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时事政治在高考命题中的地位
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因此,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和课标要求的文科综合高考,必然要把时事政治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把“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高考政治的考试内容之一。综观近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卷,可以看出试卷中直接或间接考查时事政治的试题占卷面分值的50%以上,试卷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预计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仍将继续重视对时事政治的考查。
二、时政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规律
1.从试题的立意看,试题坚持时政与政治理论的有机结合。依据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进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时政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文综命题的触发点和兴奋点。热点问题往往被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使试题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可见,时政热点在命题中只是一个载体,其用意在于通过对特定热点问题的设计。引领考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思想导向性。
如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第20~21题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特别值得强调的是,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的第15、17、28题,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的第14、15、18、38、39题,都是通过关注民生、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等重大热点,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主题来命题的,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可见,试题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考纲的考点、教材的重点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
2.从命题的切入点看,社会重大热点、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与学科考点知识这三者的交叉点是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兴奋点,时政热点问题始终在文科综合卷命题的视野之中。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特别是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影响,文科综合卷充分渗透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命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思想性以及价值取向上,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考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如2008年商考文综山东卷第28题就是引导考生树立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试题。
3.从命题的反映方式看。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反映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1)直接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识记。即直接考查考生对近一年发生的重大时政主要内容的记忆,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内容的记忆。如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考查有可能会采取这一方式。
(2)时政热点仅仅是考查学科知识的外壳。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设计者,近几年在创设题目意境时,时政热点只被作为外壳,实质是考查考生重组、整合知识的能力。
(3)突出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融合或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所学学科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整理、对知识进行重组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三、时政试题的类型
1.从题型上分,高考政治试题不外乎三种类型,即填空题、选择题、非选择题。
2.从考查时政热点的范围上分,可分为反映国内重大时政热点的国内类、反映世界时政热点的国际类、反映地方时政热点的区域类三种类型。
3.从考查时政热点的内容上分,可分为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科技类等。
4.从考查时政热点的方式上分,可分为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识记类、形式上反映时政热点的“影子”类、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融合类等。
四、时政试题的解题方法
1.对于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识记类试题,考生最好依据自己记忆掌握的热点问题的主要内容或重要时政理论,弄清题目考查的是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主要内容及意义,或是党和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
2.对于形式上反映时政热点的“影子”类试题:首先要围绕设问,正确审题;然后回归基础,找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整合知识的能力。
3.对于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融合类试题:一要审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句,把握答题方向,找准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需要用教材的哪一个或哪些知识点解决问题,如何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二要把热点的重要观点作为答题素材,努力达到教材语言、时政语言、材料语言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考生解答时政试题的失误原因及复习建议
考生解答时政试题出现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考生对重要时政知识掌握不牢。如考生可能因记不清楚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几周年等,导致试题选错或答错。
二是考生因学科基础知识薄弱而缺乏对时政背景材料的分析能力,致使答题脱离热点材料。如考生可能因为对财政的作用、政府的职能、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理解肤浅,所以难以做到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4万亿元促进经济增长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三是考生不会提取时政热点材料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对于间接反映热点的综合类时政试题,考生筛选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弱,导致组织的答案无法达到教材语言、时政语言、材料语言的有机统一。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考生要学会对重要时政热点归类复习,精选时政热点,打造时政专题,对于新观点、新提法要准确记忆、正确理解。
其次,考生要加强有效训练,提高审题与答题能力。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训练:一是以知识带热点,即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热点;二是以专题热点带知识。即知道某热点应该用哪些知识去分析。
最后,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形成若干热点专题,用已初步掌握的学科知识去分析,进行自主探究,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学科思维方法和学科理论素养。笔者认为,2009年高考考生应关注和分析的热点问题主要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改善民生促和谐(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就业问题、环境保护、住房问题、教育公平、社会保险等);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腐倡廉、行政问责、司法公正等);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台,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生产安全等);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和探月工程的影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方15省抗旱;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等。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主动运用相关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和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对以上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政治学科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因此,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充分反映时代特征和课标要求的文科综合高考,必然要把时事政治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明确规定,把“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作为高考政治的考试内容之一。综观近三年的高考文科综合卷,可以看出试卷中直接或间接考查时事政治的试题占卷面分值的50%以上,试卷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预计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仍将继续重视对时事政治的考查。
二、时政试题的命题特点与规律
1.从试题的立意看,试题坚持时政与政治理论的有机结合。依据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进行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时政热点问题始终是高考文综命题的触发点和兴奋点。热点问题往往被作为试题的背景材料,使试题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可见,时政热点在命题中只是一个载体,其用意在于通过对特定热点问题的设计。引领考生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正确理解国家政策,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文科综合高考试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思想导向性。
如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第20~21题以北京奥运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特别值得强调的是,2008年高考文综山东卷的第15、17、28题,2008年高考文综宁夏卷的第14、15、18、38、39题,都是通过关注民生、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等重大热点,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主题来命题的,考查考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可见,试题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了考纲的考点、教材的重点与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
2.从命题的切入点看,社会重大热点、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与学科考点知识这三者的交叉点是高考文科综合命题的兴奋点,时政热点问题始终在文科综合卷命题的视野之中。受新课程理念的影响,特别是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主导的三维课程目标的影响,文科综合卷充分渗透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时代精神。近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命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思想性以及价值取向上,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体现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注意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考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如2008年商考文综山东卷第28题就是引导考生树立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试题。
3.从命题的反映方式看。一般采取三种方式反映重大时政热点问题。
(1)直接考查考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识记。即直接考查考生对近一年发生的重大时政主要内容的记忆,对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政策内容的记忆。如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的考查有可能会采取这一方式。
(2)时政热点仅仅是考查学科知识的外壳。高考文科综合试题的设计者,近几年在创设题目意境时,时政热点只被作为外壳,实质是考查考生重组、整合知识的能力。
(3)突出社会热点与书本知识的有机融合或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政治试题多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所学学科知识和时政热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根据题意对材料进行整理、对知识进行重组与运用的综合能力。
三、时政试题的类型
1.从题型上分,高考政治试题不外乎三种类型,即填空题、选择题、非选择题。
2.从考查时政热点的范围上分,可分为反映国内重大时政热点的国内类、反映世界时政热点的国际类、反映地方时政热点的区域类三种类型。
3.从考查时政热点的内容上分,可分为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科技类等。
4.从考查时政热点的方式上分,可分为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识记类、形式上反映时政热点的“影子”类、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融合类等。
四、时政试题的解题方法
1.对于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识记类试题,考生最好依据自己记忆掌握的热点问题的主要内容或重要时政理论,弄清题目考查的是重大时政热点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主要内容及意义,或是党和政府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内容。
2.对于形式上反映时政热点的“影子”类试题:首先要围绕设问,正确审题;然后回归基础,找准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整合知识的能力。
3.对于间接反映时政热点的融合类试题:一要审读材料,提取关键词句,把握答题方向,找准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需要用教材的哪一个或哪些知识点解决问题,如何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二要把热点的重要观点作为答题素材,努力达到教材语言、时政语言、材料语言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考生解答时政试题的失误原因及复习建议
考生解答时政试题出现失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考生对重要时政知识掌握不牢。如考生可能因记不清楚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时间、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几周年等,导致试题选错或答错。
二是考生因学科基础知识薄弱而缺乏对时政背景材料的分析能力,致使答题脱离热点材料。如考生可能因为对财政的作用、政府的职能、矛盾分析法等知识理解肤浅,所以难以做到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资4万亿元促进经济增长这些热点问题进行分析。
三是考生不会提取时政热点材料的有效信息。尤其是对于间接反映热点的综合类时政试题,考生筛选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弱,导致组织的答案无法达到教材语言、时政语言、材料语言的有机统一。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考生要学会对重要时政热点归类复习,精选时政热点,打造时政专题,对于新观点、新提法要准确记忆、正确理解。
其次,考生要加强有效训练,提高审题与答题能力。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训练:一是以知识带热点,即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热点;二是以专题热点带知识。即知道某热点应该用哪些知识去分析。
最后,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形成若干热点专题,用已初步掌握的学科知识去分析,进行自主探究,训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学科思维方法和学科理论素养。笔者认为,2009年高考考生应关注和分析的热点问题主要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改善民生促和谐(医疗改革、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就业问题、环境保护、住房问题、教育公平、社会保险等);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反腐倡廉、行政问责、司法公正等);海协会会长陈云林首次访台,两岸“三通”迈出历史性步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生产安全等);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和探月工程的影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方15省抗旱;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等。考生在复习备考中要主动运用相关的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和历史、地理学科知识对以上热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