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作文教学范围内,生命意识是指学生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和敏锐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和交流”这一板块中也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因此,做为教师,应该使写作过程成为学生到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怎样使学生能对自然、生活和人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怎样使学生用自由之笔书写善良、仁慈、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这些人格中本真而又美好的东西,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一.在生活的积累中碰撞出作文生命意识的火花
我们常喟叹学生的作文的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深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少,缺乏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学生囿于两点一线(学校、家庭、路途中)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沉重的生活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鉴于此,要先培养学生有一颗细腻柔软、容易感动的心灵,让他们自觉地去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自觉地热爱生活,自觉地做一个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人。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是作诗,作文也是如此。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把自己冶炼成为一个真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作文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砖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中、自然中,感受、体验、提炼、升华自己平淡的日常生活。学生用真心去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在指导学生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生活积累,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作文才会有话可写,才能充满真情实感。比如春节过后,让他们写春节中的所见所感,有的学生就春节中的点点滴滴写得很深入,如这样一段话:年前的焰火总是放得最盛的,早上还没起床便听到鞭炮声,一直到深夜,不绝于耳,有时候就会有种永远也放不完的错觉。笼罩在天空的硝烟味儿和晨雾混成一体,缓缓的飘飞不见了。放过烟火的地方还好一些,要是鞭炮,那股深沉的刺鼻烟味儿就弥漫在整个太阳上,光把这些四散的味道收集起来,输送到各种人的各种地方,即便是大清早的寒冬,也能给人一缕温暖。
因此,平时习作,就应该用自己的笔,描述生活中的人和事,人物,才丰满;事情,才生动;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感情,才真挚。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参与到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写周记就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记下来,如课外活动打球跟同学发生了冲突,上学路上看到有的同学闯了红灯,星期天跟妈妈上街买菜,班级有位同学因父母工作调动要转学,邻居家的哥哥上班路上检了个钱包,月考后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山等等,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老师也要以平等的生命体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来,充分肯定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然后让学生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联想、思考、筛选和认证,写成文章。譬如登山,有的学生写成游记,写景状物如同亲见,因为他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根据素材中“鞋子里有沙子,脚上磨出了泡”这一个小细节,写成散文,告诉他人,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磕掉自己鞋子里的沙子,才能使自己更快的前行。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中可供写作的新鲜事也就多起来,留心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热爱生活。这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生命意识的唤醒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学生创造行为的展现都能成为可能,习作时也就不再有“无米之炊”之窘了。
二.在思考的积淀中延伸为作文生命意识的智慧
世界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偶然事件、孤立事物的随意堆积,而是存在着种种因果链条,有章有序的。我们所能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就得靠思考来推断。纽约大学坤思学院的唐纳德·姆奎德和罗卜特·爱德温在《写作中思考》一书中说:“过去大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准备活动,而写作是外在的语言表达,这自然是不错的。但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这就涉及思维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说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捕捉材料的深意,“淘尽黄沙”,延伸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用丰富语言去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每一个细节,用热情去关注时代生活的每一次变化,以此推动作文教学中对生命意识的觉醒。
譬如有位学生在周记中说他爸穿的阿迪达斯是假的,却又常常在邻居面前夸耀自己的名牌,这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材料,应该如何思考呢?老师提出两个思考题,一是他为什么知假买假夸假,二是这样做有什么害处。讨论很热烈,同学们认为:这是一种“名牌崇拜”心理在作怪,是借“名牌”之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的“身价”,同时也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买假并不犯法,也不危害社会。这是对知假买假的原因作了分析,由此引出后果,知假买假不仅纵容了造假行为,增大了打假的难度,而且使得真正名牌产品名誉受损,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通过分析,就把“崇拜名牌”而买假的现象分析得透辟,对买假者也是很好的教育。
学生积累许多素材,老师要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或作点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无意识生活的抛弃,对本真生活的发现和创造,还要让他们感到积累的素材有价值,能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运用,从而激活他们的习作欲望,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如一个学生说他爸被一家企业高薪聘用,别的同学很羡慕说:“你爸运气真好,有好工作,还是高薪。”一个学生说:“运气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另一学生接着说:“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奥运会上刘翔夺的110米跨栏冠军,靠的是自己的学识才华,靠的是实力。”“还有胆略”、“还有勇气”、“还有信心”,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结构提纲。有时候这种升华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做,譬如老师用了一句礼貌用语,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平等、尊重,或许是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或许是感到老师是在教会你做人,或许你觉得这是师生更好合作的契机等等,对素材的点拨,其实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有了更深切的感悟:思维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体现出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性、发作性和创造性,就要在作文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开阔思路,在思考中获取灵感,从而做到思如泉涌,下笔生辉。
三.在对材料的打磨中凝成作文生命意识的意境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学生写作材料的来源,学生作文如果离开了生活,抛弃生活中的平淡、苦闷、压抑、无奈、欣喜,作文也就成了远离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指导学生作文,要从随处可见的小事中获得感悟,立意健康、高远,意境清新,文章才会如同一条潺潺的小溪流过心田,才能打动读者心,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思考,才写出有生命的作文来。
中考作文中,大多数考生是有一定的材料运用的,他们也知道写作需要例子,但是,事实上不是有例子就等于好文章的。必须对材料进行筛选,打磨,有新意的材料,能准确有力地说明观点,才能增加文章的含金量,才能在写作时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有一位初三学生在《不可预约的感悟》文章中,用自己的美好心灵从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了蕴含其中的道理,那是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拓展了自己思维和生命空间,丰富了自己的生命内涵,才会深深感到生活处处有真意。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打完球回家,满身脏兮兮的,脸上是一道一道的灰印子,妈妈端来一盆清水,叫我洗一洗。水很清,能照见我脸颊上的灰印子,洗完了手和脸,盆里的水浑浊了,再仔细看也分辨不清人影,我蓦然想到:如果人的心灵上蒙上污垢,没有一盆清水去清洗的话,那么,心就只能在黑暗中徘徊,找不到归路了,我为自己所想感到幽微的喜悦,于是我希望自己能天天有一颗光明的心,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未来。”其实,打球也好,洗脸也好,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能够对材料作深入的思考,从中找到对生活、生命的体悟,就能使文章充满活力。
正如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所说:“从生活中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体验生活,表达自己,努力回归写作教学的生命性,应成为写作教学的价值追求。正视作文教学的现状,坚持自己的育人理念,用作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用作文丰富生命的内涵,在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价值的提升中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在丰富绚丽的语言世界中,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与交流,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本真的、诗意的表达生活的方式。
刘玲玲,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一.在生活的积累中碰撞出作文生命意识的火花
我们常喟叹学生的作文的立意肤浅,缺乏新意。深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少,缺乏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思考;另一方面是学生囿于两点一线(学校、家庭、路途中)的狭小天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沉重的生活压力使他们喘不过气来。鉴于此,要先培养学生有一颗细腻柔软、容易感动的心灵,让他们自觉地去观察、体验、思考生活,自觉地热爱生活,自觉地做一个心地善良、正直无私的人。
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说的是作诗,作文也是如此。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把自己冶炼成为一个真正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用的人,让作文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砖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融入生活中、自然中,感受、体验、提炼、升华自己平淡的日常生活。学生用真心去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在指导学生训练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生活积累,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只有这样,作文才会有话可写,才能充满真情实感。比如春节过后,让他们写春节中的所见所感,有的学生就春节中的点点滴滴写得很深入,如这样一段话:年前的焰火总是放得最盛的,早上还没起床便听到鞭炮声,一直到深夜,不绝于耳,有时候就会有种永远也放不完的错觉。笼罩在天空的硝烟味儿和晨雾混成一体,缓缓的飘飞不见了。放过烟火的地方还好一些,要是鞭炮,那股深沉的刺鼻烟味儿就弥漫在整个太阳上,光把这些四散的味道收集起来,输送到各种人的各种地方,即便是大清早的寒冬,也能给人一缕温暖。
因此,平时习作,就应该用自己的笔,描述生活中的人和事,人物,才丰满;事情,才生动;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感情,才真挚。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积极参与到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中,写周记就是积累素材的好方法,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记下来,如课外活动打球跟同学发生了冲突,上学路上看到有的同学闯了红灯,星期天跟妈妈上街买菜,班级有位同学因父母工作调动要转学,邻居家的哥哥上班路上检了个钱包,月考后几个同学相约去登山等等,要求学生如实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老师也要以平等的生命体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来,充分肯定学生对生活的观察,然后让学生根据同学们提供的素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联想、思考、筛选和认证,写成文章。譬如登山,有的学生写成游记,写景状物如同亲见,因为他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有的学生根据素材中“鞋子里有沙子,脚上磨出了泡”这一个小细节,写成散文,告诉他人,在人生道路上要不断磕掉自己鞋子里的沙子,才能使自己更快的前行。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中可供写作的新鲜事也就多起来,留心生活,才能发现生活,热爱生活。这种引导学生积累素材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生命意识的唤醒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学生创造行为的展现都能成为可能,习作时也就不再有“无米之炊”之窘了。
二.在思考的积淀中延伸为作文生命意识的智慧
世界不是杂乱无章的,不是偶然事件、孤立事物的随意堆积,而是存在着种种因果链条,有章有序的。我们所能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就得靠思考来推断。纽约大学坤思学院的唐纳德·姆奎德和罗卜特·爱德温在《写作中思考》一书中说:“过去大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在的准备活动,而写作是外在的语言表达,这自然是不错的。但事实上,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有一定的语言形式,这就涉及思维和口头语言之间的密切关系了。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说是思考的过程。”在思考中捕捉材料的深意,“淘尽黄沙”,延伸自己对生活的感悟,用丰富语言去描述自己所熟悉的每一个细节,用热情去关注时代生活的每一次变化,以此推动作文教学中对生命意识的觉醒。
譬如有位学生在周记中说他爸穿的阿迪达斯是假的,却又常常在邻居面前夸耀自己的名牌,这是一个很好的作文材料,应该如何思考呢?老师提出两个思考题,一是他为什么知假买假夸假,二是这样做有什么害处。讨论很热烈,同学们认为:这是一种“名牌崇拜”心理在作怪,是借“名牌”之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提高自己的“身价”,同时也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买假并不犯法,也不危害社会。这是对知假买假的原因作了分析,由此引出后果,知假买假不仅纵容了造假行为,增大了打假的难度,而且使得真正名牌产品名誉受损,生产、经营陷入困境。通过分析,就把“崇拜名牌”而买假的现象分析得透辟,对买假者也是很好的教育。
学生积累许多素材,老师要帮助他们进行分析或作点拨,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无意识生活的抛弃,对本真生活的发现和创造,还要让他们感到积累的素材有价值,能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运用,从而激活他们的习作欲望,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如一个学生说他爸被一家企业高薪聘用,别的同学很羡慕说:“你爸运气真好,有好工作,还是高薪。”一个学生说:“运气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另一学生接着说:“杨利伟是中国航天第一人,奥运会上刘翔夺的110米跨栏冠军,靠的是自己的学识才华,靠的是实力。”“还有胆略”、“还有勇气”、“还有信心”,在此基础上老师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结构提纲。有时候这种升华并不需要刻意地去做,譬如老师用了一句礼貌用语,学生会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感受到的是平等、尊重,或许是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或许是感到老师是在教会你做人,或许你觉得这是师生更好合作的契机等等,对素材的点拨,其实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笔者有了更深切的感悟:思维于写作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体现出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性、发作性和创造性,就要在作文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开阔思路,在思考中获取灵感,从而做到思如泉涌,下笔生辉。
三.在对材料的打磨中凝成作文生命意识的意境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是学生写作材料的来源,学生作文如果离开了生活,抛弃生活中的平淡、苦闷、压抑、无奈、欣喜,作文也就成了远离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指导学生作文,要从随处可见的小事中获得感悟,立意健康、高远,意境清新,文章才会如同一条潺潺的小溪流过心田,才能打动读者心,对生活的关注,对生活的思考,才写出有生命的作文来。
中考作文中,大多数考生是有一定的材料运用的,他们也知道写作需要例子,但是,事实上不是有例子就等于好文章的。必须对材料进行筛选,打磨,有新意的材料,能准确有力地说明观点,才能增加文章的含金量,才能在写作时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有一位初三学生在《不可预约的感悟》文章中,用自己的美好心灵从日常的生活中找到了蕴含其中的道理,那是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拓展了自己思维和生命空间,丰富了自己的生命内涵,才会深深感到生活处处有真意。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打完球回家,满身脏兮兮的,脸上是一道一道的灰印子,妈妈端来一盆清水,叫我洗一洗。水很清,能照见我脸颊上的灰印子,洗完了手和脸,盆里的水浑浊了,再仔细看也分辨不清人影,我蓦然想到:如果人的心灵上蒙上污垢,没有一盆清水去清洗的话,那么,心就只能在黑暗中徘徊,找不到归路了,我为自己所想感到幽微的喜悦,于是我希望自己能天天有一颗光明的心,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未来。”其实,打球也好,洗脸也好,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能够对材料作深入的思考,从中找到对生活、生命的体悟,就能使文章充满活力。
正如王蒙在《致习作者》一文中所说:“从生活中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体验生活,表达自己,努力回归写作教学的生命性,应成为写作教学的价值追求。正视作文教学的现状,坚持自己的育人理念,用作文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用作文丰富生命的内涵,在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与价值的提升中提高自己的生命的质量,在丰富绚丽的语言世界中,获得人与世界的亲近与交流,获得个体精神的丰富,并最终获得一种本真的、诗意的表达生活的方式。
刘玲玲,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