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坚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运用各种有针对性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反思,谈谈自己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以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将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传统的灌输式指导模式,很难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学习质量与学科成绩自然难以取得明显进步。新时期应有新方法,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重新调整,运用激励性语言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让数学课堂洋溢着浓浓生机。这将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
致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每位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反复推敲整合资源,灵活运用教法,敢于用创新理念培育学生,使其具有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是笔者教学的宗旨。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必要前提。数学教师任何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外部刺激有益于活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影响,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问题,教师单一固化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还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或者厌学心理。如果教师尝试着转换思路,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内在潜能,通过有意识的正向引导增添课堂的动态色彩,那么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势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将随之减轻。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笔者通过回顾奥运会世界男子100米总决赛的画面引出“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放烟花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例如,在设计中先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感受1分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例如,学生说要听一首30秒的音乐,感悟时间;要算五道三年级口算题共用多少秒,先进行小组分工,有的负责完成,有的负责计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一)善于用手表达。数学教材本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简单直观吸收知识。平行与垂直可以用手臂来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也可以用手来表示。例如,手指甲边长大约1cm,甲面大约1cm?,手掌宽度大约1dm。顺时针与逆时针也可以用左右两手运动区分开来。在六年级初学圆的知识时,笔者把两手伸直平举并介绍这就是直径;一只手伸直平举,介绍这就是半径;把食指伸直于头顶上,顺时针划一圈,介绍手指头划过的封闭弧线就是圆的周长;把两手伸直合掌于头顶处,往下垂直再次合掌,介绍两个手臂划过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形象的演示后反复提问,看谁说得快,看谁演得好?整个单元的公式也可以配上动作来生动地提问。例如,知半径求周长,知直径求面积等。这四个名称基本再也不会混淆,生动直观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善于用口表达。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精简的语言往往蕴含了解题思路与步骤。在四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a b)×c= a×c b×c时和乘法分配律逆运算时,学生学得一头晕,教师教得直摇头。经过多次尝试,笔者找到一种让中下生十分容易接受的方法。具体为:首先,介绍最佳拍挡、好朋友,手拉手(2与5,25与4,125与8,让他们熟悉谁与谁可以凑十,经常问他们谁的最佳拍挡是谁?他们会开心快速地告诉你答案。这是为新知打好良好基础的前提做法,然后编成以下顺口溜,边教边说:
告知学生,如25这种“相同数”就像妈妈喜欢跟孩子们捉迷藏,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把她抓出来;把125这个公共数看作妈妈,80和8是两兄弟,妈妈分别拥抱两个孩子。学生听了哄堂大笑,同时也把这知识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找因数这个内容时,出现了一种题目多种题型:1.排队2.装球3.摆长方体,而且它们各有特点,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笔者通过仔细整合,让学生参与判断分析总结出几句有效话语,牢牢记住后就大大减少出错率。如下题:
36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有几种排法?
审题:不可以一字长蛇阵。
把24个小球装入盒子里,要求每个盒子的球数一样,有几种装法?
审题:不能一个盒子装完。
把48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摆法?
审题:长方体的长宽不重复。
在教授六年级求比值和化简比时,许多学生都会把两者的答案混淆。笔者在教学时会先认真区分讲解两者的答案如何做,然后把编成的顺口溜教会学生。“求比值,用除法,写得数” 例:7.5 :1.5=7.5÷1.5=5 ;“化简比,最简比,整数比”例:0.5 :=(0.5×6):(×6)=3 :4。两者经常拿出来作对比,大大降低出错率。还有在简便运算中:456 199=456 200-1;572-298=572-300 2“加多了,要减去;减多了,要赔偿。”多说多用,效果尚佳。六年下册的按比例分配教学,最后要巧加耳熟能详的总结,也可以尽量地降低出错率:“按比例分配,长方形周长÷2,长方体棱长总和÷4,平均数要求总,速度和先求出”。记住了要点,解决按比例分配这类型应用题就驾轻就熟了。 (三)善于用图表达。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数理关系,笔者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熟练地画出解题思路图,快速计算出结果。根据各种题目,提出已知条件求其它量,笔者在日常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画出来的,还美其名曰为“路路通”。
运用这个“路路通”可以解决很多关于这类应用题,知道两数的比,两数的和,求两数分别是多少?或者知道两数的比,两数的差,求两数分别是多少?
另外,分层收费或纳税的应用题往往让很多学生焦头烂额。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画出分层思路图,看图就能编题说出题意。
某超市300元以内打九折优惠,超过300元八折优惠,购物550元,要付费多少元?(上图)淘气妈妈付费382元,你能算出她购物原价是多少元吗?(上图)
计算水电费、电话费、打的费,还有纳税等都是同一类型应用题,多画图多练习就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是让学生活学活用
在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在教学时既要使学生了解“怎样运算”,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运算”,这样就能保证运算的正确性。另外,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条件,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如,灵活运用概念、公式,灵活选择运算途径等等。掌握数学运算的技巧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常规方法与技巧解法的关系。常规方法是基础,而技巧解法是提高。让学生通过练习,有意识地去发现,归纳一些技巧技能。这对于做到运算迅速是十分必要的。如,四年级在教学“2.6 x=11”时,对于优生来说,只要稍会运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就没有任何难度。可对于中下生来说,简直是抓破脑袋想办法也搞不懂。后來,笔者在多次尝试中总结出一个可行的方法,在“2.6 x=11”题目的上面写上1 2=3,圈住求的数,求x就是求2,思考:想求到2,必须要用3-1,所以想求到x,得用11-2.6,通过多次练习和迁移,所有中下生都熟练掌握,出错率为0。这样的方法还能运用到五年级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如,56-5x=11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以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内在潜能,启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这将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建设人才。传统的灌输式指导模式,很难活跃学生的逻辑思维,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学习质量与学科成绩自然难以取得明显进步。新时期应有新方法,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进行课堂教学结构的重新调整,运用激励性语言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让数学课堂洋溢着浓浓生机。这将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
致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每位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反复推敲整合资源,灵活运用教法,敢于用创新理念培育学生,使其具有归纳、总结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是笔者教学的宗旨。
一、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的必要前提。数学教师任何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的认知情况。外部刺激有益于活跃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影响,出现走神、搞小动作等问题,教师单一固化的教学方法、陈旧落后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自学热情,还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或者厌学心理。如果教师尝试着转换思路,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诱发学生内在潜能,通过有意识的正向引导增添课堂的动态色彩,那么小学生的探究热情势必空前高涨,教师的教学压力也将随之减轻。例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笔者通过回顾奥运会世界男子100米总决赛的画面引出“秒”,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直观认识到了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助学生认识了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与倒计时放烟花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了“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因而在教学中,笔者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例如,在设计中先感受1秒,接着感受5秒,最后感受1分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是自由的,学生始终是主动的。例如,学生说要听一首30秒的音乐,感悟时间;要算五道三年级口算题共用多少秒,先进行小组分工,有的负责完成,有的负责计时。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几种能力
(一)善于用手表达。数学教材本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必须善于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简单直观吸收知识。平行与垂直可以用手臂来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也可以用手来表示。例如,手指甲边长大约1cm,甲面大约1cm?,手掌宽度大约1dm。顺时针与逆时针也可以用左右两手运动区分开来。在六年级初学圆的知识时,笔者把两手伸直平举并介绍这就是直径;一只手伸直平举,介绍这就是半径;把食指伸直于头顶上,顺时针划一圈,介绍手指头划过的封闭弧线就是圆的周长;把两手伸直合掌于头顶处,往下垂直再次合掌,介绍两个手臂划过的面积就是圆的面积。形象的演示后反复提问,看谁说得快,看谁演得好?整个单元的公式也可以配上动作来生动地提问。例如,知半径求周长,知直径求面积等。这四个名称基本再也不会混淆,生动直观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二)善于用口表达。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有效精简的语言往往蕴含了解题思路与步骤。在四年级教学乘法分配律:(a b)×c= a×c b×c时和乘法分配律逆运算时,学生学得一头晕,教师教得直摇头。经过多次尝试,笔者找到一种让中下生十分容易接受的方法。具体为:首先,介绍最佳拍挡、好朋友,手拉手(2与5,25与4,125与8,让他们熟悉谁与谁可以凑十,经常问他们谁的最佳拍挡是谁?他们会开心快速地告诉你答案。这是为新知打好良好基础的前提做法,然后编成以下顺口溜,边教边说:
告知学生,如25这种“相同数”就像妈妈喜欢跟孩子们捉迷藏,孩子用最快的速度把她抓出来;把125这个公共数看作妈妈,80和8是两兄弟,妈妈分别拥抱两个孩子。学生听了哄堂大笑,同时也把这知识深深地记在脑海里。
在教授五年级上册找因数这个内容时,出现了一种题目多种题型:1.排队2.装球3.摆长方体,而且它们各有特点,容易混淆,难以掌握。笔者通过仔细整合,让学生参与判断分析总结出几句有效话语,牢牢记住后就大大减少出错率。如下题:
36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人数相同,有几种排法?
审题:不可以一字长蛇阵。
把24个小球装入盒子里,要求每个盒子的球数一样,有几种装法?
审题:不能一个盒子装完。
把48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大长方体,有几种摆法?
审题:长方体的长宽不重复。
在教授六年级求比值和化简比时,许多学生都会把两者的答案混淆。笔者在教学时会先认真区分讲解两者的答案如何做,然后把编成的顺口溜教会学生。“求比值,用除法,写得数” 例:7.5 :1.5=7.5÷1.5=5 ;“化简比,最简比,整数比”例:0.5 :=(0.5×6):(×6)=3 :4。两者经常拿出来作对比,大大降低出错率。还有在简便运算中:456 199=456 200-1;572-298=572-300 2“加多了,要减去;减多了,要赔偿。”多说多用,效果尚佳。六年下册的按比例分配教学,最后要巧加耳熟能详的总结,也可以尽量地降低出错率:“按比例分配,长方形周长÷2,长方体棱长总和÷4,平均数要求总,速度和先求出”。记住了要点,解决按比例分配这类型应用题就驾轻就熟了。 (三)善于用图表达。不管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数理关系,笔者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熟练地画出解题思路图,快速计算出结果。根据各种题目,提出已知条件求其它量,笔者在日常中是这样引导学生画出来的,还美其名曰为“路路通”。
运用这个“路路通”可以解决很多关于这类应用题,知道两数的比,两数的和,求两数分别是多少?或者知道两数的比,两数的差,求两数分别是多少?
另外,分层收费或纳税的应用题往往让很多学生焦头烂额。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学习画出分层思路图,看图就能编题说出题意。
某超市300元以内打九折优惠,超过300元八折优惠,购物550元,要付费多少元?(上图)淘气妈妈付费382元,你能算出她购物原价是多少元吗?(上图)
计算水电费、电话费、打的费,还有纳税等都是同一类型应用题,多画图多练习就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是让学生活学活用
在教学中,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强推理训练,平时练习就要求做到步步有根据、有充足的理由,并注意运算的顺序。在教学时既要使学生了解“怎样运算”,而且要明确“为什么要这样运算”,这样就能保证运算的正确性。另外,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灵活运用条件,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如,灵活运用概念、公式,灵活选择运算途径等等。掌握数学运算的技巧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处理好常规方法与技巧解法的关系。常规方法是基础,而技巧解法是提高。让学生通过练习,有意识地去发现,归纳一些技巧技能。这对于做到运算迅速是十分必要的。如,四年级在教学“2.6 x=11”时,对于优生来说,只要稍会运用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就没有任何难度。可对于中下生来说,简直是抓破脑袋想办法也搞不懂。后來,笔者在多次尝试中总结出一个可行的方法,在“2.6 x=11”题目的上面写上1 2=3,圈住求的数,求x就是求2,思考:想求到2,必须要用3-1,所以想求到x,得用11-2.6,通过多次练习和迁移,所有中下生都熟练掌握,出错率为0。这样的方法还能运用到五年级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如,56-5x=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