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让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头疼的话题。学生觉得作文枯燥乏味,没话可写,抓耳挠腮、下笔困难;教师觉得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依然是文不对题,敷衍了事,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了。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使学生乐写、善写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一、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探索前进的动力,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精神饱满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一)通过赏析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优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文思精巧,遣词造句都是作者精心斟酌推敲而后采用的佳句妙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赏析课文,促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学生有想说说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冲动。比如,学完《游子吟》这首诗后,学生对于母爱的伟大有了深刻的体会,再联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了倾诉自己感情的兴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声情并茂、言之有物的。
(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说促写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重点是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序。因此,教师应在平时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会说以后,对文字产生兴趣,想要把自己感兴趣的话写下来,达到以说促写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一般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和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恶毒的后母、幽默机智的阿凡提、愚蠢无比巴依老爷、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等,让学生把头脑中的童话形象及趣味情节移植到作文中来,各抒己见,编织美妙、动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评价,激励学生保持写作兴趣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评价的恰到好处,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够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而应认真评点,给予鼓励。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而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一个标准。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有一个较高的要求;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对他文章中的一个好词、一句话给予表扬。这样能够较好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观察,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是由于他们没有材料可用,下笔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以便做到胸有锦绣,下笔千言。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重视文本,加强阅读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重视文本的学习,在课堂上注重赏析课文,加强对文本的阅读,从课文中积累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进行深入、广泛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开阔视野,陶冶心灵,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比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崇敬。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的关于周总理的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关于周总理的影视节目,通过这些途径,深入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这样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而且还使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注重观察,通过写日记来积累素材
所谓的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认真的知觉过程,是人们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而且觀察能力居于一般能力之首,是智力的窗口,思维的眼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很多同学不是不会观察,而是没有把观察到的东西记载下来,以至于在需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者张冠李戴,颠三倒四。这个时候,日记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哪怕是一句话也好,养成每天写一点的习惯。这样可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并将观察到的时间、人物详细记载下来,时时翻阅,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一个学生在夏天的晚上仔细观察了壁虎吃蚊子的情境,并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载了下来。在以后的一次作文中,他利用这篇日记写出了一篇细致入微的小动物素描文章,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此可见,每一个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风景,有着各有各的看法。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联想,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新颖之处。
(一)在立意上创新
创新在作文中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新观点,对于传统看法有质疑精神,善于从反向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写家庭,不一定是父亲严厉、母亲慈祥等经典情境,可以写父母和自己朋友般的相处,或者勇于认错等情节,这些都是比较新颖的材料。同时,教师可以试写“下水文”,通过自己的文章来教给学生怎样写作文。
(二)在选材上创新
立意要创新,选材更要创新。学生的作文因为生活情境的相似往往表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比如写老师的辛勤就是深夜批改作业、晚上家访等,写母爱的伟大就是雨夜送自己去医院,写助人为乐就是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等等。这些就是没有注意在选用材料上创新。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或者叙述故事时,必须要注意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在这些生活中发现新鲜的题材,做到选材上的创新。比如写一堂新颖的课,可以写老师带领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或者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学习等等。
总之,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在作文上有着集中的体现。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作文教学,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探索前进的动力,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精神饱满的状态中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一)通过赏析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编者精心选择的优美的经典之作。这些文章文思精巧,遣词造句都是作者精心斟酌推敲而后采用的佳句妙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赏析课文,促使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使学生有想说说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冲动。比如,学完《游子吟》这首诗后,学生对于母爱的伟大有了深刻的体会,再联想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了倾诉自己感情的兴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必然是声情并茂、言之有物的。
(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说促写
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重点是使学生敢说、能说、会说,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序。因此,教师应在平时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会说以后,对文字产生兴趣,想要把自己感兴趣的话写下来,达到以说促写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一般选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和故事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恶毒的后母、幽默机智的阿凡提、愚蠢无比巴依老爷、狐狸和乌鸦、龟兔赛跑等,让学生把头脑中的童话形象及趣味情节移植到作文中来,各抒己见,编织美妙、动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注重评价,激励学生保持写作兴趣
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评价的恰到好处,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能够尽快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而应认真评点,给予鼓励。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而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千篇一律,一刀切,一个标准。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有一个较高的要求;对于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对他文章中的一个好词、一句话给予表扬。这样能够较好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以便更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注重观察,引导学生注意积累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难写,是由于他们没有材料可用,下笔时不知道要写些什么。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以便做到胸有锦绣,下笔千言。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重视文本,加强阅读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教导学生重视文本的学习,在课堂上注重赏析课文,加强对文本的阅读,从课文中积累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外多读书、读好书,进行深入、广泛的阅读。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开阔视野,陶冶心灵,获得间接的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比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崇敬。同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情节生动的关于周总理的课外书籍,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关于周总理的影视节目,通过这些途径,深入了解周总理的生平事迹。这样不但使学生积累了写作的素材,而且还使学生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注重观察,通过写日记来积累素材
所谓的观察,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认真的知觉过程,是人们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一种活动方式。而且觀察能力居于一般能力之首,是智力的窗口,思维的眼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很多同学不是不会观察,而是没有把观察到的东西记载下来,以至于在需要用的时候想不起来或者张冠李戴,颠三倒四。这个时候,日记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我一直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哪怕是一句话也好,养成每天写一点的习惯。这样可使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并将观察到的时间、人物详细记载下来,时时翻阅,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一个学生在夏天的晚上仔细观察了壁虎吃蚊子的情境,并在日记中详细地记载了下来。在以后的一次作文中,他利用这篇日记写出了一篇细致入微的小动物素描文章,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此可见,每一个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风景,有着各有各的看法。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联想,写出自己的观点,写出自己的新颖之处。
(一)在立意上创新
创新在作文中就是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出来。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不曾发现的新观点,对于传统看法有质疑精神,善于从反向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写家庭,不一定是父亲严厉、母亲慈祥等经典情境,可以写父母和自己朋友般的相处,或者勇于认错等情节,这些都是比较新颖的材料。同时,教师可以试写“下水文”,通过自己的文章来教给学生怎样写作文。
(二)在选材上创新
立意要创新,选材更要创新。学生的作文因为生活情境的相似往往表现出千篇一律的特点。比如写老师的辛勤就是深夜批改作业、晚上家访等,写母爱的伟大就是雨夜送自己去医院,写助人为乐就是扶着老奶奶过马路等等。这些就是没有注意在选用材料上创新。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或者叙述故事时,必须要注意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在这些生活中发现新鲜的题材,做到选材上的创新。比如写一堂新颖的课,可以写老师带领学生去做社会调查,或者教师把学生带到操场学习等等。
总之,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低,在作文上有着集中的体现。因此,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作文教学,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将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