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捕捉课堂动态进行深入反思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u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会生成新的课堂资源,即动态生成资源。动态生成资源包括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和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及时捕捉,并及时加以反思,促进自身不断成长。本文试以“分数初步认识”一课为例,谈一谈教师如何有效地捕捉信息和进行及时的反思。
  一、初次实践
  课堂实录节选如下。
  1.学生折出大小不同的几分之一
  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一课中的第一个环节,学生认识了1/2,并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折出了不同的几分之一,展示在黑板上,教师有意识地把折出的同一种图形的分数贴在一起,见图1。
  2.比较学生折出分数的大小
  师:同学们,整数能比较大小,分数有大小之分吗?引导学生观察同样大小正方形的1/2和1/4。生:1/2大于1/4。师:(板书)1/2>1/4。
  教师再引导观察第二组同样大小的圆形的1/4和1/3,学生很快发现1/4小于1/3。
  3.引导学生尝试总结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你能发现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生:数小就大。(其他学生笑)师:同学们笑了,是觉得他说的话矛盾,是吧!数小怎么又大了呢?你能解释解释吗?你以1/2和1/4为例吧!生:1/2小它就大。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生:1/2分的份少,1/4分的份多,所以1/2的一份比1/4的一份大。师:就是说1/2的分母2比1/4的分母小,反而1/2这个分数就大。同学们的意思是分母越小这个分数越大,我们再看另一组分数是否也有这个特点呢?
  教师引导观察1/4和1/3。学生很快发现有同样的特点。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非常棒!用你们总结出的方法做一些练习。
  【课后反思】
  捕捉到的信息:学生兴趣不高。分数比较大小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对几分之一有了初步的了解基础上的内容,我采用的导学方法是借助学生析出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自己发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数大小方法时,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发现。虽然,教师也是在学生生成问题基础上导学、点播,但实际情况学生积极性不高。
  教师反思提问。教师当学生有能力自主获得新问题解决思路时,教师是否还有必要进行思路引导?
  思考解决。理论上我们总是在说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实际教学中做得不够。虽然也是用学生折出的分数进行比较,但是真正的建构式的学习是让学生在思维上和解决问题思路上也获得主动空间,教师的引导也暗示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观察图形——图形对照分数——分数比较大小。这一导学方式显然是将高水平认知要求降低为低水平的认知要求,即缩小了学生思考的空间,降低了学生思维的深度。于是,调整了导学策略。
  二、第二次实践
  1.直接抛出问题(题目)让学生自主解决
  通过练习巩固了平均分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紧接着教师直接出示一组比较分数大小的题目,见图2。
  2.学生汇报想法
  师:第一组1/8和1/3谁大?马上有很多同学举手要说。我及时叫起一名学生回答。生1:1/8大。生2:1/3大。师:同意1/8大的同学举手。(一大批学生举起了手)同意1/3大的同学举手。(只有几个人)师:到底哪个数大?同学们争着喊:1/8大!1/3大!
  3.教师组织学生合作解决分歧
  师: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这样吧,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看你们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兴趣盎然,纷纷行动起来,教师巡视)约2分钟后,我请认为1/3大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想法。
  4.学生再次汇报讨论结果
  生1: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折出1/8和1/3,然后进行比较,正方形的1/8明显小于正方形的1/3。师:你们能说出为什么正方形的1/8比同样大小正方形的1/3小吗?生2:因为折8份中的一份比折3份中的一份小。师:你的意思是说分的份越多,每一份越小,对吗?生2:对。师:刚才说1/8大的同学是怎么想的?生3:老师我原以为8比3大,所以就觉得1/8比1/3大,现在我明白了,同意他们(生1、生2)说的。师:还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现在能判断剩下的三组分数的大小吗?生:能(信心十足)。
  学生在经历自学、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致的意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顺利完成分数比较大小的题目。
  【再反思】
  “情境创设—独立思考—交流协商—形成共识”系列活动串,使学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找到了正确的比较方法,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有条理地思考,学会清晰简明地表达思考过程,学习有意识地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本次实践中,学生的认知性目标、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达成度相对较高。
  第二次教学策略的调整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大增强,我得出了这样的认识:一是教师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二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由学生自己决定;三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四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在好勝心的驱使下学生努力寻找问题的根据;五是展示集体的智慧,学生更有自豪感;六是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是一种过程,不仅是获取知识,更多的是获得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上课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反思,不断改进教学策略,真正把新课标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结提升】
  在数学课堂中,师生双方应“捕捉”对方的想法,双方产生积极的互动。实践证明,教师只有随时捕捉学生的信息,关注学生的生成,进行有效的反思,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活动才富有生命力。教学是创造性劳动,因人因材、因时因地而变。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只有明确目标,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学习需求等方面深入研究、反复实践、不断反思、总结提升,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只相信经验的人像蚂蚁,只会收集材料,不知道如何加工、处理材料;只知道思辨的人像蜘蛛,只凭借自己的材料编织体系;真正的实验科学家应像蜜蜂,既采集材料,又通过自身消化处理这些材料,酿出新蜜来。教师也要像蜜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像蜜蜂采蜜、处理、酿蜜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史宁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7(1).
  [2]蔡雪娥.妙用动态生成,打造精彩课堂——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导航,2018(2).
  [3]柯惠玲.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能力提升[J].考试周刊,2017(12).
  [4]安翠霞.试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J].中华少年,2018(2).
  (作者单位:河北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其他文献
【摘 要】深化课程改革的主力是一线教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落实课改理念及实现自身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本文从明方向、析问题、育理性、提技能、精研修五个方面,探寻教师研究管理的基本方略,力图引导教师明晰“研什么、怎样研”的问题,从而使教师成为自主自觉的研究者。  【关键词】教师研究 基本方略 专业发展  在当下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实践中,教师
【摘 要】新教师能否顺利地完成入职适应过程,关系到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新任教师入职初期的经历会对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教师教育和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入,新入职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也引起了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为新任教师的发展给出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新任教师 职业规划 协同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  每位新教师在刚入职时,都是带着对教育的热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唐山一中”)秉承“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铸就铁肩学子,培育创新英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践行“严爱勤朴”校训,倡导“森林式”教育,主张以森林般博大的胸怀,涵养性情、爱好、风格各异的学生,使他们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收获,努力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力争把学生塑造成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伟大人物奠定基础。  “森林式”教育理念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诗歌?那是来自心灵的震荡。我们为外物的景、人或事所感,一种无法阻止的汹涌澎湃的情感在我们心中酝酿、发酵,如此我们“发言为诗”,如此我们抑制不住地要歌唱、舞蹈。所以,诗歌是来自人类灵魂最纯粹、最美丽的语言。然而现在,“最美丽”的古诗词却吸引不了学生,反而成为了学生们的课业负担。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既要探寻造成它的原因,又要重新去寻找古诗词教学的起点。只有找到了教学起点,我们才能有效解决
一、中学历史课程的价值定位——关于“我”与“我们”的思考  “为何而教”应该是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在思考、也必须思考的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价值定位的问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唯有明晰课程的价值定位,才能有足够强大的驱动力,下学上达,推动教育教学更好地发展。  要明晰中学历史课程的价值定位,首先必须清楚史学的存在意义。常说的历史指的是人类社会史,不妨称之为“过往的人事”,史学便是以人言记人事,这就是历史叙
于漪老师是从普通教师队伍里走出来的人民教育家,我们都敬佩她。于老师对“教师”有自己的理解,并进行了自我定义。她说:“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这是描述性的定义,用的是隐喻的方式,内涵很丰富,意蕴很美,寓意很深刻,给我们留下的想象空间很大。  “做教师是一篇大文章”,是于老师为师之道的凝练,也是她长期以来对自己的要求,是她近70年为师境界的升华,几近成为她的誓言和座右铭。同时,这一自我定义也在启发我们,
2007年高考现代文阅读稳中有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地以《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为依据来命题,分必考内容与选考内容;其他省市则基本不变,但也作了微调。总体来说,现代文阅读文本多样,有很强的人文性。设题遵循考试大纲,注意引导考生与文本对话,精致简洁。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兼顾科技与人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感性与理性等方面,有利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可梳理出八个核心要义。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做到:确立并增强“三个更”等重要意识;深入探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方式;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中国好教师。  【关键词】全国教育大会 教育改革发展 立德树人 教师队伍建设  一、习近平教育大会重要讲话,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学校教育是国家意志的体现,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最小单位,如何担负起激发生态情感,培养生态意识,践行生态文明的重任?笔者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以“知”为基础,明确“是什么”的问题  若要学生萌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首先要让他们对自然有所理解,与自然产生联结。基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
【摘 要】本文以科学现象教学的学习单为内涵,以五年级下册“我的小桥”一课的学习单设计为例,阐述如何通过提炼“大问题”、构建结构化问题、加强交流思辨、拓展课堂边界四个环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结构化思维、内化问题解决方法、突破学习壁垒,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科学 现象教学 问题意识 学习单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有疑虑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