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
“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烟”、“月”是互文,即“烟气、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沙地。”
③“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奴”、“婢”是互文,即“奴、婢温,奴、婢饱。”
对句互见,也叫复句互见。这是作者将意思比较复杂的话,分开来说,即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它们之间在意念上是一个整体。例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欧阳修《岳阳楼记》)
——“不因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②“触风雨,冒寒暑。”(柳宗元《捕蛇者说》)
——“触犯风雨寒暑。”
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以上例句意思是一个整体,起“强调”、“分说”、“互补”的作用。
互文的运用,可以收到文字精炼、新奇和渲染气氛的表达效果。
文字精炼者,如: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石、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
不用互文,就要说成:“燕赵之经营,燕赵之收藏,燕赵之精英”(其它四国亦复如此写),那就显得拖沓累赘了。运用互文,不仅文字十分精炼,且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②“西和诸戒,南抚夷越。”(《隆中对》)
——“西和抚诸戒,南和抚夷越。”
为强调安抚之策而分说,文笔简炼,意思互补。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开东阁门、坐东阁床,开西阁门、坐西阁床。”
简洁行文,有利于突出木兰归家的欢乐情怀。
④“战城南死城北,野不葬鸟可食。”(《汉乐府·战城南》) .
——“在城南城北都打了仗,都有战死的人。”
简约文辞,状战争的残酷。
词语新奇者,如: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
单句交错濡墨,状主客之间的亲昵情境,新颖别致。
②“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
对句交错互补,以突出厚爱友人的拳拳之心,构思新奇。
③“陵阳佳地昔年游,谢眺青山李白楼。”(陆龟蒙《怀宛陵的旧游》)
——“谢眺、李白登过的山,谢眺、李白登过的楼。”
单句互见,青山和楼均属李、谢二人,构思奇妙。
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趁着春色宜人,春日融融的大好时光,放声歌唱,纵情饮酒,结伴回到胜利后的故乡去吧!”
“白日”、“青春”;“放歌”、“作伴”交互使用,状夫妻归乡的喜悦之情,错综新奇。
渲染气氛者,如:
①“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叫嚣隳突于东西南北。”
通过“叫嚣”“隳突”,“东西”“南北”对应互文,渲染了悍吏来到乡间,到处狂呼乱叫打击逼人交税的紧张气氛。
②“岸芷汀兰。”(《岳阳楼记》)
——“岸上、小洲上都长着小草和兰花。”
“岸”“汀”,“芷”“兰”交互成文,状“郁郁青青”的浩瀚气势。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将军、都护连角弓都拉不开,铠甲也难披挂。”
把“将军”、“都护”分开写,以渲染边塞的严寒。
④“公入而赋,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左传·隐公元年》)
赋,赋诗。融融、泄泄:快乐的样子。一言“入”、言“中”,一言“出”、言“外”,其实二人都有进有出,先在隧中,后在隧外。“融融”“泄泄”,“出、入”“中、外”,参互成文,以渲染母子和好如初的欢乐气氛。
谙悉互文,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诗文的含义,不辨互文会导致误解文意。例如:
①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酿泉水香又清,酒也既香又清。”
这是单句互见,“泉、酒”,“香、冽”在意义上交错补充,文笔新奇,翻出了奇妙而崭新的意境,突出了山水之美,游人之乐,具有感人的魅力。而《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最新初中语文课本配套用书,长春出版社,96年9月第4次印刷)对译的“泉水清澈,酒味芳香。”如此一译,便失却了文词互补的新意,平淡无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秦汉时的明月、关塞”。
用语新奇。如果把“秦”和“汉”孤立地分开理解为“月”专属秦代,“关”专属汉代,那就索然寡味了。
《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误释为“月亮还是秦朝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出版)误析为“此地在汉是关塞,明月犹是秦时”。如此注译,割裂了“秦”“汉”,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难以领会该诗气势浩瀚、雄浑高远的意境。
上书的编审者把互文与错综相淆混了。其实互文与错综从上下文意关系看,区别是分明的。
互文上下文,词语的意思是相加的;错综上下文,词语的意思是相等的。例如: ①“赵女侍前,齐姬奉后。”(枚乘《七发》)
——“赵女、齐姬侍奉在前后。”
即“赵女”加“侍前”、“奉后”;“齐姬”加“侍前”、“奉后”。“侍前”和“奉后”是相加关系。
②“林寒涧肃”。(《水经注·江水》)
——“树林和山间既清冷又寂静。”
这里的“寒”、“肃”是相加关系。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十年,打了百战,牺牲的牺牲了,没有战死的终于凯旋归来了。”
这里的“将军”、“壮士”也是相加关系。
④“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
——“(他)在思家或忆弟时都是‘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
句中的“思家”“忆弟”亦是相加关系。
以上四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⑤“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史记·屈原列传》)
——“忠臣贤士都没有被重用。,’
这里的“以”即“用”:重用。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⑥“淇则有岸,陧则有泮。”(《诗经·氓》)
——“淇水陧水都无边际。”这里的“泮”通“畔”,边;“岸”,岸边。“岸”、“泮”也是相等关系。
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追逐败逃的士兵。”
这里的“亡”、“北”都指(逃跑)的士兵,其关系也是相等的。
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
这里的“际”、“间”:时候,也是相等的关系。
以上这四句则用的是错综的修辞手法。错综主要是为了避免文词重复、板滞,强调的是异;而互文则是为了文词精炼、匀称,意在互补。例如: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
同是“写作”的意思,却分别用“演”、“作”、“赋”等,使文词错落有致。
②“故夫知(智)效一官,行比(庇)一乡,德合一君,而(能)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句中用“效”、“比”、“合”、“征”等意思不同的词相互补充,以陈述主语“知”、“行”、“德”、“而”,其文精炼,句式匀称,用的是互文的手法。
乐志明,教师,现居贵州德江。
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①“心折骨惊。”(江淹《别赋》)
“心”、“骨”是互文,即“心骨折,心骨惊。”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烟”、“月”是互文,即“烟气、月光,同时笼罩着河水、沙地。”
③“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
“奴”、“婢”是互文,即“奴、婢温,奴、婢饱。”
对句互见,也叫复句互见。这是作者将意思比较复杂的话,分开来说,即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它们之间在意念上是一个整体。例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欧阳修《岳阳楼记》)
——“不因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②“触风雨,冒寒暑。”(柳宗元《捕蛇者说》)
——“触犯风雨寒暑。”
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
——“当窗对镜理云鬓、贴花黄。”
以上例句意思是一个整体,起“强调”、“分说”、“互补”的作用。
互文的运用,可以收到文字精炼、新奇和渲染气氛的表达效果。
文字精炼者,如:
①“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
——“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石、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
不用互文,就要说成:“燕赵之经营,燕赵之收藏,燕赵之精英”(其它四国亦复如此写),那就显得拖沓累赘了。运用互文,不仅文字十分精炼,且句式整齐,琅琅上口。
②“西和诸戒,南抚夷越。”(《隆中对》)
——“西和抚诸戒,南和抚夷越。”
为强调安抚之策而分说,文笔简炼,意思互补。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开东阁门、坐东阁床,开西阁门、坐西阁床。”
简洁行文,有利于突出木兰归家的欢乐情怀。
④“战城南死城北,野不葬鸟可食。”(《汉乐府·战城南》) .
——“在城南城北都打了仗,都有战死的人。”
简约文辞,状战争的残酷。
词语新奇者,如:
①“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
单句交错濡墨,状主客之间的亲昵情境,新颖别致。
②“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
对句交错互补,以突出厚爱友人的拳拳之心,构思新奇。
③“陵阳佳地昔年游,谢眺青山李白楼。”(陆龟蒙《怀宛陵的旧游》)
——“谢眺、李白登过的山,谢眺、李白登过的楼。”
单句互见,青山和楼均属李、谢二人,构思奇妙。
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趁着春色宜人,春日融融的大好时光,放声歌唱,纵情饮酒,结伴回到胜利后的故乡去吧!”
“白日”、“青春”;“放歌”、“作伴”交互使用,状夫妻归乡的喜悦之情,错综新奇。
渲染气氛者,如:
①“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叫嚣隳突于东西南北。”
通过“叫嚣”“隳突”,“东西”“南北”对应互文,渲染了悍吏来到乡间,到处狂呼乱叫打击逼人交税的紧张气氛。
②“岸芷汀兰。”(《岳阳楼记》)
——“岸上、小洲上都长着小草和兰花。”
“岸”“汀”,“芷”“兰”交互成文,状“郁郁青青”的浩瀚气势。
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将军、都护连角弓都拉不开,铠甲也难披挂。”
把“将军”、“都护”分开写,以渲染边塞的严寒。
④“公入而赋,大遂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左传·隐公元年》)
赋,赋诗。融融、泄泄:快乐的样子。一言“入”、言“中”,一言“出”、言“外”,其实二人都有进有出,先在隧中,后在隧外。“融融”“泄泄”,“出、入”“中、外”,参互成文,以渲染母子和好如初的欢乐气氛。
谙悉互文,有助于正确理解古代诗文的含义,不辨互文会导致误解文意。例如:
①泉香而酒冽”。(《醉翁亭记》)
——“酿泉水香又清,酒也既香又清。”
这是单句互见,“泉、酒”,“香、冽”在意义上交错补充,文笔新奇,翻出了奇妙而崭新的意境,突出了山水之美,游人之乐,具有感人的魅力。而《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最新初中语文课本配套用书,长春出版社,96年9月第4次印刷)对译的“泉水清澈,酒味芳香。”如此一译,便失却了文词互补的新意,平淡无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秦汉时的明月、关塞”。
用语新奇。如果把“秦”和“汉”孤立地分开理解为“月”专属秦代,“关”专属汉代,那就索然寡味了。
《唐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误释为“月亮还是秦朝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出版)误析为“此地在汉是关塞,明月犹是秦时”。如此注译,割裂了“秦”“汉”,造成理解上的片面性,难以领会该诗气势浩瀚、雄浑高远的意境。
上书的编审者把互文与错综相淆混了。其实互文与错综从上下文意关系看,区别是分明的。
互文上下文,词语的意思是相加的;错综上下文,词语的意思是相等的。例如: ①“赵女侍前,齐姬奉后。”(枚乘《七发》)
——“赵女、齐姬侍奉在前后。”
即“赵女”加“侍前”、“奉后”;“齐姬”加“侍前”、“奉后”。“侍前”和“奉后”是相加关系。
②“林寒涧肃”。(《水经注·江水》)
——“树林和山间既清冷又寂静。”
这里的“寒”、“肃”是相加关系。
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将军和壮士经历了十年,打了百战,牺牲的牺牲了,没有战死的终于凯旋归来了。”
这里的“将军”、“壮士”也是相加关系。
④“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杜甫《恨别》)
——“(他)在思家或忆弟时都是‘步月清宵立。看云白日眠”’。
句中的“思家”“忆弟”亦是相加关系。
以上四句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⑤“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史记·屈原列传》)
——“忠臣贤士都没有被重用。,’
这里的“以”即“用”:重用。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⑥“淇则有岸,陧则有泮。”(《诗经·氓》)
——“淇水陧水都无边际。”这里的“泮”通“畔”,边;“岸”,岸边。“岸”、“泮”也是相等关系。
⑦“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过秦论》)
——“追逐败逃的士兵。”
这里的“亡”、“北”都指(逃跑)的士兵,其关系也是相等的。
⑧“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我)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
这里的“际”、“间”:时候,也是相等的关系。
以上这四句则用的是错综的修辞手法。错综主要是为了避免文词重复、板滞,强调的是异;而互文则是为了文词精炼、匀称,意在互补。例如: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报任安书)》)
同是“写作”的意思,却分别用“演”、“作”、“赋”等,使文词错落有致。
②“故夫知(智)效一官,行比(庇)一乡,德合一君,而(能)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句中用“效”、“比”、“合”、“征”等意思不同的词相互补充,以陈述主语“知”、“行”、“德”、“而”,其文精炼,句式匀称,用的是互文的手法。
乐志明,教师,现居贵州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