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导教学方法谈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指出:“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上应该特别注重它。”文学家、才学之士无不是博览群书,记文于心,借鉴他人,拿来巧用,再造杰作于世的。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读的水平和能力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读导式教学,着重抓导读、畅读、意读、境读、体读、感读、情读等环节的指导,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导读
  引导学生预习除障。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边默读,边在文中找出生字新词。借助词典、课辅资料,联系上下文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有疑惑的小组间互问。注意词汇的积累与形近字、多音字、多义词的归纳与比较。
  二、畅读
  能正确流畅地读课文。先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朗读能力强的同学范读,注意校正字音、感受语句的停顿、语调的起伏等。然后自己仿读、自由读。这是一个眼到、心到、口出的正确读书的过程。使学生正确流畅地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写的是什么。
  三、意读
  边读边思,理解文意的过程。在导读、畅读的基础上,由学生略读或浏览读,思考文意。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点拨与解疑,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脉络。明白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归纳其大意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课,在学生导读、畅读后,我让学生找出与“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句子。然后让语文科代表读这些句子,其余同学分别同读每一句后面的部分内容。这样全文读完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也就理清了,层意也清楚了。
  四、境读
  通过学生自己用较慢的速度朗读联想,与脑中已有的表象库存,经大脑综合,再现文中语境所表达的情形。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读思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一般在学生读重点部分后分组自由慢速朗读联想,身入其境。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重点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让学生联系前两句闭目浮想,然后让学生“咏雪”,再现“西北边境遍地银妆的奇丽雪景”的情境,进而使学生与“千树万树梨花”之景融为一体,产生无限热爱之情。
  五、体读
  体读是作者领略语境的一个升华的过程。体会作者表意滋味,体验作者驾驭文字的精妙之处和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体读一般是在学生融入重点句、段语境后进行。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课,我在学生融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情境后,我再引导学生对这一重点句加以领悟——这一名句精妙在哪里?你能创作出更精美的句子来吗?通过议论与对比,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此句以梨花喻雪,新颖奇特,使人在银妆素裹的世界里,如置身大好春光之中;一个“忽”字显现塞外气候的变幻奇特,并表现出诗人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此乃巧夺天工之作,成为千古难得的名句。
  六、感读
  读者通过意读、境读、体读而感知心灵碰撞的思想火花,产生共鸣的过程。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读出喜、怒、哀、乐,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能用表情、动作、语调、神态等朗读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采用自读自演,或分小组读演等形式。
  如《幼时记趣》一课,我先让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几件事的情景,然后按四个小组的顺序分别表演“观赏群鹤舞空图”、“观赏白鹤青云图”、“神游山林图”、“观看鞭打蛤蟆情景图”。表演时,组长朗读原文,小组成员一起表演,其他小组同学观看评比。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文言文的理解,还勾起同学们对幼时趣事的美好回忆,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七、情读
  情读在完成上述一系列的读、思、练的过程之后所进行的再朗读的过程。这时朗读是把读者置身于作者的位置,进行体验作者写其文时的情境,把作者的文思移植为自己的杰作。
  如《背影》一課,我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时,重点对文中“四次背影”、“四次流泪”的情境进行体验领悟的基础上,最后再让同学们情读全文。情读中,同学们个个饱含热泪,充满着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尤其是读到文章的结尾: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和接后的“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时,同学们都哭泣起来,直到朗读结束后很久心情才平静下来。我顺势再让学生即兴作文写自己亲人,同学们近千字的文中都充满了对亲人的深挚感情。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采用上述“读导式”教学有如下好处:
  易教乐学、易操作。读导式教学过程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适合农村初中语文学情;适用性强,对一切表情达意的文章都可实施;形式多样的读导,能激起初中生积极思维的兴趣,有利于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能力。
  总之,“导读式”教学,寓学于读,在丰富多彩的快乐阅读之中获取知识,达成教学目标,这是改革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益的好途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八滩第二中学(224500)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高校健美操教学为研究对象,着眼于非智力因素的体现,首先分别从动机因素、情感因素以及意志因素这三个方面入手,就非智力因素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展开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针对高校健美操教学过程中,培养上述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措施,旨在于引起各方特别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 非智力因素 动机 情感 意志 影响 措施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以学定教、以问促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线,体现了“学”“问”活教的核心思想。将学生看成是具有鲜活生命、鲜明个性、鲜灵思想的主体,引导他们在自主先学、互学探知和感知升华中发现精彩,更是教师首要的职责。课堂上围绕学生“口想说又停、手欲又罢”进行指导点拨,让他们在反思中获得更多灵感,唤醒他们封存的感知体验,对活跃课堂教学和引发学习激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导学案例引导自主阅读,让学生自思质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实效性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策略。对话的核心是理解,要在师生的质疑与反问中相互启发,在交流与视野融合中进行智慧与思维的碰撞,才能将理解引向深入。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妨给学生适当“添堵”。所谓“添堵”,即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进程中,感受一定的思维障碍,使所思“不顺”,从而激发学生
美术鉴赏课程是培养学生对美术现象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的课程;本文通过对现有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创新美术鉴赏教学方法,探讨出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容忽
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加强广播电视监管工作,对确保安全播出、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广电事业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水彩风景画,是一种以作画人的眼光去看待大自然的景色,它不同于素描工笔画,也不同于油画,它面对的是一个广阔空间,并且具有色彩鲜明和多变,画面庞大等特点,它考验作画人的色彩拿捏能
小班化分层教学,是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寻找新的教与学的方法,实现新的变革,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班化分层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许多锐意课改人的目光,并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坚持探索。有的地方已初见成效,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刚刚引入它的课堂还普遍存在误区:  一、误区  1.学生分层“封”号  分层教学首先是学生分层,将学生按成绩和综合表现,分A、B、C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