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我第一次搭乘“前进”号邮轮去了格陵兰岛,我不仅是被眼前亿万年的冰川、宁静的峡湾、天穹降临的北极光这些壮美的自然景观所震撼,心里还多了一份莫名的感动。也许是因为我们身处在喧嚣的城市生活中,太久没有停下来思考,当你面对如此纯净的水、圣洁的雪、神秘的光,很想感谢老天爷还留了如此一片净土给我们。
但也是那次北极之行让我亲眼目睹了格陵兰岛冰盖正在加速崩裂,气候变暖使得冰层加速融化,导致了海平面的加速上升,影响北极熊等动物的生存,这些都是源于地球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正因为心中有这份“感动”,所以我决定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什么叫做低碳环保旅行。
我们提出了“北极低碳之旅”的概念,那是指:客人在北极期间,需要完成每天的个人碳足迹表。通過记录每天坐飞机,坐船和坐车的里程,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使用电梯的楼层、吃牛羊肉的分量,来了解自己的碳足迹是如何形成的,回国后,自愿购买碳积分,实现碳中和。另外,所有团员还自愿签署旅行自律,不喝瓶装水,自带保暖杯;自带筷子;没有负重物品,不使用电梯;少吃牛羊肉。
北极旅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旅途上的丰富收获,更在于它增加了我们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它正在成为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的家庭成员、单位员工的一种生活选择。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北极,团员回国后自费举办了“北极低碳之旅”图片展览。
北极之旅,是一堂最生动的环保课。
斯瓦尔巴德群岛,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特有的苔原和植物。与南极苔藓绝不允许人踩踏不同,北极的苔藓是可以走一段的。但在行走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原先的足迹,因为一个不小心你踩到的苔藓可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扬马延岛,世界上最孤立的岛屿。气象站所在地,全年有人驻守,但能够登岛游览的客人少之又少。在这里可以和岛上驻守的哨兵聊聊天,感受最真实的北极居民的生活状态。
新奥勒松,北纬78 度 55 分。世界最北的科研机构所在地,中国北极黄河站也位于此。这里的垃圾分类已经达到25种之多,剩饭剩菜就地掩埋,其余垃圾都要运到挪威本土进行处理。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到环保理念的实施,给国人上一堂生动的环保课。
2015年6月,我还将组织更多人去北极格陵兰岛,在伊地利格Itilleq冰峡湾入口处的小村落,有我牵挂的一位小女孩。2009年6月我第一次见到她,她正在给花浇水。回上海后,我在《TRAVEL LEISURE》杂志上写了北极的文章,放了这张可爱的照片。2011年6月,我带着杂志,又一次踏上了这个小村落,同船的20多位旅客一起帮我找这位姑娘,最后在一个溜滑梯的顶上发现了她,她也认出了我,面对镜头的脸尽是腼腆,我们离开的时候,她骑着自行车站在码头久久地目送我们远去。我们相约,2015年我再去格陵兰岛看她并为她拍照,她告诉我,她长大后想去丹麦读书,我答复她,2018年我就去丹麦看她并为她摄影,我想用照片记录一个因纽特孩子的足迹。她告诉我,她们祖祖辈辈,就是冬天打猎夏天捕鱼,这是他们的生活,冰盖融化了,他们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一直提醒我关注气候变化。
但也是那次北极之行让我亲眼目睹了格陵兰岛冰盖正在加速崩裂,气候变暖使得冰层加速融化,导致了海平面的加速上升,影响北极熊等动物的生存,这些都是源于地球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正因为心中有这份“感动”,所以我决定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知道什么叫做低碳环保旅行。
我们提出了“北极低碳之旅”的概念,那是指:客人在北极期间,需要完成每天的个人碳足迹表。通過记录每天坐飞机,坐船和坐车的里程,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使用电梯的楼层、吃牛羊肉的分量,来了解自己的碳足迹是如何形成的,回国后,自愿购买碳积分,实现碳中和。另外,所有团员还自愿签署旅行自律,不喝瓶装水,自带保暖杯;自带筷子;没有负重物品,不使用电梯;少吃牛羊肉。
北极旅行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旅途上的丰富收获,更在于它增加了我们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它正在成为我们每个人以及我们的家庭成员、单位员工的一种生活选择。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北极,团员回国后自费举办了“北极低碳之旅”图片展览。
北极之旅,是一堂最生动的环保课。
斯瓦尔巴德群岛,在这里可以看到北极特有的苔原和植物。与南极苔藓绝不允许人踩踏不同,北极的苔藓是可以走一段的。但在行走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原先的足迹,因为一个不小心你踩到的苔藓可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扬马延岛,世界上最孤立的岛屿。气象站所在地,全年有人驻守,但能够登岛游览的客人少之又少。在这里可以和岛上驻守的哨兵聊聊天,感受最真实的北极居民的生活状态。
新奥勒松,北纬78 度 55 分。世界最北的科研机构所在地,中国北极黄河站也位于此。这里的垃圾分类已经达到25种之多,剩饭剩菜就地掩埋,其余垃圾都要运到挪威本土进行处理。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到环保理念的实施,给国人上一堂生动的环保课。
2015年6月,我还将组织更多人去北极格陵兰岛,在伊地利格Itilleq冰峡湾入口处的小村落,有我牵挂的一位小女孩。2009年6月我第一次见到她,她正在给花浇水。回上海后,我在《TRAVEL LEISURE》杂志上写了北极的文章,放了这张可爱的照片。2011年6月,我带着杂志,又一次踏上了这个小村落,同船的20多位旅客一起帮我找这位姑娘,最后在一个溜滑梯的顶上发现了她,她也认出了我,面对镜头的脸尽是腼腆,我们离开的时候,她骑着自行车站在码头久久地目送我们远去。我们相约,2015年我再去格陵兰岛看她并为她拍照,她告诉我,她长大后想去丹麦读书,我答复她,2018年我就去丹麦看她并为她摄影,我想用照片记录一个因纽特孩子的足迹。她告诉我,她们祖祖辈辈,就是冬天打猎夏天捕鱼,这是他们的生活,冰盖融化了,他们会怎么样?这个问题,一直提醒我关注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