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品质的培养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其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小衔接、小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作用,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而且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婴幼儿时期,儿童对母亲的依赖更多,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和“四老”承担更多的是对儿童的生活照料。在“二胎”政策下,父母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很多父亲替代母亲成为了最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者,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方式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深入调查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大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需要加强对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来源于学习品质的刺激,对于幼儿来说,学習品质是其社会性、心理认知性、同伴交际性等相互影响的核心。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认为:学习品质能反映儿童自己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具体内容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学习品质是指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学习,是决定学习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学习品质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非智力影响因素,积极的学习品质对促进幼儿积极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当下,而且会对小学阶段乃至其一生的学习都形成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大班阶段要更加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所带的班级在进入大班后,教师便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作为家园共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经历了第一个学期后,笔者发现本班幼儿在学习习惯、自主性、坚持性、表达与反思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每个幼儿之间进步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曾经一些学习品质比较突出的幼儿进步并不大,一些在某些学习品质上比较薄弱的幼儿反而进步很大。在经过与家长、幼儿多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后,最终发现家庭主要教育者角色的变化,尤其是父亲的参与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程度对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论述。
二、家庭教育现状
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尤其是迎来“二胎”政策后,家长更多的是期待幼儿园以及社会教育机构发挥教育效果,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父母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与家长的沟通中,如:晨间/离园接待、家园沟通APP、家长会、预约谈话、开放活动、家长学校等,过去更多的是由母亲作为主要参与者,而现在有一半的母亲都在孕育二胎,重心会放在养育第二个孩子上,对于第一个孩子的教育责任就转移到了父亲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上了。有些幼儿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只有周末和父母在一起,而父亲的教育模式经常是陪孩子玩玩具或者带孩子去上课,他们则在一旁刷手机,对孩子活动时的内心世界与经验获得缺乏关注、交流和支持,其关注更多的是最终成果。这种忽视会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和坚持产生消极影响。与此同时,一些父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品质锻炼,在脱离了母亲“小心翼翼”的束缚后,幼儿的独立性、坚持性以及勇敢、果断的品质有了很大进步。
三、分析与结论
经过相关信息搜集和整理后,笔者发现,父亲参与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参与度低。
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往往是主要的家庭教育者,父亲由于工作等原因参与较少。
2.积极性不够,热情不高,效果也不是很好。
父亲参与度比较高,但是过于呆板、机械,缺少与幼儿的互动,积极性不够,热情不高,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以及耐心不足,教育效果并不好。
3.育儿知识、经验不足,单纯追求技能学习和结果,教育水平较低。
很多父亲对于育儿理念知识储备不足,对幼儿了解不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如,孩子不想学或者学不好时,草率地以体罚的方式处理;或者放任自流,不重视问题背后的症结,忽略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无视幼儿经验、能力、情感、习惯的获得,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和学习结果的获得。这些都是目光短浅且对幼儿成长非常有害的做法。
4.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
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老人不能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经常因为教育问题争吵,导致幼儿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或者只听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养成拖拉、容易放弃、难以抉择等不好的习惯。
相反,学习品质培养方面进步比较大的幼儿的家庭教育中有一定的共同点:家庭成员对家庭教育的参与度都很高,父亲非常积极、主动;父亲能够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注重情感交流,进行正向教养、避免体罚;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他们非常注重积极地引导孩子,促进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乐于思考,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从而有利于促进其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学习品质的提升。
四、建议
1.父亲对于自身的家庭教育作用,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双重重视。
对于父亲而言,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父亲要认识到自己在观念上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为上做到积极参与。其次,父亲要提升自身作为父亲的角色认识,认识到父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积极的参与教养以及积极的教养行为对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
2.父亲应当致力于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1)创造自由、平等、关爱的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最主要环境,应当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自由、平等以及关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会感到身心放松,从而产生较为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也会促使幼儿进行很好的探索及发展。
(2)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这种分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当出现这样的状况时,父母要从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出发,经过良好的沟通,做到思想及行为上的统一,尤其是父亲,要积极地与母亲进行沟通,体现自己在幼儿教养中的作用,正确履行自己作为父亲的教养职责。
(3)注重亲子互动
父亲要与幼儿多交流,发现幼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纠正,要对孩子表现出耐心,避免呵斥及打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育儿知识理念的学习。
(1)丰富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
父亲需要反思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量能否满足教养孩子的需要,认识到自身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2)关注自身言行对幼儿的榜样作用
在工作中积极努力、认真负责的父亲是幼儿最好的榜样;在生活中喜欢阅读、坚持健康爱好的父亲也是幼儿最好的榜样。如,笔者班级中正正小朋友的父亲为了培养正正良好的阅读习惯,回到家后从来不看电视、手机,而且坚持读书,以影响正正,读书后他们会彼此讲述自己所读书籍的内容和想法。
(3)通过交流、鼓励、合作、支持、引导,帮助幼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积极正面的教育模式
要尽量不对幼儿说“不”,避免让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幼儿自信心,压制其积极性及创造性;要尊重、欣赏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幼儿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并养成认真专注、敢于尝试、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责任编辑
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不仅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而且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婴幼儿时期,儿童对母亲的依赖更多,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具有主导作用,大多数家庭中的父亲和“四老”承担更多的是对儿童的生活照料。在“二胎”政策下,父母的角色发生了巨大转变,很多父亲替代母亲成为了最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者,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程度与方式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旨在深入调查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大班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需要加强对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培养。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来源于学习品质的刺激,对于幼儿来说,学習品质是其社会性、心理认知性、同伴交际性等相互影响的核心。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认为:学习品质能反映儿童自己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具体内容包括:好奇心与兴趣、主动性、坚持与注意、创造与发明、反思与解释。学习品质是指以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从事学习,是决定学习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思想品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
学习品质对于学习者而言是一种至关重要的非智力影响因素,积极的学习品质对促进幼儿积极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当下,而且会对小学阶段乃至其一生的学习都形成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大班阶段要更加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为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笔者所带的班级在进入大班后,教师便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作为家园共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经历了第一个学期后,笔者发现本班幼儿在学习习惯、自主性、坚持性、表达与反思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是每个幼儿之间进步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曾经一些学习品质比较突出的幼儿进步并不大,一些在某些学习品质上比较薄弱的幼儿反而进步很大。在经过与家长、幼儿多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后,最终发现家庭主要教育者角色的变化,尤其是父亲的参与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程度对培养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进行深入论述。
二、家庭教育现状
当前的社会教育环境下,尤其是迎来“二胎”政策后,家长更多的是期待幼儿园以及社会教育机构发挥教育效果,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父母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与家长的沟通中,如:晨间/离园接待、家园沟通APP、家长会、预约谈话、开放活动、家长学校等,过去更多的是由母亲作为主要参与者,而现在有一半的母亲都在孕育二胎,重心会放在养育第二个孩子上,对于第一个孩子的教育责任就转移到了父亲甚至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身上了。有些幼儿一直住在爷爷奶奶家,只有周末和父母在一起,而父亲的教育模式经常是陪孩子玩玩具或者带孩子去上课,他们则在一旁刷手机,对孩子活动时的内心世界与经验获得缺乏关注、交流和支持,其关注更多的是最终成果。这种忽视会对幼儿在活动中的探索和坚持产生消极影响。与此同时,一些父亲比较注重对孩子的习惯培养、品质锻炼,在脱离了母亲“小心翼翼”的束缚后,幼儿的独立性、坚持性以及勇敢、果断的品质有了很大进步。
三、分析与结论
经过相关信息搜集和整理后,笔者发现,父亲参与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参与度低。
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往往是主要的家庭教育者,父亲由于工作等原因参与较少。
2.积极性不够,热情不高,效果也不是很好。
父亲参与度比较高,但是过于呆板、机械,缺少与幼儿的互动,积极性不够,热情不高,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以及耐心不足,教育效果并不好。
3.育儿知识、经验不足,单纯追求技能学习和结果,教育水平较低。
很多父亲对于育儿理念知识储备不足,对幼儿了解不够,不知道该如何教导。如,孩子不想学或者学不好时,草率地以体罚的方式处理;或者放任自流,不重视问题背后的症结,忽略学习品质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无视幼儿经验、能力、情感、习惯的获得,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和学习结果的获得。这些都是目光短浅且对幼儿成长非常有害的做法。
4.父母教育理念不一致。
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老人不能保持一致的教育理念,经常因为教育问题争吵,导致幼儿不知道应该听谁的,或者只听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养成拖拉、容易放弃、难以抉择等不好的习惯。
相反,学习品质培养方面进步比较大的幼儿的家庭教育中有一定的共同点:家庭成员对家庭教育的参与度都很高,父亲非常积极、主动;父亲能够尊重孩子的独立性,注重情感交流,进行正向教养、避免体罚;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他们非常注重积极地引导孩子,促进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乐于思考,喜欢尝试各种新鲜事物,从而有利于促进其形成积极的学习状态,促进学习品质的提升。
四、建议
1.父亲对于自身的家庭教育作用,要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双重重视。
对于父亲而言,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观念问题,父亲要认识到自己在观念上存在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为上做到积极参与。其次,父亲要提升自身作为父亲的角色认识,认识到父亲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自己积极的参与教养以及积极的教养行为对促进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较强的责任意识。
2.父亲应当致力于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1)创造自由、平等、关爱的家庭环境
家庭作为幼儿成长的最主要环境,应当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自由、平等以及关爱,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会感到身心放松,从而产生较为积极的情绪体验,这也会促使幼儿进行很好的探索及发展。
(2)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与母亲可能存在一定的分歧,这种分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当出现这样的状况时,父母要从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出发,经过良好的沟通,做到思想及行为上的统一,尤其是父亲,要积极地与母亲进行沟通,体现自己在幼儿教养中的作用,正确履行自己作为父亲的教养职责。
(3)注重亲子互动
父亲要与幼儿多交流,发现幼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纠正,要对孩子表现出耐心,避免呵斥及打骂,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加强育儿知识理念的学习。
(1)丰富幼儿教育的相关知识
父亲需要反思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量能否满足教养孩子的需要,认识到自身知识上存在的不足,且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2)关注自身言行对幼儿的榜样作用
在工作中积极努力、认真负责的父亲是幼儿最好的榜样;在生活中喜欢阅读、坚持健康爱好的父亲也是幼儿最好的榜样。如,笔者班级中正正小朋友的父亲为了培养正正良好的阅读习惯,回到家后从来不看电视、手机,而且坚持读书,以影响正正,读书后他们会彼此讲述自己所读书籍的内容和想法。
(3)通过交流、鼓励、合作、支持、引导,帮助幼儿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积极正面的教育模式
要尽量不对幼儿说“不”,避免让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幼儿自信心,压制其积极性及创造性;要尊重、欣赏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鼓励幼儿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其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并养成认真专注、敢于尝试、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