教师做出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2 课中,课堂讲授、课件与课堂导学案三位一体,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重要的一步。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课前观看了相关视频,而教师要在一堂类似于“复习课”的新授课中将学生的问题适当地融入课堂,进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与翻转课堂不同的是,翻转课堂更多关注一个个的知识点,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在课堂讲授中并不只是简单地讨论问题,同时融入了传统课堂的元素,将学生的诸多问题融合进去,再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理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尝试得出结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将问题逐个击破,在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3 课后,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鼓励思考和质疑
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完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因此,教师可在课堂结束后,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质疑,鼓励学生进行再思考,再总结,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质疑释义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然,任何教学模式的推广都是在美好愿景的推动下逐渐发展的,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相信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会更好地融入到中学的教学实际中,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诚然,在积极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适时、适当地“翻转”,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更好地结合,怎样摸索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去尝试。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课堂;原电池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12-003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兼顾不同志趣和发展潜能学生的需要。在课程标准中强调以探究教学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为主。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学习比较被动,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结合,作为一种变革性实践范式,为化学教学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1 教育是复杂的系统,理论与实践层面均需多元融合
1.1 翻转课堂的缘起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国科罗多拉州,当地的两名化学老师Jon Bergmann和Aaron Sams于2007年春开始尝试使用录屏软件录制视频,内容为课堂中讲授的一些问题,视频采用录制PowerPoint画面和同步讲授音频的方式向学生呈现。然后,他们将视频传至网络,让缺席的学生在家自行学习。后来,该方法逐渐发展成为学生提前在家学习视频中的内容,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该教学方法逐渐地被更多学生所接受,逐渐开始风靡全球,不断地发展成为现在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而言的,翻转的不仅仅是学习时间,也不仅仅只是课堂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带来“以学生为中心”的问题式教学手段,彻底地翻转了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关系,将教师从传统的圣人角色转变为导师;学生的角色也由原本的接受主体变为现在的需求主体,不再是一味地接受,更多的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最终再得出自己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而教师起的是引导者的作用。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准确分析学生的基础上,较好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无论是课前学习还是课堂教学,都要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需求,让课堂变成学生主动学习过程中的“私人订制”,而不是消极应付学习过程中的“被定制”。
1.2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利弊探析
1.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之处
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翻转课堂中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进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真正的分层教学。例如,在观看课前自主学习的视频时,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很快学习完毕,将更多的时间花在问题的思考以及其他感兴趣的方面,而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适当地暂停、重复播放视频,通过多次学习视频,理清思路。而在传统课堂中,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只照顾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忽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但也不能一味地顾及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刻意地加快进度,这就涉及到如何分配教学时间和如何兼顾尽可能多的学生的问题,这也是大众化教育面临的普遍问题。而翻转课堂便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针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2)翻转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中通过交流、对话、探究等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并在课堂中寻求解答,因此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消除疑问并形成自己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3)翻转课堂能够实现“课前诊断”、课上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平台上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容易困惑的地方,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这是传统课堂“课后诊断”所无法完成的。
(4)翻转课堂还可以帮助师生更加充分地利用课堂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在课前学习了相关知识,因此在课堂中就可以节约出较多的时间,集中解决学生的问题。相比传统课堂,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将微观过程宏观化、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借助于飞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视频中一些抽象的、微观的过程模拟为宏观的、具体的过程,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1.2.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有利之处
相比翻转课堂,传统课堂的优势也很明显。
(1)传统课堂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更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是沿着一个知识点或一条逻辑线不断地延伸和扩充,逐渐完成整个知识体系的教学。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再结合教师的板书与叙述,一点一点收获和积累知识,这对中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2)传统课堂在讲授重要知识点时比翻转课堂的课前视频更有现场感,能够更多地传递一些知识本身以外的东西,比如教师的个人素质,以及教师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传统课堂的这种现场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反响通常都较好。
(3)传统课堂能够更多地带给学生成就感。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的听课过程中,会结合教师板书和自身理解记录自己的笔记,课堂结束后,学生的“收获”明显体现在笔记本上,并且具有较高的逻辑性和整体性,是成体系的。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观看课前微视频的时候,通常因为“视频中有”而懒于去做笔记,在课堂中又因为内容的个性化忽略了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和整体性,以至于课堂结束后,学生不知道究竟学到了什么,想复习却没有笔记作为参考。 整体而言,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有其无与伦比的优点,而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延续几百年,也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两者各有利弊(两者的异同见表1)。
1.2.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优势互补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兴起于美国的教学模式,在其全球化的进程中,虽然比较迅速,但仍然面临传统教学模式的强烈冲击,并且已经出现了“本土化”的特征。因为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其适用情况也有所不同。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不善于提问、不善于质疑,也不善于主动思考,而翻转课堂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大胆提问和质疑,这是翻转课堂在我国推广过程中要努力克服的困难。另外,如果所有课程均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观看课前视频,并且学生课下观看视频的效果如何无法把控、学生观看视频的自觉性无法保证,同时,教师能否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是否每一位教师均能较好地把控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等问题,都是翻转课堂面临的关键性问题。而传统课堂虽然实施过程较简单,但却如工厂一般,照着磨具将学生培养成高考工具,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因此,要想做到“素质”与“应试”双优,就必须将二者有机结合,形成符合各地教学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做到优势互补,双向发展。
2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案例分析
2.1 辩证创新教学范式概要
基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理论构想,笔者选取“原电池”一节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实践中,笔者主要分析了新的教学范式与传统教学和翻转课堂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主要教学活动。三种教学模式下,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主要教学活动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如表2所示)。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范式综合了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它利用高速发展的教育技术,将科技成果运用于视频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兴趣,比传统的“预习”更有可能达到教育者期待的效果,根据学生课前完成的视频同步学案,教师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将学生问题量化,分类汇总,使课堂更有针对性。它发扬传统课堂中教师系统讲授的优势,弥补了翻转课堂知识点凌乱、师生交流不足等的缺点。两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势必会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基于教学实践,笔者提炼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范式的主要构成及组合方式,如图1所示。
2.2 辩证创新教学案例流程分析
新的教学范式下,课前学生观看教师事先做好的微视频,并完成视频同步学案;课堂中,教师利用根据课前学案的反馈制作好的课件和课堂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课件和导学案“三位一体”;课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延伸。下面笔者就“原电池”一节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更具体地展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教学范式下的教学流程。
2.2.1 课前:微视频 同步学案
学生观看“原电池”一节课的微视频,微视频主要涉及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原电池的应用以及相关实验探究等知识点,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完成视频同步导学案。视频同步导学案根据微视频中的知识内容将学习过程进行细化,分为“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尝试”、“学会变通”、“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学会判断”、“学会运用”和“学后思”共9大模块,笔者将知识点有机地穿插其中。学案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完成相关填空,更多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重要的不是各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是“学后思”中学生针对视频,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的问题和构想。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观看完微视频后,笔者共收集到142个问题。将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和汇总,得到11个不同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布在原电池的原理、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和原电池的应用三个模块。具体如下:
(1)原电池原理部分
a.在Cu-Zn原电池中,铜丝上为什么会产生气体?Cu会不会被消耗?Zn表面有什么现象?是否也有气体产生?
b.如果原电池中的电子已经全部转移了,是不是其电能就消耗完了?在Zn-Fe原电池中,若Zn被消耗完了,会不会消耗Fe呢?当氧化还原反应结束后,是否原电池就失效了?
c.原电池的正负极该如何判断?
d.为什么电子转移的方向是负极到正极,而电流的方向却是正极到负极?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部分
a.金属性不同的活泼金属都能构成原电池吗,如Mg与Fe?加入两种物质均可以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是否可以制成原电池?
b.在弱电解质中也可以形成原电池吗?
c.什么是活性不同的电极?金属活性不同是指金属性不同,还是指活泼程度的不同呢?
d.装置④⑥⑧为什么可以形成原电池?如何分析?
(3)原电池的应用部分
a.Zn与稀H2SO4制取H2时,加入CuSO4为什么会变快?是如何加快的?形成原电池与不形成原电池产生气体的量是否相同?原电池是如何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否既能增大又能减小?
b.是否可以将原电池应用于生活中(日常电池中)以节约资源?是否有利用价值?
2.2.2 课中:课件 导学案 教学
课上,笔者将课前学案中的空白全部正确填写(方便基础差的学生自主学习)后,再将11个不同方面的问题插入学案中九大模块的适当位置中,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学案一样,在之前的基础上,挑出学生有问题的部分,进行适当的处理,在课堂上将问题融合进去,遵循简洁的原则,着重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尝试、分析、总结,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例如课前,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后提出关于原电池构成条件的疑问:金属性不同的活泼金属都能构成原电池吗,如Mg与Fe?加入两种物质均可以与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那么是否可以制成原电池?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笔者在课件和课堂导学案的“学会判断”部分增加了Mg与Fe作电极,稀硫酸作电解液的装置,并准备了相关实验用品,供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课堂上,对于学生都会判断的装置图一带而过,学生有疑问的与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并鼓励学生从原电池概念的角度思考,设法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在此基础上做重点的讲解与说明,帮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2.3 课后:延伸拓展
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激发和辅导,点燃其学习化学的热情。在课堂上,学生对原电池的应用部分颇有兴趣,但限于课堂时间有限,笔者未做过多讲解和说明,部分学生明显意犹未尽。笔者意识到这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良好时机,便利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设立“原电池制作坊”,供学生自由使用,同时制作坊利用宣传板帮助学生巩固原电池理论知识,并由实验老师做辅导。学生看到自己制作的水果电池用于小灯泡发光,学习成就感明显增强,在实践中也巩固原电池理论知识,增强了化学学习的兴趣。
3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辩证创新的策略探讨
3.1 课前,优化微视频与视频同步学案,趣味性与启发性并重
课前视频作为传达知识的载体,其美感直接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心情与态度。在翻转课堂中,教学视频选取的好与坏举足轻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制作与筛选教学视频的能力;其次,视频需要满足学生的多种心理需求:视频要短小、声音要生动有活力、与另外一位教师合作录像、增加幽默感、视频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再次,制作的内容要具有良好的内在结构,内容难度需要具有—定的梯度,如由浅入深等,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最后,在问题的呈现上也要讲究一定的呈现方式,不能让学生感觉问题提得很突兀,设置问题呈现方式需要根据教学知识的性质确定,一般设置问题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好的教学视频不仅具有很好的传递知识的作用,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看微视频时,要有相配套的学案,学案一方面作为呈现具体知识的载体,另—方面作为学生同步记录和自我检测的工具,便于学生将疑问及时记录下来,“学后思”部分更是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视频同步学案也是教师课堂授课的重要参照,为教师做出有针对性的学情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3.2 课中,课堂讲授、课件与课堂导学案三位一体,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
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重要的一步。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学生课前观看了相关视频,而教师要在一堂类似于“复习课”的新授课中将学生的问题适当地融入课堂,进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与传统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与翻转课堂不同的是,翻转课堂更多关注一个个的知识点,而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同时还注重了知识的全面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在课堂讲授中并不只是简单地讨论问题,同时融入了传统课堂的元素,将学生的诸多问题融合进去,再根据问题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理论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尝试得出结论,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将问题逐个击破,在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也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3.3 课后,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鼓励思考和质疑
课堂活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活动的完结。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差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关注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因此,教师可在课堂结束后,肯定学生的思考和质疑,鼓励学生进行再思考,再总结,通过不断的思考和质疑释义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然,任何教学模式的推广都是在美好愿景的推动下逐渐发展的,随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和发展,相信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辩证创新的教学模式会更好地融入到中学的教学实际中,最终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诚然,在积极实现愿景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如何适时、适当地“翻转”,将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更好地结合,怎样摸索出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