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部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巧妙地设计这个环节,可以起到画龙点睛、余音绕梁的效果,让学生对这堂课回味无穷。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结束语的艺术:1.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2.激励、激发情感、思想;3.设悬念诱思考;4.对照比较,加深理解;5.总结归纳。
【关键词】语文教学;结束语;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老师都会想很多方法如何开好头,感觉开头是整节课成败的关键点之一,可见每课的引入部分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得好:“好的戏要压场。”那么,在教学当中,我们是否也应该使课堂的结束语“演成”一场的精彩无限的大戏呢?一个充满艺术的结束语,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会让学生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这种的思考,笔者根据多年从教多年经验,总结出几种结语的方式,力求做到这种“余音绕梁”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错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时还总觉得语文老师就是“万能”的,当然语文也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学科。而每一节课的结束语就是作为这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是语文教学结构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实当中大部分老师能够足以重视课堂的引入,对结束语部分则不够重视。因为每一节课老师都会设定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有时老师会为了赶任务,而忘记了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的结束语。当然,引入安排巧妙,可以起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但是结束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平时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也强调:结尾结得好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等作用。寫作就是这样,当然一节的教学也应该这样。我们既要明白导入语的重要性,也要重视结束语,让学生进入课堂,就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新的课程,也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一节课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是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
一、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外,也应该让学生由课内联想到课外更丰富多彩的知识,让学生知识面更加广阔,更积极主动地从课外寻求新的知识,以弥补课堂上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因此,老师要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用简练的语言向学生拓展延伸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外内容,引导好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知识点的拓展。如,笔者在教《变色龙》这篇文章时,课文当中的疑问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已解决,学生觉得似乎已提不出新的问题了。于是,笔者在将要下课前向学生提问道:“有人说赫留金很无故,要不是碰到奥楚蔑洛夫而是其他警官就好了”,是这样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好像又很有道理,又要重新想想,在笔者的指导下,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他忠实走狗的典型形象,以及当时社会中他的见风使舵的“变色龙”这类奴才的共性,揭露了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社会。这样学生就理解了,赫留金即使不是碰到奥楚蔑洛夫,也不会改他那种见风使舵的本性,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走狗形象。这一设疑发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二、激励、激发情感、思想
作为语文老师既要教文,又要去负责育人工作;既是科任教师,又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在教学结束前,老师应该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这节课进行深化与升华,激起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真正做到把自己融入到这篇文章当中,与作者同行。例如,笔者在教孙犁的作品《芦花荡》将要结束时,同学们都高度赞叹“老头子”的聪明和勇敢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抗日英雄的认识和佩服。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虽然这次战斗取得了胜利,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但当时的抗日战争还是非常艰巨,同时有我们英勇的中华民族,我们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让我们一起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设悬念诱思考
一节课堂的结尾应该像一篇作文的结尾一样,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给学生一种这课虽然已经结束,但还在思考意犹未尽的感受。例如,笔者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这篇是写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听了骗子的谎言后赤身上街游行的故事,笔者在第一课时疏通了字词思路、分角色朗读了课文以后,在下课前对学生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昏庸的皇帝被骗子欺骗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次课文,读时注意动脑筋分析思考:皇帝上当受骗怨谁”?因此,在这节课结束前,笔者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却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课堂艺术效果。
四、对照比较,加深理解
有比较,更能突出另一方的特点。而对照比较这种方式的结束,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语言特点、中心思想等方面,将本节课所教的文章与曾经所学过的课文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从而加深对所学的课文理解,也让学生复习到了旧的知识。
五、结语
老师最喜欢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本节所学的内容的总结和归纳,这种结束方法可以让一节的内容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记忆,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当然,这要求老师用语必须简明扼要,点到即止。
在语文教学当中结束语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各有的特点。但不管怎样,最终应当给学生一种“教学已轻轻地走了,思绪正悄悄地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如果我们把整节课比作一台大戏,那么,结束语就好像是这台大戏思想的升华。我们要掌握结束语的教学艺术,把这幕压台戏尽量设计得更成功些,以求有一节更完美的语文课。
【关键词】语文教学;结束语;艺术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大部分老师都会想很多方法如何开好头,感觉开头是整节课成败的关键点之一,可见每课的引入部分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得好:“好的戏要压场。”那么,在教学当中,我们是否也应该使课堂的结束语“演成”一场的精彩无限的大戏呢?一个充满艺术的结束语,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会让学生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对于这种的思考,笔者根据多年从教多年经验,总结出几种结语的方式,力求做到这种“余音绕梁”的效果。
语文是一门多学科交错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有时还总觉得语文老师就是“万能”的,当然语文也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学科。而每一节课的结束语就是作为这出戏的压轴部分。虽然是短短的几句话,却是语文教学结构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实当中大部分老师能够足以重视课堂的引入,对结束语部分则不够重视。因为每一节课老师都会设定一定量的教学任务,有时老师会为了赶任务,而忘记了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的结束语。当然,引入安排巧妙,可以起到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的作用;但是结束语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平时我们在写作教学中也强调:结尾结得好会起到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等作用。寫作就是这样,当然一节的教学也应该这样。我们既要明白导入语的重要性,也要重视结束语,让学生进入课堂,就在美的享受中开始新的课程,也在美的陶冶中结束一节课程。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是如何设计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束语。
一、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扩展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外,也应该让学生由课内联想到课外更丰富多彩的知识,让学生知识面更加广阔,更积极主动地从课外寻求新的知识,以弥补课堂上教学中不足的地方。因此,老师要在课堂将要结束的时候,用简练的语言向学生拓展延伸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外内容,引导好学生由课内向课外知识点的拓展。如,笔者在教《变色龙》这篇文章时,课文当中的疑问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已解决,学生觉得似乎已提不出新的问题了。于是,笔者在将要下课前向学生提问道:“有人说赫留金很无故,要不是碰到奥楚蔑洛夫而是其他警官就好了”,是这样吗?学生觉得这个问题好像又很有道理,又要重新想想,在笔者的指导下,展开了新一轮的讨论。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他忠实走狗的典型形象,以及当时社会中他的见风使舵的“变色龙”这类奴才的共性,揭露了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社会。这样学生就理解了,赫留金即使不是碰到奥楚蔑洛夫,也不会改他那种见风使舵的本性,是他的性格注定了他的走狗形象。这一设疑发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
二、激励、激发情感、思想
作为语文老师既要教文,又要去负责育人工作;既是科任教师,又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在教学结束前,老师应该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这节课进行深化与升华,激起学生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真正做到把自己融入到这篇文章当中,与作者同行。例如,笔者在教孙犁的作品《芦花荡》将要结束时,同学们都高度赞叹“老头子”的聪明和勇敢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对抗日英雄的认识和佩服。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虽然这次战斗取得了胜利,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但当时的抗日战争还是非常艰巨,同时有我们英勇的中华民族,我们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让我们一起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三、设悬念诱思考
一节课堂的结尾应该像一篇作文的结尾一样,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给学生一种这课虽然已经结束,但还在思考意犹未尽的感受。例如,笔者在教《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时,这篇是写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听了骗子的谎言后赤身上街游行的故事,笔者在第一课时疏通了字词思路、分角色朗读了课文以后,在下课前对学生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个昏庸的皇帝被骗子欺骗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再读一次课文,读时注意动脑筋分析思考:皇帝上当受骗怨谁”?因此,在这节课结束前,笔者采用巧设悬念的方法,却收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课堂艺术效果。
四、对照比较,加深理解
有比较,更能突出另一方的特点。而对照比较这种方式的结束,就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前,从文章的写作背景、语言特点、中心思想等方面,将本节课所教的文章与曾经所学过的课文进行各方面的比较,从而加深对所学的课文理解,也让学生复习到了旧的知识。
五、结语
老师最喜欢用的一种结束方法。它是对本节所学的内容的总结和归纳,这种结束方法可以让一节的内容进行条理化和系统化,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条理地记忆,也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当然,这要求老师用语必须简明扼要,点到即止。
在语文教学当中结束语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也各有的特点。但不管怎样,最终应当给学生一种“教学已轻轻地走了,思绪正悄悄地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如果我们把整节课比作一台大戏,那么,结束语就好像是这台大戏思想的升华。我们要掌握结束语的教学艺术,把这幕压台戏尽量设计得更成功些,以求有一节更完美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