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在环境教育上取得的绩效举世闻名。这既源自于英国是环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也得益于其在环境教育上的积极作为。英国重视通过环境教育的形式和措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时刻捕捉和充分挖掘环境教育中的道德价值,并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第一,引导个体树立环境教育特别是环境道德的价值理念。
英国的环境教育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环境意识和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念,而且还要求他们将这些因素传授给受教者,引导年轻一代将对环境单一、零散、机械、静态的认识,上升到较为全面、系统、深刻、动态的认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尤其是环境道德观念。主要包括:营造环保氛围的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伦理观,环境道德价值意识,环境道德责任意识,善待万物和尊重生命、关爱人类的情怀,治理环境、做环境的主人的意识等。
第二,通过各学科实施环境道德教育。
在各学科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中的道德教育功能,是英国环境教育的重要特征。环境道德教育中的许多环境知识与道德要素,都通过课程的各个科目讲授出来,如通过地理课,引导学生认识全球性的变暖、臭氧层破坏、河流污染等周边环境的恶化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所造成的灾难和危害,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和改善生存质量的良好习惯;通过历史课,揭示人类生活环境的历史变迁,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违背生态规律所招致的灾难后果与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思想品质;通过生物课,帮助学生认识到,土地的沙化、资源的枯竭、生物种类的灭绝等,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践踏与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以此培养敬畏环境、关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尊重生物生态安全权利的良好品质等。
第三,在环境教育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环境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陶冶,是英国用以提高道德效果的一个重要维度。英国的环境学家认为,道德不是教来的,而是感染来的。在英国的环境教育中,并不是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环境知识和生态道德准则,而是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通过陶冶个体道德情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关心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负责的道德品性。正是基于对环境的热情和趋向的态度,激发了英国学生对生态环境、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引发心灵共鸣,欣赏美丽,抵制丑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稳定道德情感,冠以坚定的道德行为。此外,英国还通过让学生参观英国的历史名胜、博物馆、美术馆、王宫、古堡和乡村,给学生以生态文明的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美化环境等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义务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综合文明素养。
第四,强化环境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
英国坚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原则,通过校外、户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增进学校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与密切合作,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知识能动地探究自然,强化他们对环境的实际领略与体验,掌握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环境道德人格。在英国,学校、社区或农村等环境均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道德实践机会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农村,有利于学生在探索农村周边的环境过程中,了解动植物生命权,真实见闻人类盲目的活动,如过度垦殖、放牧、使用化肥和农药对自然造成的伤疤等,感受“人人动手,绿化家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感和义务感,进而提高环境道德素养,因而深受英国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摘自冯永刚、董海霞:《环境教育:英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
第一,引导个体树立环境教育特别是环境道德的价值理念。
英国的环境教育不仅要求教育工作者具有环境意识和科学的环境价值观念,而且还要求他们将这些因素传授给受教者,引导年轻一代将对环境单一、零散、机械、静态的认识,上升到较为全面、系统、深刻、动态的认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尤其是环境道德观念。主要包括:营造环保氛围的意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伦理观,环境道德价值意识,环境道德责任意识,善待万物和尊重生命、关爱人类的情怀,治理环境、做环境的主人的意识等。
第二,通过各学科实施环境道德教育。
在各学科中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各学科中的道德教育功能,是英国环境教育的重要特征。环境道德教育中的许多环境知识与道德要素,都通过课程的各个科目讲授出来,如通过地理课,引导学生认识全球性的变暖、臭氧层破坏、河流污染等周边环境的恶化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所造成的灾难和危害,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和改善生存质量的良好习惯;通过历史课,揭示人类生活环境的历史变迁,让学生认识人类活动违背生态规律所招致的灾难后果与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思想品质;通过生物课,帮助学生认识到,土地的沙化、资源的枯竭、生物种类的灭绝等,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平衡,践踏与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命安全,以此培养敬畏环境、关怀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尊重生物生态安全权利的良好品质等。
第三,在环境教育中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在环境教育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陶冶,是英国用以提高道德效果的一个重要维度。英国的环境学家认为,道德不是教来的,而是感染来的。在英国的环境教育中,并不是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环境知识和生态道德准则,而是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通过陶冶个体道德情操,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他们关心自然、热爱自然、对自然负责的道德品性。正是基于对环境的热情和趋向的态度,激发了英国学生对生态环境、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引发心灵共鸣,欣赏美丽,抵制丑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稳定道德情感,冠以坚定的道德行为。此外,英国还通过让学生参观英国的历史名胜、博物馆、美术馆、王宫、古堡和乡村,给学生以生态文明的感染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形成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勤俭节约、适度消费、美化环境等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义务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身的综合文明素养。
第四,强化环境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
英国坚持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的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原则,通过校外、户外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增进学校与自然、社会的广泛联系与密切合作,引导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知识能动地探究自然,强化他们对环境的实际领略与体验,掌握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环境道德人格。在英国,学校、社区或农村等环境均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增加学生道德实践机会的重要场所。尤其是农村,有利于学生在探索农村周边的环境过程中,了解动植物生命权,真实见闻人类盲目的活动,如过度垦殖、放牧、使用化肥和农药对自然造成的伤疤等,感受“人人动手,绿化家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感和义务感,进而提高环境道德素养,因而深受英国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摘自冯永刚、董海霞:《环境教育:英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外国教育研究》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