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小学生偏失教育问题的探析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g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处理好五种关系。
  1.在教育孩子的目标任务上,要“教”“育”并重。孩子的成长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可急功近利、随心所欲,“教书”“育人”不能偏废。“教书”为了“育人”,但“育人”不仅仅局限于“教书”。目前不少家庭和教师仍然存在着重“教”轻“育”的问题:重应试知识教育,轻思想品德教化;重语数科目学习,轻综合素质培育;重学习成绩优劣,轻心身健康成长。对“育”的过程长期不够重视、准备不足,对“育”的内容的系统性有所忽视,舍本求末,特别是对思想品德和优良传统教育的轻视,是有伤孩子未来心身全面健康发展的根本。
  2.在教育孩子的情感投入上,要“严”“爱”有度。没有关心爱护,就谈不上教育,关心和爱护是孩子前进的最佳动力;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从严要求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具体体现。“爱”是对孩子应有的一种情感,“严”也是“爱”的一种延伸和体现。在当下许多家庭里,“严”“爱”失衡现象严重。要么“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过分地溺爱,使孩子自私任性,成为孩子走上不幸道路的开端;或过度地满足,使孩子不知辛苦,难以受累,缺乏幸福感,心理素质差,身体体质弱。要么“恨铁不成钢”,对孩子过于严厉,错误地认为,“严”就是“严厉”,只有让孩子害怕,才能教育好。不是责骂加压,便是冷面以对,缺少沟通交流,使孩子的情感和心灵受到摧残,变得冷漠、自卑和缺乏自尊心,甚至难以忍受而离家出走。这就要求我们在“爱”中含“严”,“严”中见“爱”,既要让孩子感受到一定的约束,又要让孩子体会到一定的温暖;既严肃紧张,又亲情活泼;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真正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严”“爱”有度,和谐统一。
  3.在教育孩子的情趣培育上,要“苦”“乐”相宜。“不经风雨,何以见彩虹。”无“苦”的体验何来“乐”的感受,反之亦然。小孩子自制力弱、自主性和自觉性差是他们心身发育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特性。但不少家长和教师为让孩子学习,热衷于用“逼”的方式、“督”的手段,造成孩子学得又苦又累,对学习既无责任心,也无自觉性,更无进取心,往往与良好的愿望背道而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呈现出一个良好的求知状态,并产生惊人的学习成效。因此,作为家长和教师,需要懂得给孩子的学习以适度地“苦”中寓“乐”,让孩子从“乐”中寻“趣”,从而养成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或许将不失成功教育之机。
  4.在教育孩子的管理约束上,要“管”“理”结合。没有管理的教育等同于对孩子放任自流。如果把“管”作为一种硬的规范约束,那么“理”就是一种软的人文调节,重视或淡化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只“管”不“理”,就会越管越难,越对立,最终陷入僵局,还要以“理”破局;只“理”不“管”,容易造成刚性不足,人情太浓,有失公正,最终形成乱象,还需用“管”治乱。目前对孩子总体上是“管”多“理”少。因此,必须在“管”“理”结合上下功夫,在破解教育孩子的自身问题上做文章,以“理”当先,提前疏导,及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把问题解决在未萌之时。同时以“管”跟进,严明纪律,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自主性。值得注意的是:不要以大人的价值观来衡量孩子的所作所为。当你把孩子的好动当成浮躁、纯真当无知、好奇当幼稚、自我意识成长当成冥顽不化时,孩子的行为动机很容易被抵制。
  5.在教育孩子的激励措施上,要“赏”“罚”并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激励如同植物需要的水分一样,可以给孩子信心和勇气,并改变人生。激励可分为正激励(鼓励)与负激励(惩罚)。由此,在孩子教育中便出现了两类大的偏差。即:“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其中,有的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味地夸奖、迎合孩子没有底线,造成孩子虚荣、自负、自满、自大,经不起挫折和打击;有的承袭了“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才”,一味地体罚、教训孩子不讲客观因素,造成孩子悲观冷漠,缺乏自尊、自信、自立。作为家长和教师,完整的教育应该是奖罚并行。鼓励是赏识孩子的行为,但不要以鼓励控制孩子,随着孩子的成长会不再灵验;不要因鼓励而剥夺孩子的自豪感,忽视孩子内心的情感和思维,让孩子真正的动机得不到表现而没了自我意识。惩戒是对孩子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种积极干预,让孩子在意识中形成对错误的震撼、有是非感。这正是我们现在孩子教育中所缺少的。这些年,我们把教育中的体罚与惩罚等同,学校不敢管,教师不敢抓,以求相安,导致学校纪律和教师威严弱化,学生难以管理成为社会现象。适当的惩戒是教育需要的,但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惩戒要讲究方法,因事因人而异。强度要适当,充分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切记情绪化,能够有分寸;必须讲原则,保持一贯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刘小燕,教师,现居甘肃庄浪。
其他文献
黄咏梅的小说《走甜》是一篇地道的都市文学,揭示了都市人隐秘的灵魂,展示了其真实的心理图景。在强大的乡愁文学、乡土叙事传统面前,《走甜》的问世犹如倔强的小草从石块缝中刚刚探出头来,让我感到新奇和震惊。   小说主人公苏珊已迈入中年,开始厌糖,每次喝咖啡时都特意嘱咐店员去糖,即走甜之意。她到了易发福的年龄,为了保持没生育过的身材,自然不喜欢甜的滋味。伴随着中年而来的还有失眠,这也是令她揪心的。可是,
小组合作,互助提升,是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一个问题,即往往表面上课堂红红火火,实质上得益者却仍是少数。对部分偏科生进行一下调研不难发现这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思考,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希望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助益。  现在的小组合作教学中首要的一环是“目标导学”。但在设计目标,分派任务时,并没有注意到分
如果写作是风吹麦浪的美好,那么阅读就是阳光雨露的滋养;如果写作是化蝶纷飞的喜悦,那么阅读就是冲破束缚的坚忍;如果写作是水滴石穿的奇迹,那么阅读就是长年累月的不懈。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足够的阅读量,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正的内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为写的基础、前提,只有经过优美精悍词句的熏陶方能作出才思卓越的文章,只有感悟过流芳百世的名著才能创作意境高远的作品。读为写之源,写为读之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   “有一千个读者,就
拿到一篇课文,大多数老师首先想的是——怎么教?但却忘了“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语文课“教什么”,要分清“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是指教师根据教材选择要求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方法或技能,用教材这个例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确定了“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教好教材,这就是“用教材教”。  一、基于文本解读,确定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  解读文本,可以遵循“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样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作为古代文人表达其情怀和抱负的一种特殊文体,只有好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意义,从而也才能更好地发挥古诗词的教育作用。那么如何使古诗词教学达到好的效果呢?  一、当前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状况  (一)教学方法枯燥乏味。由于很多教师将古诗词当作应付高考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学习,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讲解古诗词的意思,起到一个翻
小时候听老师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直觉得这个句子很好。后来知道这个诗句出自杜甫的一首长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是这样的: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健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其中“读书破万卷,下笔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之一,也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主要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将团队综合成绩作为评价学习效果的标准,注重对动态要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互动,更好地推动学习,实现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新教改过程中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其融入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中,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性及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合作学习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均是语文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难度也比较大,尤其是写作教学一直令很多学生“谈文色变”。丰富的想象力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热情的重要推动力,以下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角度入手,讨论提高初中语文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阅读,夯实写作基础,培养创造性思维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基础、语法知识,学生就会无从下笔,就算勉
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两千多年前的荀子说:“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写《光与生命》,反复修改9遍,一直到他认为每个字句都完全表达了自己的本意,才正式发表。作家巴金说:“写到死、改到死;用辛勤的修改来弥补自己作品的漏洞”。 由此可见,修改文章很重要,正如俗话所讲,好文章是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