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语气词的古今对比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ze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气词是汉语较为独有的特色,而由于语气词的性质和它多变的用法,引起了学术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对从上古就出现了的疑问语气词“哉”、“乎”的发展演变进行讨论。探寻古代疑问语气词和现代疑问语气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探讨他们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语气词;来源;演变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1
  王力先生在他的《汉语语法史》中曾提过,汉语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虽然近似于西洋语言的语气,但在变现方式上大大不同。从各种文献记载可看出,在春秋时期之前,基本上没有专门研究语气词的专著和论文。春秋时期之后,语气词逐渐产生和发展,变得非常丰富,形成了一个语气词系统。“乎”、“哉”、“與”、“邪”是上古时期常见的疑问语气词。而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主要有两个:“呢”和“吗”。下面重点讨论“乎”和“哉”两个疑问语气词的演变发展,和“呢”和“吗”两个疑问语气词的来源。
  一、“哉”和“乎”的演变发展
  “哉”用作语气词放在句尾,最早见于《尚书》,并且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发现“哉”字。杨树达在《词诊》指出,“哉”作为句末助词时,多是表感叹、疑问、反文等作用。“哉”作为语气词功能多样,用法灵活,这是在语言界,特别是汉语界公认的。
  在上古时期,“哉”的用法是多种多样的,可用于感叹、疑问、反诘以及拟议等句子中,表示着多种语气。中古以后,“哉”多用于简短的叹语之后,中古的“哉”多与有反诘意味的语气副词进行搭配使用,例如“岂”“宁”等副词。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哉”字在中古之后的主要功能。首先就是表达反诘语气,其次是由反诘语气引申出的感叹语气,并且“哉”已经很少用在特指问句中了。
  再来谈谈“乎”。“乎”用作語气词的历史也很久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在中古时期频繁使用,例如在《世说新语》中就出现了31次。它在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一)表示单纯、直接的疑问语气,出现在是非问句中,提问者提出问题,要求对方给出“是”或者是“否”的答案,去掉末尾的“乎”字,就如同陈述句一般。例如:
  管仲俭乎?(《论语》)
  (二)出现在特指问句的句末,但是到了中古时期,“乎”用在特指问的频率也逐渐降低。例如:
  帝病不乐,从容曰:“天下谁最爱肤者乎?”(《潜夫论·贤难》)
  二、“吗”和“呢”的来源和发展
  而王力先生又在其《汉语语法史》中提到,“乎”是源于现代汉语中的“吗”字。而目前学术界基本认同“吗”的一个发展历程。由“无”发展到“麽”,再由“麽”发展到“吗”。这可以从各时代的文献中得到佐证。并且“无”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
  相较于“吗”,“呢”的来源就比较复杂了,最早可以追溯到杨达树的《词诊》。如今,大多数学者基本是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呢”的两种语法功能的解析。其“呢1”的来源。王力先生早在1980年发表著作时指出:“在上古时代,‘尔’字可以用作疑问语气词,……从语音上说,由‘尔’变‘呢’是说得通的;但是,从上古到近代,中间有将近一千年的空白点,历史的联系无从建立起来。” 所以,王力先生对于“尔”演变成“呢1”这一观点,在语音方面是持肯定意见的,但是同时他也提出有“将近一千年的空白点”这一疑问。后世的学者在王力先生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了“尔”和“呢1”的关联性。“呢2”的来源。吕叔湘先生是最早对表夸张语气的“呢”——“呢2”进行研究的。吕叔湘早在1984年就提出了,“呢”就是“哩”的一个变形。总结一下,我们大致可以将吕先生对“呢2”历史来源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由“在裹”发展到“裹”,再从“裹”到“里”,然后是“里”发展到“哩”,最后是“哩”到“呢2”。
  三、小结
  上古的疑问句可以分为四种。我们可以试试看它们和现代汉语的疑问句是怎样对应的:
  1、纯粹疑问(乎),在现代汉语里往往用正反并列法。例如“伤乎?”现在说成“伤了人没有?”这种正反并列法源于很早,在《孟子》中就有出现。
  2、纯粹反诘(哉),在现代汉语里用“呢”字。
  3、要求证实(與、邪),在现代汉语里用“吗”字。在《庄子》里面,有些“邪”字时表示纯粹的疑问或者是反诘的,当句子里有疑问代词或者疑问副词的时候,往往翻译成“呢”而不是“吗”。例如“何以知其然邪?”译成“怎么知道它是这样子的呢?”。
  4、表选择疑问的(乎,與),在现代汉语中用“呢”字。例如《孟子》中“事齐乎?事楚乎?”就是“事齐呢?还是事楚呢?”。
  由此看来,现在疑问语气词和古代疑问语气词不单独一一对应。“吗”和“呢”的分工不能等于“乎”和“哉”的分工,也不能等于“與”和“邪”的分工。“吗”是独立的疑问语气词,没有疑问词的句子靠它来表示疑问,“呢”是依附性的疑问语气词,必须句子本身已有疑问词,才能帮助疑问语气。
  总的来说就是现代疑问语气词和古代疑问语气词的用途是交错的,因为现代疑问语气词不全来源于古代疑问语气词,例如“吗”的来源就与“乎”相关,而“呢”则来源于其他词。
  参考文献:
  [1]孙锡信:近代汉语语气词山[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2]王力:汉语史稿:中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日]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钟兆华: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J].语文研究,1997 (1).
  [5]崔山佳:《红楼梦》前已有语气词“吗”[J].中国语文,1998(4).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2-0-02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流派,现实主义一般讲究对现实生活的客观描绘,在写作方式上更加强调站在旁观者角度通过精确细腻的语言对生活本来模样进行描绘。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是描绘的真实性和人物的典型性,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发展历程中,现实主义始终是非常重要的流派,而且伴随着各国社会历史环境的变化而
摘 要:在河南沈丘方言中,“叫”字句不仅可以用来表示使役义与被动义,同时还可以表处置义。只是,不同的句式对句子成分的要求各不相同。  关键词:沈丘方言;“叫”字句;语法标记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2  一、沈丘县的地理位置与方言  沈丘县隶属河南省周口市,地处豫皖交界处,居淮河最大的支流颖水中游。沈丘东接界首,西邻项
摘 要:吴文英是南宋著名词人,也是我国词学史上争议较大的一位词人。自宋南宋张炎《词源》以梦窗词就被视为凝涩质实,隐辞幽思始,而后世之论词者多从张氏之说。直到清代周济、陈廷焯、戈载等人,谓其词“奇思壮采”“运意深远”,对梦窗词推崇备至。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给梦窗词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本文从“质实”的角度,来探讨何为质实、梦窗词质实的原因以及清代对梦窗词新的理解。  关键词:梦窗词质实;用典套语;
摘 要:芥川龙之介的历史小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和巨大成就,而鲁迅在创作早期就对芥川龙之介的创作表示过关注和认可。在鲁迅以《故事新编》为代表的历史小说创作中,也对芥川龙之介的写作加以借鉴和吸收。本文以《鼻子》和《奔月》为例,分析两者在历史小说写作中的题材选择、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的异同。  关键词:鲁迅;芥川龙之介;《狂人日记》;《鼻子》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 要:《挪威的森林》是一部相当受欢迎的作品,如此受欢迎,究其原因有很多。通过对作品的阅读和对一些作品品评的文章,可以从中找到很多这部作品受欢迎的原因。本文将从本作品的内在的原因即故事情节、作品创作背景和写作特色来试着分析其受欢迎的原因。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现实主义;自闭  作者简介:俞芳(1984-),女,江苏苏州人,学士学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
摘 要:张九钺字度西,号紫岘。乾隆二十七年举人,晚年主讲于湘潭、昭潭书院,诗学太白。九钺不仅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在戏曲方面的才能也非常人所及。《六如亭》是九钺于乾隆四十九年所作,被世人称为奇文。就如同其序所说:“固一场之春梦,实千古之奇踪。”作者纂此传奇一乘禅赠,立教撒手悬崖;五迹灵扶,即是腾身觉路。因之感临行诵偈,亭额六如;合赠句悼文,名传全集,《六如亭》由此而来。为了禅门一段公案,谱写一曲浮生
摘 要:《扫红亭吟稿》是冯云鹏一部诗歌总集,盐民渔民诗歌是其中一大特色,不仅剖露了盐民渔民生活的艰辛与朴素,更体现了冯云鹏的儒者情怀。考察这些盐民渔民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冯云鹏的诗歌创作,更可以从中管窥他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冯云鹏;盐民渔民诗;儒者情  作者简介:赵文静,女,汉,南通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李商隐的诗在艺术的世界里登峰造极,在文学史上意义非凡,千百年来受到读者的审美的偏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的诗呈现了一个深窈缅邈的心灵世界。善感纤细的心灵特质和失意挫伤的人生体验奠定了李商隐孤独迷惘的心境和一往情深、伤感无奈的情感本质。他以描摹心灵的方式写诗,他的诗是他的心灵的光影的折射。其诗诗境与心境相融,字句间折射着他本质的情感,具有如光影般幽微窈眇、变幻朦胧的美学特质。  关键词:李商隐
摘 要:90年代的社会背景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与此同时,文化语境也更为自由,在文学内容、体裁以及叙述方式上都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状态。在这一时期,女性作家林白的小说创作采用个人独有的方式进行叙事,其小说被命名为“个人化写作”,并且受到社会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以林白小说《致命的飞翔》为例,在阐述个性化写作出现的原因的基础上,从身体写作和小说叙述视角及架构等方面,对林白的个性化叙事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
摘 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由菲茨杰拉德所创作的,是美国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正因为如此,菲茨杰拉德在美国文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个作品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作者对故事的叙述应用了合理的叙事技巧,通过对主人翁蜿蜒曲折的事业和爱情的描述,联系到众多美国梦的破灭,通过将全聚焦、外聚焦以及内聚焦的多重叙述模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角色特征,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刻的展现出来。菲茨杰拉德大胆的尝试和成功运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