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说课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doochild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说教材《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是八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节,是仪器操作.本节课也是这本书关于探究活动的一个小结.学生第一次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从而找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并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科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既是前面串并联电路、电路图、电流表学习的运用,也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与深入,也为下学期电学的学习打下基础,既是结束更是开始.知识目标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2说指导思想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接触物理的时间还不到一个学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还远没有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思维形式.他们比较厌倦教师的单独说教,希望教师创建并设立便于他们观察探究物理现象的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的机会.
  本节课是本书的最后一节,是学生第一次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找到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讲述时以新课标为标准,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为会操作、会分析、并体会探究的七个过程.
  本节课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程序上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盲目的、简单地认识问题上升到有理有据地理解问题,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认识,给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讲述内容时,按照“实验探究”—“结论”—“应用”的程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不露痕迹地按知道思想进行教学,是无意,更是有心.3说教法
  首先,采用讲解法.通过教师提问:电流表正确使用、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学生回答引入新课,并从语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贯穿整节课,是一条穿针的线.
  其次,采用实验探究法.探究的六个环节分别列出,分别完成两次,尤其是猜想环节,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没有猜出的内容教师帮助,在设计环节,语言强调到位,学生动手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既动口(讨论)、动手(画图、操作)又动脑(总结),贯穿始终,体现了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采用讨论法.这个方法贯穿整个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开始猜想到交流、评估.讨论过程中学生自评、互评、师生互评,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体会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放开更是收拢.
  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本节课重点和难点是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对自己动手所做的实验进行评估、交流.培养他们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在讲解探究实验的七大环节时,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淡化难点给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在猜想和假设环节,教师先做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有依据地做出猜想.可能学生猜想很不成熟,也有可能和结论大相径庭,教师绝不能简单否定,一定要设计实验亲自验证一下,也可能学生猜想的不全面,教师鼓励他们猜想,又使学生感到猜想的魅力.在设计实验中,教师分步骤询问所用实验器材,所设计的实验和电路图,简述实验步骤,要求学生边讨论边合作,指向性明确、操作性强.学生不会感到盲目,无从下手.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用动画设计实物图的连接,很好地缓解了第一次接实物图在学生心理上带来的压力.是费时但更见成效.在得到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后,与之对比,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这种对比使学生一方面体会串联电路所带来的成功感,一方面降低了并联电路在学生心理上造成的压力,使学生更加乐意去探究,尤其在接点上,串联选择的点多,并联选择的点少,便于学生操作.串并联电路的对比是对立更是统一.每组学生只做一次实验,全班同学共享数据成果,体现了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提高了学生思维和工作条理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巡视,观察到学生动手能力.如有的组导线较短,他们把两根接到一起;有点组学生用手拿着电流表,这样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有的组实验有些偏差不能恰好得到结论,强调下去找出原因,更加体会和培养了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是协作更是进取.4说学法
  教学中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采用探究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采用讨论法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出结论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评估和交流中,学生自评、师生互评,体现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节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生动鲜明的物理图景及规范有素的操作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教给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鱼更是授渔.
  本节课在学生猜想时适当点拨,在学生讨论时适当予以总结,在实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总结时适当予以拔高.所以,在达到教学目标时,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应用了观察法、实验法、抽象法、逻辑推理法、讨论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高.5说体会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最好的老师.首先对接触物理时间短的学生来说,必须让他们对探究内容感兴趣,从情感上愿意学习.当然,老师必须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对课堂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并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到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情感教学的重要途径,重要结论由学生亲自探究,得出正确结论,不足之处师生共同补充,完善.效果非常显著.6说得失学生头一次体会完整的探究六个环节,再加上要画出六个电路图,连接六个实物图,得出两个实验结论,课堂内容容量非常大,所以,教师首先利用电路图来使学生熟悉实验过程,再把实物图做成动画形式指导学生,使学生不会感到盲目、无从下手,操作性极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得到串并电路电流规律后,得出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每个环好节对比,从而得到结论,节省时间,便于操作.由于课堂时间所限,每个结论只能做一次实验,虽然有些美中不足,却从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精神、科学探究的态度.由冷冰冰的机器到活生生的学生衔接不好,一直担心从机械和学生间频繁走动会造成不太好的效果,结果只注重与机器的交流,阻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进一步交流.第一次探究课教师所引导内容相对较多,学生的活动相对较少,如果这节课的内容分成两个课时,我想探究的六大环节中学生的活动会更多.课上时间所限,实验操作问题及数据的问题只能要求学生下去解决,以后操作中注意课上,没有明确答复,效果不太好.发现问题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改进,便是一种进步.
其他文献
期刊
所谓数学方法就是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过推导、运算与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学生在解决某些类似的问题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造成错误,但如果我们能找出错误的共同点,就可以用一种方法解决一类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数学线性函数y=kx b,k为斜率,而非线性函数中则用k=ΔyΔx来某一点切线的斜率,在物理学中也叫变化率
期刊
物体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学习,既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笔者尝试用函数与图象、等差数列、导数等数学思想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认识这种运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用函数和图象思想认识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有瞬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t=v0 at,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 12at2,其它公式皆为推导式
绿色学校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开放型学校,是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创建绿色学校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开发绿色教育手段、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将环境
本文对it在高考中的六大考点,包括it作代词、it作形式主语、it作形式宾语、it引导的强调句、几个经典句型以及it的固定用法或习惯用法进行了详细总结,以帮助学生掌握该词的用
期刊
期刊
网络的发展为信息的传递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网络环境下如何实施物理教学,笔者以《磁体与磁场》为例进行了尝试,并有幸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会课
期刊
在对一些动态平衡问题或变力做功问题分析时,某些动点或相关物理量与圆锥曲线的规律相符,在做定性分析的时候如能巧妙运用,对解题能有较大的帮助.下面以我们常见的几道题目为例,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例1如图1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A、B点,玩具小娃娃上面带一个小夹子,开始时用夹子将玩具娃娃固定在图示位置,AO段绳水平,OB段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现将夹子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移动后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