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严海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年第4期《幸福何以成为德育的目的》一文指出,我国学校德育实践构筑于以义务论伦理学为基础的德育理论之上,义务论伦理学指导着学校德育活动及其目的实现。虽然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消極影响也非常明显。其一,义务论德育过分注重社会普遍伦理规范的教习,失去了对受教育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其二,义务论德育将社会普遍伦理规范视为“绝对命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海在《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年第4期《幸福何以成为德育的目的》一文指出,我国学校德育实践构筑于以义务论伦理学为基础的德育理论之上,义务论伦理学指导着学校德育活动及其目的实现。虽然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消極影响也非常明显。其一,义务论德育过分注重社会普遍伦理规范的教习,失去了对受教育者应有的人文关怀。其二,义务论德育将社会普遍伦理规范视为“绝对命令”,使德育沦为强制性的道德灌输。其三,义务论德育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纳为自身的“义务”,消解了德育的本质属性。这使得我国学校德育与幸福长期失联,同时造就了学校德育的事实困苦。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启迪着青少年对幸福的追求。立足于中国梦的宏大愿景中,德育应实现从义务论向幸福论转变。接受学校道德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德育是促使个体追求、实现幸福的有效方法,方法存在的合理性就在于其合目的性。人的生活以幸福为目的,道德是实现幸福的方法。幸福作为德育目的既是目的与方法双重规约,也是德育自身植根于生活,引导生活建构的价值所在。为了幸福是德育目的应然追求,走向幸福则是德育目的实然回归。德育的直接目的及其包含的种种具体的目的必须与幸福这一终极价值相契合,它们的预设必须以幸福旨归、置于幸福的观照之下。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德育的积极回应就是在德育活动中切实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实现德育目的幸福与过程幸福的统一,这既是历史赋予德育的现实使命,也是德育自身发展的文化自觉。
其他文献
“师道尊严”是一种深入到中国老百姓骨髓当中的观念。我们习惯以这副正经的面孔来教育孩子,来施加我们所谓的爱。而今天的孩子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有时候比我们老师知道的还多。倘若我们采用惯常的说服教育方式,“好心”未必得到“好报”。身为教师的我们又必须坚守这份“好心”,坚守对学生的爱,坚守我们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爱是一种有目的、有条件的爱,它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目标。要想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只有“潤物
幼儿挑食、不爱吃蔬菜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只有在开展系列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经验,帮助他们逐步产生行为共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本次活动只是拉开了“我和蔬菜做朋友”系列活动的序幕。原方案中发放调查表的形式不错,若调整为系列活动前的摸底调查和系列活动中的阶段调查,效果可能更好。另外,原方案中选用的蔬菜品种多、数量大,不利于操作。从小班幼儿认知特点出发,建议本次活动
英国在环境教育上取得的绩效举世闻名。这既源自于英国是环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得益于其在环境教育上的积极作为。英国重视通过环境教育的形式和措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时刻捕捉和充分挖掘环境教育中的道德价值,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第一,引导个体树立环境教育特别是环境道德的价值理念。 英国的环境教育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环境意识和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念,而且还要求他们将这些因素传授给受教者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本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特性,课程评价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态度,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和日常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这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立足学生实际,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优化评价功能。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材在每一课后都设有《我的成长册》,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兴趣,通过一定的评
【摘要】童本课堂,就是以儿童为本位,或者说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童本课堂里的“童本”不同于“生本”,也不同于“学本”,“生本”中的“生”可以是儿童,也可以是成人,而“童本”中的童指的是正处在学习中的儿童。另外,“童本”也不同于“学本”,“学本”指的是一切教学都要坚持以学为本,遵循学习的要求和规律。由此可见,“童本”既要坚持以生为本和以学为本,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心理属性和儿童的年龄特点,让课堂回归
为营造绿色健康的成长环境,新西兰欺凌防治咨询小组开展了欺凌规治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欺凌规治图式。 新西兰将校园欺凌界定为欺凌者与被欺凌者之间权力失衡的重复性故意施害行为,并将其划分为身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四种类型。为便于识别,新西兰区分了攻击、烦扰以及欺凌三种行为,确认了校园欺凌的单向性、故意性、伤害性、反复性以及失衡性五个特征。在此基础之上,新西兰采用全校参与模式、开发无
苏洁、傅建明在《教育导刊》2014年第12期撰文指出,“契约式”诚信教育,是指以契约为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共同制定并遵守契约,以培养受教育者的诚信品质,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诚实守信品德的一种教育方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发展水平和生活世界决定了运用契约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诚信契约可分为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两种类型,建立合理的诚信契约是实现小学生“契约式”诚信教育
有这样一间教室,被很多人看做是教育的奇迹;有这样的一个人,为众多的教育者所景仰;有这样的一本书,一出版就引起全球的热评,让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为之感动。 寒假里,带着几分好奇、些许疑惑,我翻开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却意外地经历了一场心灵之旅。细细品读,心中充盈起感动、敬佩、震撼和惭愧……我被太多的情绪紧紧包裹着,久久不能平复心情。雷夫老师对信念不懈的坚持,对工作忠诚的情感,对孩子们全心
信息交流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它使得人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社会的前进。学术交流是信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教育科研发展前行的重要手段。有效的教科研学术交流,不但可以避免教师重复性研究,节省师资成本,同时还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科研管理和发展的理念及举措 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名校,人大附小深知教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熔炉,是使教师从“教书匠”走向名师和专家学者
【摘要】音乐剧是一种较为新型的舞台艺术形式,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各大演艺公司引进了许多外国优秀原版剧目,网络上也有许多原版音乐剧的录像可供欣赏,然而其字幕翻译却是良莠不齐。通过探析文中所选例子的字幕翻译,旨在从文化翻译的角度总结出一套适用于音乐剧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音乐剧;字幕翻译;文化翻译理论;歌剧魅影;剧本 【作者简介】张子昳,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音乐剧出现至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