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本文出现在以“成长”为话题的第一单元,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讲述的是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插叙手法。以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和主人公英子相仿,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城南旧事》,掌握字词
2.学习文章选取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
3.掌握插叙手法并尝试使用
4.感受父爱并学会勇敢面对生活
四、教学过程
师播放《送别》的曲子,会唱的同学跟唱。同时大屏幕投影古道、长亭、芳草、垂柳、两个依依不舍的人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更何况是生离死别呢。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我们是沉溺在痛苦的深渊里逃避现实还是积极应对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笔下的英子是怎样做的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请一生介绍作者及《城南旧事》,师补充。师投影重点字词: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要求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在练习本上写一遍)
师提一个问题: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请在文中相应的段落做出标记并用简洁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让生默读课文一遍,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生读完课文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C.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师:你觉得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一:通过爸爸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爸爸是个特别爱花,对孩子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善于鼓励孩子,重感情的人。 师:分组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你在平时写作文时是怎样写的(生交流)? 生二:本文还成功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 生三:插叙手法我们在上册的《羚羊木雕》中学过(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点后该生显得非常兴奋)。
(师组织生对插叙的作用再次明确,并让生当堂口头作文,生在略做思考后表现出色)
师:本文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并有感情朗读。然后再与大家分享,读给大家听,并说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先自己考虑几分钟,然后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拿到四人小组交流)
问题一:爸爸为了不让我赖床而狠狠的打了我,可是后来却又为什么为我送棉衣? 生:爸爸打我是对我严格要求,是一种严爱,而去送棉衣也是因为爸爸关心我、爱我。
问题二:我得知爸爸去世后为什么能那么镇定、安静?
生一:因为老高的话让我意识到我是家里的老大。
生二:还因为在这之前爸爸已经多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了,还有开头爸爸对我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非常深入。刚才同学说“我”长大了。还有哪个地方能体现出“我”正在一步步长大啊? 生一:自从爸爸打了“我”,“我”以后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在毕业时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呢?这也证明“我”长大了。
生二:爸爸为了锻炼“我”让“我”自己去银行寄钱,“我”很害怕,但“我”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我是去取钱。爸爸告诉我步骤后,我自己去银行,来到取款机前,我把银行卡按照爸爸告诉我的方式放进取款机里,看着卡进去的时候,我特别紧张,然后我深吸一口气,按照取款机的操作提示一步一步操作,顺利的取出了钱。回家交给爸爸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我觉得事情有时候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难。(其他学生受到他的感染,纷纷鼓掌)
师:××同学和作者产生了共鸣。看书最幸福的时候也就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时候,××同学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祝贺你(学生再次会心的乡笑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问题三:“我”长大了,那结尾直接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举了起来)
生一: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说爸爸去世了,通过爸爸去世这件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这时,质疑者摇了摇头)
生二: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就是爸爸结的果子,所以我长大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质疑者说到:“你的比喻很形象,我很满意”)
问题四: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到爸爸爱花这个情节?
生一:从这个情节中就能看出爸爸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生二:我觉得爸爸爱花其实是爱女儿的象征,因为后文邻居说他是因为爱花才生了四个女儿。
生三:我觉得“我”就是爸爸种的一棵花,爸爸很细心的培养“我”,让“我”一天天长大,花落了,可是却结出了果实,爸爸去世了,“我”却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
生四:我觉得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其他生纷纷点头称赞)
生五:参加毕业典礼时“我”的衣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而爸爸没有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平时爸爸最爱花,可院里的花今年还没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石榴也掉了好几个,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让我刮目相看,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非常深入。本文的题目一语双关,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着禀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师: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是在你周围有类似的故事?其实成长如刹那花开,是一瞬间的事,请用你善感的心和细腻的笔触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记录你的心路历程!
教学札记: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阅读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小说作为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一种题材,我们不再停留在单纯分析三要素了,而是力求挖掘其深刻内涵。学习其写作技巧。特别本文是节选,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文章中不明显,所以只是在介绍《城南旧事》时,一带而过即可。把质疑、释疑的权利还给学生,他们会回报你一个惊喜!
如果教师把课堂当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么课堂上就不会有灵动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你的课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独角戏。在本文中,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是相当简单的,重要的是文章的两条线索。所以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在课堂上,我利用时间的不同,来了解正在进行的事情是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运用的插叙的写作顺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重点。
此外,本文中最精彩的一个亮点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英子在毕业典礼中的想法:我们是多么喜欢长大,但是我们又是多么的害怕?这是作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个拓展延伸思维题。学生面对此问题,会有诸多的回答,但是却未必是积极的想法。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长大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学完本课后,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爱的伟大。所以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感动:
一生说:我想长大,那样我就可以能够替自己的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父母为我们辛苦了一生,我要好好地孝敬他们。我也要自己好好地工作,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一生说:虽然长大后不会快乐,但是我们也必须长大。既然这是一个自然规律,那么我们何不去勇敢的面对长大,只要我们在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下,锻炼了成长的本领,又何必畏惧长大呢?
一生说:其实快乐是自己创造的,我们现在的快乐只是衣食无忧。但是一个人,只有长大了,你才能经历人生中的许多精彩,而且是自己创造的精彩,如果你永远是一个孩子,你不是枉来这一生吗?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只要你心中童心未泯,又何愁没有快乐呢?
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到了通过这篇课文,他们在和英子一同长大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胜过任何的教育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文章中对学生教育的切入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学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教育的花朵就会长开不谢!
责任编辑梁 媛
本文出现在以“成长”为话题的第一单元,节选自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讲述的是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运用了细节描写和插叙手法。以平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和主人公英子相仿,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与作品产生共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城南旧事》,掌握字词
2.学习文章选取生活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写法 、
3.掌握插叙手法并尝试使用
4.感受父爱并学会勇敢面对生活
四、教学过程
师播放《送别》的曲子,会唱的同学跟唱。同时大屏幕投影古道、长亭、芳草、垂柳、两个依依不舍的人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更何况是生离死别呢。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时候,我们是沉溺在痛苦的深渊里逃避现实还是积极应对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笔下的英子是怎样做的吧。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请一生介绍作者及《城南旧事》,师补充。师投影重点字词:肿胀、叮嘱、恐惧、骊歌、花圃(要求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并在练习本上写一遍)
师提一个问题:文中写了英子和父亲之间的哪些故事?请在文中相应的段落做出标记并用简洁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让生默读课文一遍,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生读完课文后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A.鼓励我独自参加毕业典礼。 B.逼我去上学,并给我送来棉衣。 C.鼓励我独自去银行寄钱。 D.爸爸死后,我非常镇定、安静。 师:你觉得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 生一:通过爸爸的言行我们可以看出爸爸是个特别爱花,对孩子表面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善于鼓励孩子,重感情的人。 师:分组讨论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你在平时写作文时是怎样写的(生交流)? 生二:本文还成功运用了插叙的写作手法。 生三:插叙手法我们在上册的《羚羊木雕》中学过(找到了相关的知识点后该生显得非常兴奋)。
(师组织生对插叙的作用再次明确,并让生当堂口头作文,生在略做思考后表现出色)
师:本文让你最感动的事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并有感情朗读。然后再与大家分享,读给大家听,并说一下这里为什么让你感动。
(生先自己考虑几分钟,然后可以把自己的问题拿到四人小组交流)
问题一:爸爸为了不让我赖床而狠狠的打了我,可是后来却又为什么为我送棉衣? 生:爸爸打我是对我严格要求,是一种严爱,而去送棉衣也是因为爸爸关心我、爱我。
问题二:我得知爸爸去世后为什么能那么镇定、安静?
生一:因为老高的话让我意识到我是家里的老大。
生二:还因为在这之前爸爸已经多次培养我的独立能力了,还有开头爸爸对我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也让我意识到我已经长大了。
师:同学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非常深入。刚才同学说“我”长大了。还有哪个地方能体现出“我”正在一步步长大啊? 生一:自从爸爸打了“我”,“我”以后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在毕业时还作为学生代表上台领毕业证书呢?这也证明“我”长大了。
生二:爸爸为了锻炼“我”让“我”自己去银行寄钱,“我”很害怕,但“我”还是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不过我是去取钱。爸爸告诉我步骤后,我自己去银行,来到取款机前,我把银行卡按照爸爸告诉我的方式放进取款机里,看着卡进去的时候,我特别紧张,然后我深吸一口气,按照取款机的操作提示一步一步操作,顺利的取出了钱。回家交给爸爸后,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我觉得事情有时候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难。(其他学生受到他的感染,纷纷鼓掌)
师:××同学和作者产生了共鸣。看书最幸福的时候也就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时候,××同学体会到了真正的幸福,祝贺你(学生再次会心的乡笑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问题三:“我”长大了,那结尾直接写“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呢?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引起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很多小手举了起来)
生一:爸爸的花儿落了是说爸爸去世了,通过爸爸去世这件事,“我”觉得自己长大了(这时,质疑者摇了摇头)
生二:我是在爸爸的教育下才一步步长大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却结出了甜美的果实,我就是爸爸结的果子,所以我长大了(同学们哄堂大笑,质疑者说到:“你的比喻很形象,我很满意”)
问题四:文章为什么多次提到爸爸爱花这个情节?
生一:从这个情节中就能看出爸爸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生二:我觉得爸爸爱花其实是爱女儿的象征,因为后文邻居说他是因为爱花才生了四个女儿。
生三:我觉得“我”就是爸爸种的一棵花,爸爸很细心的培养“我”,让“我”一天天长大,花落了,可是却结出了果实,爸爸去世了,“我”却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
生四:我觉得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其他生纷纷点头称赞)
生五:参加毕业典礼时“我”的衣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而爸爸没有来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平时爸爸最爱花,可院里的花今年还没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石榴也掉了好几个,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去世了。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让我刮目相看,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得非常深入。本文的题目一语双关,一是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着禀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人世。小说以此为题,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师:在大家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是在你周围有类似的故事?其实成长如刹那花开,是一瞬间的事,请用你善感的心和细腻的笔触仿照本文的写作手法,记录你的心路历程!
教学札记: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促使我们阅读教学必须以新的姿态,新的面貌来迎接新的挑战。小说作为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一种题材,我们不再停留在单纯分析三要素了,而是力求挖掘其深刻内涵。学习其写作技巧。特别本文是节选,文章的写作背景在文章中不明显,所以只是在介绍《城南旧事》时,一带而过即可。把质疑、释疑的权利还给学生,他们会回报你一个惊喜!
如果教师把课堂当作是自己展示的舞台,那么课堂上就不会有灵动的思维。如果教师不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你的课堂也就是你自己在唱独角戏。在本文中,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是相当简单的,重要的是文章的两条线索。所以这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为此,在课堂上,我利用时间的不同,来了解正在进行的事情是什么,过去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样一来学生很清楚的明白了文章运用的插叙的写作顺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重点。
此外,本文中最精彩的一个亮点是,在文章中有一句话是,英子在毕业典礼中的想法:我们是多么喜欢长大,但是我们又是多么的害怕?这是作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个拓展延伸思维题。学生面对此问题,会有诸多的回答,但是却未必是积极的想法。教师必须加以引导,让学生理解长大意味着什么?学生在学完本课后,都能感受到英子的父爱的伟大。所以学生的回答很让我感动:
一生说:我想长大,那样我就可以能够替自己的父母承担家庭的责任。父母为我们辛苦了一生,我要好好地孝敬他们。我也要自己好好地工作,对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尽自己的一份义务。
一生说:虽然长大后不会快乐,但是我们也必须长大。既然这是一个自然规律,那么我们何不去勇敢的面对长大,只要我们在老师和父母的教导下,锻炼了成长的本领,又何必畏惧长大呢?
一生说:其实快乐是自己创造的,我们现在的快乐只是衣食无忧。但是一个人,只有长大了,你才能经历人生中的许多精彩,而且是自己创造的精彩,如果你永远是一个孩子,你不是枉来这一生吗?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呢?只要你心中童心未泯,又何愁没有快乐呢?
学生精彩的发言,让我感到了通过这篇课文,他们在和英子一同长大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胜过任何的教育手段。只要教师抓住文章中对学生教育的切入点。无论从哪个角度,学生受到教育就是最大的收获。那么,教育的花朵就会长开不谢!
责任编辑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