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师生共同古文今译,实词虚词用法即时整理,文言词法、句法与现代汉语的比较,主旨把握……我所经历过的古诗文课堂大概是这个样子。和我有同样经历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古诗文教学应该怎么进行?上述方法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这是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北京八中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不仅从古诗文课堂教学这一实践角度思考这些问题,还从语文课程建设的角度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八中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这本书不仅呈现了八中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想和课程实践;也呈现了八中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学习成果。可以说,这本书是师生共同参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结晶。
这本教材分为“习文格物”和“品诗养心”两个模块。读者不难发现,八中的老师们教学生学习古代诗文,意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典范作品,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获得精神的成长。“不学诗,无以言”,八中老师自觉将来源雅正的古诗文推荐给学生,并进行独到的学习指导。他们期待,古诗文的教学,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过程,更是学生与历代先贤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听读、诵读、理解、品味、鉴赏、表达的过程中,关注的不再是词法、句法的概念,而是内容、主旨、思想和意蕴。于是,文言不再是要死记硬背的、外在于学生思想和经验的“知识”,而是一种与学生语言和思想相通的,更凝练、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和精神存在。
教材主编葛小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语文课程的功能和目标理解正确到位,并从我国母语教育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从发,从分析理解学生学习文言的现状和问题人手,“力图在现有的条件下,还原语言学习的本来面貌,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出“从听说读写入手学古诗文”的课程建设思路。这个思路从语言实践出发,很好地还原了语文课程的语言实践本质。
古诗文难学,首先是因为古诗文和现代汉语有差别,很多时候,古诗文是一种“目治”的语言,和我们的现代生活经验距离较远,“言文分离”。文言文教学很多时候成了翻译课,学生们只有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才能勉强读懂,只有在老师的要求(考试的规定)之下才勉力朗读,力争背诵。本来朗朗上口的作品,成了需要死记硬背的僵化的东西。
八中老师们依据人首先在口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这个事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耳治”入手,让学生从听读学过的、熟悉的小故事和小寓言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渐体会、感受文言的语言形式。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在对语言的整体感受和把握中,逐渐学会领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学生听读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内容和情节,关注的是文脉、主旨;淡化了所谓“语言点”,突出了语感培养。在初步体会、感受文言的表达方式,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通过“文言句读”的练习,进一步强化语感。把“耳治”“目治”有机结合,从感受体验到理解品味,从课内必读篇目到课外自选篇目,逐渐扩展,反复诵读;进而进入第三、第四部分,阅读理解、表达运用。这样的循序渐进过程,古诗文学习过程简化了,难点被分解,被自然突破了。
古诗文写作训练,乍一听,觉得这种做法远远超过了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说学生,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也觉得很困难。但是,这里的古诗文写作训练既不是要求学生会写严苛的八股文,也不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文章加上“之乎者也”就是文言文。是从对对子开始,激发学生写整句的兴趣和能力,磨炼语言功底;接下来是按要求学会写一些整散结合的语段;最后是教给兴趣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一篇有认识、有感悟、有情趣的文言文,其他学生学会欣赏骈散结合的古文。一步步学下来,学生们会发现自己在白话文写作时,也不是很费劲了。
选择“做对子”作为学习语言运用的起点,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合理的继承。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曾经说过:“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很值得做进一步研究的。”八中的语文老师们把这种有价值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语文教育实践。教材中呈现大量的学生作品,如“坐沙发求孵蛋岂非梦呓?不发奋望成功亦是空谈”“孵蛋,鸡之使命也,今鸡坐于凳椅,怕劳累,怎么孵小鸡?养老,人之责任也,现人忘其父母,享清福,如何尽孝心?”等,不考虑平仄的因素,但就表情达意来讲,均有可喜之处。本书在“品诗养心”中,重点就古代诗词鉴赏的问题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不仅介绍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还介绍了名家名作;不仅介绍了古诗的类别,总结了古诗常用的意象、典故及其含义,还梳理了考试中古诗词阅读的命题路向。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以学生的答题为例,具体而详细地分析了学生的各种答案,对学生答题进行细致的指导。
《北京八中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继承我国母语教学的传统经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回到古诗文学习的本真状态。立足于现代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经验,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与表情达意方式的融通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消化古代诗文的经传文字,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是古诗文语感,有独特的促进作用。
古诗文教学应该怎么进行?上述方法是否有效?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这是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北京八中高中语文组的老师们不仅从古诗文课堂教学这一实践角度思考这些问题,还从语文课程建设的角度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北京八中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这本书不仅呈现了八中教师们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课程思想和课程实践;也呈现了八中学生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学习成果。可以说,这本书是师生共同参与语文课程改革实践的结晶。
这本教材分为“习文格物”和“品诗养心”两个模块。读者不难发现,八中的老师们教学生学习古代诗文,意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古代典范作品,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获得精神的成长。“不学诗,无以言”,八中老师自觉将来源雅正的古诗文推荐给学生,并进行独到的学习指导。他们期待,古诗文的教学,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的理解过程,更是学生与历代先贤对话交流的过程。学生在听读、诵读、理解、品味、鉴赏、表达的过程中,关注的不再是词法、句法的概念,而是内容、主旨、思想和意蕴。于是,文言不再是要死记硬背的、外在于学生思想和经验的“知识”,而是一种与学生语言和思想相通的,更凝练、更生动的表达形式和精神存在。
教材主编葛小峰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对语文课程的功能和目标理解正确到位,并从我国母语教育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有益的成分,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可能从发,从分析理解学生学习文言的现状和问题人手,“力图在现有的条件下,还原语言学习的本来面貌,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提出“从听说读写入手学古诗文”的课程建设思路。这个思路从语言实践出发,很好地还原了语文课程的语言实践本质。
古诗文难学,首先是因为古诗文和现代汉语有差别,很多时候,古诗文是一种“目治”的语言,和我们的现代生活经验距离较远,“言文分离”。文言文教学很多时候成了翻译课,学生们只有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才能勉强读懂,只有在老师的要求(考试的规定)之下才勉力朗读,力争背诵。本来朗朗上口的作品,成了需要死记硬背的僵化的东西。
八中老师们依据人首先在口语实践中学习语言这个事实,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从“耳治”入手,让学生从听读学过的、熟悉的小故事和小寓言开始,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帮助学生逐渐体会、感受文言的语言形式。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在对语言的整体感受和把握中,逐渐学会领悟语言所传达的思想,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学生听读时,教师要求学生注意的是内容和情节,关注的是文脉、主旨;淡化了所谓“语言点”,突出了语感培养。在初步体会、感受文言的表达方式,形成文言语感的基础上;通过“文言句读”的练习,进一步强化语感。把“耳治”“目治”有机结合,从感受体验到理解品味,从课内必读篇目到课外自选篇目,逐渐扩展,反复诵读;进而进入第三、第四部分,阅读理解、表达运用。这样的循序渐进过程,古诗文学习过程简化了,难点被分解,被自然突破了。
古诗文写作训练,乍一听,觉得这种做法远远超过了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说学生,我们很多语文教师也觉得很困难。但是,这里的古诗文写作训练既不是要求学生会写严苛的八股文,也不是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文章加上“之乎者也”就是文言文。是从对对子开始,激发学生写整句的兴趣和能力,磨炼语言功底;接下来是按要求学会写一些整散结合的语段;最后是教给兴趣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写一篇有认识、有感悟、有情趣的文言文,其他学生学会欣赏骈散结合的古文。一步步学下来,学生们会发现自己在白话文写作时,也不是很费劲了。
选择“做对子”作为学习语言运用的起点,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合理的继承。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中曾经说过:“属对是一种实际的语音、词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含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训练。”“属对练习能够通过实践,灵活地把语法、修辞、逻辑几种训练综合在一起,并且跟作文紧密结合起来,这一点是很值得做进一步研究的。”八中的语文老师们把这种有价值的传统语文教育经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语文教育实践。教材中呈现大量的学生作品,如“坐沙发求孵蛋岂非梦呓?不发奋望成功亦是空谈”“孵蛋,鸡之使命也,今鸡坐于凳椅,怕劳累,怎么孵小鸡?养老,人之责任也,现人忘其父母,享清福,如何尽孝心?”等,不考虑平仄的因素,但就表情达意来讲,均有可喜之处。本书在“品诗养心”中,重点就古代诗词鉴赏的问题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不仅介绍了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还介绍了名家名作;不仅介绍了古诗的类别,总结了古诗常用的意象、典故及其含义,还梳理了考试中古诗词阅读的命题路向。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以学生的答题为例,具体而详细地分析了学生的各种答案,对学生答题进行细致的指导。
《北京八中高中古诗文校本教材》继承我国母语教学的传统经验,结合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回到古诗文学习的本真状态。立足于现代汉语教学中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经验,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言规则与表情达意方式的融通上下功夫,帮助学生消化古代诗文的经传文字,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特别是古诗文语感,有独特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