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脱离现实生活、德育教育方式欠佳、德育教育流于形式等,都是影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样的教学问题,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认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理想环境。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强化语文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水平,还可以改变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根本上讲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应试化的教育思想,使得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以德树人,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让学生不再成为应试教育体制的“炮灰”。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应当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工作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
1. 德育教育脱离现实生活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前,我们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德育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践行德育的宗旨。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应试化发展,忽视与生活的联系性,从而使得德育工作无法为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2. 说教式教育,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而言,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感染、熏陶下,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并用相关的教育理念不断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最终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的德育工作不是渗透式,不是熏陶式,而是典型的说教式。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和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同时,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最终使得德育工作失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 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在国内,考核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唯一方式。诚然,有压力,方有动力。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首要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德育工作没有硬性的考核指标,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形同虚设。
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德育的渗透工作,通过全方位的改革,促进良好德育效果的实现。
1. 立足生活,渗透德育
结合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德育工作涵盖的内容很多,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的现状,将德育教育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开展尊老爱幼的道德教育,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中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案例进行阐述,让学生体会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社会公德和社会美德,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老爱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树立好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立足课本,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践,同样,德育教育也不能脱离教材课本。既然我们都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怎样做呢?首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德育的内容。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其教学内容有很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应当深入挖掘,深入拓展,最终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師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师生之间的这种良性沟通和互动成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3. 丰富教学活动,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应当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完成,而应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德育无处不在。例如,教师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到社区帮扶孤寡老人,帮扶孤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等等,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种以实践形式进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只不过这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认真做好规划,方能促进良好德育效果的实现。
总而言之,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本教育形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结合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月霞.小学《科学》课学生心理特征与教学效果关系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04).
[2]申雪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01).
作者简介:
张瑾,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三江镇庙坝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功能。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认知,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理想环境。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仅可以强化语文教学效果,提升教学的水平,还可以改变枯燥无味的语文教学现状,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从根本上讲德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形同虚设,应试化的教育思想,使得德育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结合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阐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性对策。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以德树人,德育为先,是素质教育的初衷和最终目的。素质教育的发展,就是为了改变应试教育的各种弊端,让学生不再成为应试教育体制的“炮灰”。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应当重视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工作却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问题:
1. 德育教育脱离现实生活
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之前,我们首先要问一个问题: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达到全面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德育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践行德育的宗旨。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德育教育应试化发展,忽视与生活的联系性,从而使得德育工作无法为指导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应有的作用。
2. 说教式教育,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语文的德育渗透而言,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感染、熏陶下,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并用相关的教育理念不断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最终促进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德育工作中,很多教师的德育工作不是渗透式,不是熏陶式,而是典型的说教式。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和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同时,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最终使得德育工作失效,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 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在国内,考核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唯一方式。诚然,有压力,方有动力。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和首要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由于德育工作没有硬性的考核指标,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是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的开展基本上形同虚设。
二、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德育的渗透工作,通过全方位的改革,促进良好德育效果的实现。
1. 立足生活,渗透德育
结合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我们发现:小学语文德育工作涵盖的内容很多,如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劳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当前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严重脱离的现状,将德育教育与生活有机联系起来,实现德育生活化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开展尊老爱幼的道德教育,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中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案例进行阐述,让学生体会到尊老爱幼是一种社会公德和社会美德,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老爱幼,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此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树立好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好的思想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立足课本,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践,同样,德育教育也不能脱离教材课本。既然我们都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德育,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怎样做呢?首先,作为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德育的内容。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其教学内容有很多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育中,应当深入挖掘,深入拓展,最终实现小学语文德育教育的效果;其次,教師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互动的方式,让师生之间的这种良性沟通和互动成为德育教育的渗透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
3. 丰富教学活动,渗透德育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应当是通过说教的方式完成,而应当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德育无处不在。例如,教师在语文教育活动中,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如到社区帮扶孤寡老人,帮扶孤儿,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等等,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这种以实践形式进行的德育教育活动,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言具有积极的意义。只不过这种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认真做好规划,方能促进良好德育效果的实现。
总而言之,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基本教育形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广泛结合当前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语文教学的内容,积极地渗透德育教育,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月霞.小学《科学》课学生心理特征与教学效果关系探讨[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04).
[2]申雪梅.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01).
作者简介:
张瑾,贵州省遵义市,道真县三江镇庙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