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道尊严”是一种深入到中国老百姓骨髓当中的观念。我们习惯以这副正经的面孔来教育孩子,来施加我们所谓的爱。而今天的孩子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有时候比我们老师知道的还多。倘若我们采用惯常的说服教育方式,“好心”未必得到“好报”。身为教师的我们又必须坚守这份“好心”,坚守对学生的爱,坚守我们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说,师爱是一种有目的、有条件的爱,它以学生的发展和成长为目标。要想实现这个教育目标,只有“潤物细无声”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润物细无声”即要求我们做到如何“科学”“艺术”地表达对学生的爱。
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我认为对学生爱的表达方式,应当少一些直截了当的说教,不妨拐个弯,以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笔者现将多年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出出主意,谈谈心,就是爱的表达
记得一个学生曾递给我一张小纸条,这样写道:“老师,我原先不喜欢写作文,写作差到了极点,但我现在爱上作文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喜欢你,喜欢你和我谈心,喜欢你给我出主意。”这个学生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这段话至今我记忆深刻。很多老师课前精心地准备,课上卖力地讲解,上完课,转过身,然后相忘于校园,直到下次重逢在课堂。这样忽视与学生交流的教学有效吗?答案不言自明。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仅仅备课是不够的,还要备学生;老师仅仅是在单向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和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更重要的是能“传道解惑”。因此,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思想状况。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学生只有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才能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教育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常给学生出出主意,谈谈心,学生会对我们无比信任,会乐于接受这种爱的表达方式。
二、鼓鼓劲头,加加油,也是爱的表达
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关心学生的动作将改变学生的一生。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她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发言。可是在一次举行朗读比赛的班会活动课中,她却主动举手读文章,我非常高兴地叫了她。可她刚读第一句就漏掉了一个字,由于我们班的学生可以不举手纠正错误,于是很多同学站起来给她纠正,她连忙重读,可是声音明显小了,于是又有同学给她提意见,面对同学们的“好心”,她越来越胆怯,声音也就越来越小了。
教师应当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机会,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别人读文章时,我们应该有礼貌地听,要尊重别人,怎么能干扰人家呢?”我又走到那位女同学面前说:“晨读时,我注意听你读过,读得挺好。你能像早晨那样给大家读一遍吗?”她使劲地点了点头,我转身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相信她能读好,对不对?大家鼓掌欢迎。”于是在掌声中她大声朗读起来。从这以后,她越来越愿意发言了,特别是朗读的能力越来越棒了。
我们教师没必要把“为你好”之类的语言挂在嘴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他鼓鼓劲、加加油,就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
三、调一调,等一等,爱的另类表达
老师爱学生,巴不得每个学生完美无缺,一旦学生犯错误,很容易立马怒发冲冠。其实,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稳住。遇到问题,老师要善于做“调节器”和“控制阀”。如一次课堂上,两个男生突然间口角起来,一个冲动得要动手,一个脸红脖子粗。
我拉开他们后,并没有训斥,而是在学生做练习时和那个平时和我比较亲近的学生聊起来,谈入学之初的趣事,谈我们将来的打算,谈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我并没有提一句打架的事,可是他听懂了,他说:“老师,我知道你是对我们好,我做错了,下课我就向同学道歉。”这样的调停,这样的等待,可以让学生知道你是爱他们的,“投之以桃”,他们也会“报之以李”。
四、笑一笑,点点头,爱的细微表达
“润物细无声”,在于平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点赞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爱的表达,不妨拐个弯。拐个弯,让学生真正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正激励他们、切实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断品尝到哪怕是一点点的爱的滋味,鼓足他们上进的勇气和信心。“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选择爱的恰当表达方式,会让我们收到不一般的教育教学效果。
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探索,我认为对学生爱的表达方式,应当少一些直截了当的说教,不妨拐个弯,以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笔者现将多年班主任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出出主意,谈谈心,就是爱的表达
记得一个学生曾递给我一张小纸条,这样写道:“老师,我原先不喜欢写作文,写作差到了极点,但我现在爱上作文了,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喜欢你,喜欢你和我谈心,喜欢你给我出主意。”这个学生已经毕业好几年了,但这段话至今我记忆深刻。很多老师课前精心地准备,课上卖力地讲解,上完课,转过身,然后相忘于校园,直到下次重逢在课堂。这样忽视与学生交流的教学有效吗?答案不言自明。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仅仅备课是不够的,还要备学生;老师仅仅是在单向传授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和学生进行双向的交流。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更重要的是能“传道解惑”。因此,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思想状况。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是徒劳的。学生只有向老师敞开自己的心灵窗口,才能让老师更清楚地了解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教育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常给学生出出主意,谈谈心,学生会对我们无比信任,会乐于接受这种爱的表达方式。
二、鼓鼓劲头,加加油,也是爱的表达
有时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关心学生的动作将改变学生的一生。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她性格内向,平时很少发言。可是在一次举行朗读比赛的班会活动课中,她却主动举手读文章,我非常高兴地叫了她。可她刚读第一句就漏掉了一个字,由于我们班的学生可以不举手纠正错误,于是很多同学站起来给她纠正,她连忙重读,可是声音明显小了,于是又有同学给她提意见,面对同学们的“好心”,她越来越胆怯,声音也就越来越小了。
教师应当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机会,于是我对同学们说:“别人读文章时,我们应该有礼貌地听,要尊重别人,怎么能干扰人家呢?”我又走到那位女同学面前说:“晨读时,我注意听你读过,读得挺好。你能像早晨那样给大家读一遍吗?”她使劲地点了点头,我转身对全班同学说:“我们相信她能读好,对不对?大家鼓掌欢迎。”于是在掌声中她大声朗读起来。从这以后,她越来越愿意发言了,特别是朗读的能力越来越棒了。
我们教师没必要把“为你好”之类的语言挂在嘴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他鼓鼓劲、加加油,就是爱的最好表达方式。
三、调一调,等一等,爱的另类表达
老师爱学生,巴不得每个学生完美无缺,一旦学生犯错误,很容易立马怒发冲冠。其实,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对未成年人要允许其犯错误,教师要循循善诱,不能操之过急,一定要稳住。遇到问题,老师要善于做“调节器”和“控制阀”。如一次课堂上,两个男生突然间口角起来,一个冲动得要动手,一个脸红脖子粗。
我拉开他们后,并没有训斥,而是在学生做练习时和那个平时和我比较亲近的学生聊起来,谈入学之初的趣事,谈我们将来的打算,谈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我并没有提一句打架的事,可是他听懂了,他说:“老师,我知道你是对我们好,我做错了,下课我就向同学道歉。”这样的调停,这样的等待,可以让学生知道你是爱他们的,“投之以桃”,他们也会“报之以李”。
四、笑一笑,点点头,爱的细微表达
“润物细无声”,在于平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点赞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和善意,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
爱的表达,不妨拐个弯。拐个弯,让学生真正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真正激励他们、切实帮助他们,使他们不断品尝到哪怕是一点点的爱的滋味,鼓足他们上进的勇气和信心。“人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选择爱的恰当表达方式,会让我们收到不一般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