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不断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成为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是,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发展,留守儿童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热点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班级管理是农村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漠视;溺爱;契机;空巢;和谐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留守儿童又被称为留守孩、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学生、空巢儿童等。目前各学者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至今仍然存在分歧,学界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运用较多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留守儿童一般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这里的儿童,是指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2.留守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
3.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即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者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4.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孩子(6—16周岁)。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分类
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并非完全同质的实际情况,依据父母外出的形式将其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完全留守儿童,系指父母双方外出的未成年人,又可以细分为:被长辈、祖辈等抚养、照顾及管理的他人监护型、由于监护人年老体衰反而需要留守儿童照料看护的逆向监护型以及自己独立生活的自我监护型;第二类为半留守儿童,系指父母一方外出的而由父母单方抚养、照顾及管理的未成年人,又可以细分为:母亲监护型以及父亲监护型。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有限
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应担负起教育照顾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在父母缺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学校的责任更为重大。但学校不仅没能承担起责任,反而也出现弱化现象,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校重视升学率,漠视留守儿童教育。因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关系,学校最关心的往往是升学率。学校领导表示,其实自己也想照顧好所有的学生,但碍于每年的升学率和仅有的教学开支限制,不得不在其中博弈一番,即使学校有心关心留守儿童也很难做出实际行动,所以没有能力开设针对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措施。
其次,学校缺乏教育投资,无力开展留守儿童特殊教育。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推行了寄宿制管理模式、教师代理家长制模式等措施。但无论是实施哪种解决方案都离不开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学校要实施寄宿制管理就必须有适合留守儿童生活的宿舍并配备相应的生活老师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但目前大多农村学校的经费仅能维持日常开支,在编老师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大多留守儿童监护人都觉得学校的寄宿条件太差,不如在自己家里好。
2.临时监护人无力教育监管留守儿童
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主要有单亲、祖辈和亲戚三种,而直接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监护的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很大误区,如对孩子过分溺爱,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老年人大多文化层次较低,精神和体力上处于衰老期等原因也影响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效果。亲友监护的监护主体是叔叔、婶婶等,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他们有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更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也仅是吃穿的浅层次上。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显示,大多數临时监护人,不仅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辅导,对道德思想和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而且缺乏情感交流的家庭致使留守儿童养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相关对策
1.积极开展有益活动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有益的活动,对于消除留守儿童悲观、孤单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通过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关爱及温暖,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安定的学习,快乐的生活。班级应当将一些重大的节日作为契机,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有益的活动。例如定期开展“交通法规及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培养起孩子们自身的安全与法制意识。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充分激发起留守儿童自身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获得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满足,内心产生荣誉感以及自豪感,更好的融入到班集体当中来,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2.学习和生活辅导相结合
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对自身的智力、人格等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做到扬长避短。在日常班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每一学期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在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方面,加强关注,对其进行悉心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彻底改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3.极力营造和谐氛围
乐曲悦耳动听,就在于其自身和谐的旋律。作为学校的班级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极力营造出一种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用良好的班级学校教育去补充留守儿童在家庭方面的缺失。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给他们讲述为人的故事,朗诵古诗词等。同时作为班级管理者,也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萍.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
[2]李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07)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中心初级中学 274000)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漠视;溺爱;契机;空巢;和谐
一、留守儿童的界定
留守儿童又被称为留守孩、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学生、空巢儿童等。目前各学者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至今仍然存在分歧,学界并未有一个统一的定论。运用较多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个:
1.留守儿童一般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选择方案,这里的儿童,是指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2.留守孩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打工而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
3.农村留守儿童的定义:即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者一方在外打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者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儿童。
4.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年龄在16周岁以下的孩子(6—16周岁)。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分类
考虑到农村留守儿童并非完全同质的实际情况,依据父母外出的形式将其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完全留守儿童,系指父母双方外出的未成年人,又可以细分为:被长辈、祖辈等抚养、照顾及管理的他人监护型、由于监护人年老体衰反而需要留守儿童照料看护的逆向监护型以及自己独立生活的自我监护型;第二类为半留守儿童,系指父母一方外出的而由父母单方抚养、照顾及管理的未成年人,又可以细分为:母亲监护型以及父亲监护型。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有限
学校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应担负起教育照顾留守儿童的社会责任。在父母缺位、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的情况下,学校的责任更为重大。但学校不仅没能承担起责任,反而也出现弱化现象,主要表现在:
首先,学校重视升学率,漠视留守儿童教育。因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关系,学校最关心的往往是升学率。学校领导表示,其实自己也想照顧好所有的学生,但碍于每年的升学率和仅有的教学开支限制,不得不在其中博弈一番,即使学校有心关心留守儿童也很难做出实际行动,所以没有能力开设针对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教育措施。
其次,学校缺乏教育投资,无力开展留守儿童特殊教育。一些地区的农村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推行了寄宿制管理模式、教师代理家长制模式等措施。但无论是实施哪种解决方案都离不开人力和财力的支持,学校要实施寄宿制管理就必须有适合留守儿童生活的宿舍并配备相应的生活老师对他们进行统一管理,但目前大多农村学校的经费仅能维持日常开支,在编老师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大多留守儿童监护人都觉得学校的寄宿条件太差,不如在自己家里好。
2.临时监护人无力教育监管留守儿童
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主要有单亲、祖辈和亲戚三种,而直接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监护的占绝大多数,他们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很大误区,如对孩子过分溺爱,容易养成孩子任性的性格,老年人大多文化层次较低,精神和体力上处于衰老期等原因也影响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效果。亲友监护的监护主体是叔叔、婶婶等,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他们有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更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也仅是吃穿的浅层次上。根据相关学者的研究显示,大多數临时监护人,不仅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有效辅导,对道德思想和人格培养更是无能为力,而且缺乏情感交流的家庭致使留守儿童养成孤僻、内向的性格。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管理的相关对策
1.积极开展有益活动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开展有益的活动,对于消除留守儿童悲观、孤单的情绪有良好的作用,通过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关爱及温暖,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安定的学习,快乐的生活。班级应当将一些重大的节日作为契机,重点针对留守儿童开展有益的活动。例如定期开展“交通法规及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培养起孩子们自身的安全与法制意识。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充分激发起留守儿童自身的积极性,帮助他们获得心理上以及生理上的满足,内心产生荣誉感以及自豪感,更好的融入到班集体当中来,树立起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2.学习和生活辅导相结合
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对自身的智力、人格等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做到扬长避短。在日常班级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每一学期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在留守儿童日常生活方面,加强关注,对其进行悉心的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彻底改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
3.极力营造和谐氛围
乐曲悦耳动听,就在于其自身和谐的旋律。作为学校的班级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极力营造出一种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用良好的班级学校教育去补充留守儿童在家庭方面的缺失。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给他们讲述为人的故事,朗诵古诗词等。同时作为班级管理者,也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一句问候、一个微笑对留守儿童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萍.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11(06)
[2]李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07)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中心初级中学 27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