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篇教学到专题研习到任务学习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52576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世纪20年代末,语文教科书开始出现“单元”,意在通过单元教学解决语文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至今语文教科书的编排、语文教学都是建立在单元的基础上的。本文拟对三个典型性较强的“唐诗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希冀从中窥探出近些年教学设计的嬗变轨迹、发展趋势。这三个案例是笔者分别在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和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颁布后设计的,具有以小见大、推微知著的研究价值。
  案例一:单篇教学
  环节1:鉴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课时)
  (1)引导学生体会此诗“豪放飘逸”的特点以及诗人的深沉感慨。
  (2)对诗中游历山景和幻入仙境的部分展开想象,进行还原式鉴赏。
  (3)对诗中清幽、壮丽、惊怖、神奇的景色特点进行概括,对诗中跌宕起伏的情感脉络进行梳理。
  (4)此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解释,如有条件,可以引导学生多元解读。
  环节2:鉴赏杜甫《旅夜书怀》。(2课时)
  (1)诗歌的首联、颔联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请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诗歌颔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含义。
  (3)诵读诗歌尾联,想一想“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
  (4)复背相关的杜甫诗歌,体味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环节3:鉴赏王维《山中》。(1课时)
  赏析《山中》诗画合一的特点和萧散冲淡的风貌。
  环节4:整合、总结“唐朝的诗”和“诗的唐朝”。(1课时)
  案例一是最为常见的古典诗歌单元教学设计,至今在许多课堂上仍能见到其“影子”。设计者注意遵循文学史的基本观点,依托近体诗歌的体类特点和具体作家作品的特征进行古典诗歌审美教学,把模糊体验、涵泳讽诵、知人论世、扣题赏诗、还原想象、推敲词句、多元解读等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有机渗透在单元教学的诸多环节之中。整个单元的设计和每个文本的设计大多既有分也有合,如环节1是整体到局部,环节2是局部到整体,环节1、2、3与环节4又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总体上是试图将点(作家作品)与面(时代风貌)有机地统整起来。
  这种设计有单元设计的外壳,实质上却是单篇设计的叠加。其间的单篇设计,是将文学史知识、近体诗歌知识、作家作品知识等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选择、整合,然后进行分合有致、点面结合的“基于教师教的视角”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也尽量充分考虑层次性、互文性和趣味性,使得教学实施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盛唐诗歌的成就和三位作家诗歌体类的角度来看,选择李白、杜甫、王维是没有疑义的。但是,这三位作家作品的渐次教学只有量的叠加,并没有生发出1 1 1
其他文献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赵丕杰教授的新著《成语误用辨析200例》(以下简称《辨析》)是一本兼有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好书,它的出版值得祝贺。赵教授是我的学长,彼此相知多年。他要我在书的前面写几句话,谈谈对这本书的看法。我不避浅陋,下面就从成语应用研究的角度讨论一下《辨析》的特点和它做出的贡献。  汉语里的成语古已有之。例如“众口铄金”就出现在《国语·周语下》《战国策·魏策一》《邓析子·转辞》《晏子春秋·内篇谏
语文的教学内容,从教的方面说,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对教材所进行的教学化处理,既包括对现有教材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其含义也是指教师要对教材做出合理的甚至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但是,长期以来,如何从“教材内容”中选择、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就致使语文教学中,不但有些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且产生
片断实录  请看苏教版《白鹭》一课公开课教学的片断。  一、揭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一起读课题——《白鹭》。  二、汇报课前探究的收获  按照我们一贯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课前已经对白鹭和《白鹭》这篇课文等方面进行了一番探究。下面呢,就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拿手的一方面来展示你的收获。可以不用举手,一个个地站起来说。  一个学生汇报课文主要内容并谈感受。  师:你不但说了课文的内容,而且还
【写话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环保”拍手歌课后练习“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语文园地七》“展示台”练习“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    【设计理念】  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从模仿开始的理念的指导下,采用读中探写、仿读相连、评改促进三个教学板块,形成读写互动,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将独具特色的“综合性学习”单列,是本次课改的重大突破和一大亮点。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人的发展这个根本性的要求。如果说课堂学习是“一掬水”,那么课外学习就是“江河湖海”。因此,教师要依据教材,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性地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丰富学生语言表达的“
设计意图    本课设计以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为目的,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过程,力争使教学成为一种多方位、多层次、主动而有效的信息沟通、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看“眼神”  1 听京剧,聊京剧。播放梅兰芳的京剧唱段。  2 看梅兰芳剧照,导入新课。  看看梅兰芳的剧照,你说他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他的眼睛很有特点,课文里面也多次写到了他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看京剧
【摘要】在經典课文的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急于摆脱前人的影响,进行教学创新,但未免陷入过犹不及的“套路”。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的解读,受到作品题材与创作手法、文本自身内容、教材编排意图、学生能力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影响。对经典课文的教学,应以文本的内部探究为重心,慎以教师的私人阐释代替公共阐释。  【关键词】经典课文,语文教学,文本解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关教材经典篇目与传统篇目的解读,一直是备受语文
书名:学校道德教育原理(第3版)  作者:檀传宝  出版单位;教育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  ISBN:9787504192417  定价:42元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受教育者有指向性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在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型学科,包括政治、思想、社会意识教育等。  道德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教育的根本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专题”组织单元已成为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新取向。为此,我们提出“单元整组教学”。所谓“单元整组教学”就是以主题型语文教科书的主题单元为依托,在整合教科书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与可链接的课外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全盘考虑的单元整体设计与教学。下面谈谈我们在实践探索中所提炼的“单元整组教学”的一般策略。    一、单元导读课整体导航    单元导读课又叫单元整体感知课,在一个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居高才能临下。教学中,教师把眼光放得长远些,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得更远,这是前不久的两堂经典诗文教学观摩课给我的启示。两位教师执教的是同一首古诗《所见》,她们都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进行了说话训练,但效果迥然不同:  教师A的教学片段:  师:牧童停止了唱歌,停止了脚步,他想干什么呀?  生:他想抓树上的那只蝉。  师:对呀!可是,蝉在那高高的树上呢!牧童怎样才能抓到它呀?快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