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品德教学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tlc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包括品德理论学习、问题分析解决、基本品德建构三项内容和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指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品德核心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小学品德 品德教学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教师们有着不同的做法,这需要核心素养的指引。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求“制定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教师指明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的深度、广度。因而,本文指向核心素养,就小学品德核心素养的养成问题进行探讨。
  一、导入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理论学习意识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秉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将小学品德课堂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经过真实导入后,缩短小学生在课堂中的品德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品德理论知识,也利用真实生活情境,拉近小学生和品德理论学习距离,更容易更好的理解品德知识。借助真实情境的导入,让小学生在情境中学,体验品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基本知识,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教学效果,实现对学生品德核心素养的培养目的。如《农产品的家园》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绿色食品,珍惜农民辛勤劳动,教师专门设计了参观本地的种植基地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蔬菜大棚,去看一看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有日常生活中吃的蔬菜,了解农民的劳作,才换来生活中的粮食,才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然后,带领学生去基地包装场所,认识绿色食品的标志,并让学生到市场中找一找哪些是绿色食品。通过真实情境的导入,让学生明白农产品离不开农民的辛勤劳动,在生活中主动留意,寻找绿色食品,珍惜农民辛勤劳动成果。
  二、设置问题链,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设置问题链,运用知识点的问题链,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和掌握知识,实现品德知识的有效迁移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学生通过逐个突破问题链,实现知识巩固、能力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教学目标,实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核心素养的目标。如《社区的公共设施》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社区各种公共设施的位置和使用情形,并借助社区公共设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自觉爱护公共设施,围绕教学知识点,教师设计“课前谈话-认识社区公共设施-保护公共设施”三个环节,并运用设置问题链的教学方法,以问启思,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养成品德能力,实现品德素养内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平时你除了待在家里,还到哪些地方?”“如果有朋友到你家做客,你会怎样介绍你所居住的地方?”通过这样的问题设置,引出“社区”主题;“在你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公共设施?”“你看到过有人使用这些公共设施吗?”“作为社区的一员,你觉得使用公共设施时需要注意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的交流,让学生认识社区公共设施;“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使用公共设施存在什么问题?”“社区公共设施还有什么遗憾的问题吗?”引导学生描绘社区美景图,提出保护社区公共设施人人有责,学生们在解决问题中迫不及待的想要爱护社区公共设施。
  三、交流社会热点,构建学生基本品德道行
  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以社会热点问题为抓手,为学生制造话题,以交流的方式调动小学生能动性,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进行思维碰撞,锻炼学生品德知识迁移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热点问题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形成正确的三观,对学生构建基本品德道行发挥正面引导。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学生通过交流社会热点,经历一系列的知情意行感知体验,实现品德情感认知升华,为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奠定夯实基础。如《不平静的世界》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抛出“钓鱼岛”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爱国焦点论坛,搜寻相关资料,明白和平来之不易,懂得捍卫祖国统一责无旁贷,也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对钓鱼岛热点问题进行有效讨论,引出日本抢夺钓鱼岛的原因,明白我们现在生活在“不平静的世界中”,要永远居安思危,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和平的可贵,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共建美好家园,激发学生热爱国家的情感。教师最后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评论总结,既提高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认知,也升华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应明确“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的教育问题,通过导入真实情境,设置问题链,交流社会热点,化品德知识为力量,培養学生理论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学生基本品德道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彩平.小学品德课程核心素养刍议——一个实践哲学的视角[J].中小学德育,2016,(09) :9-13.
其他文献
【摘要】 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支持政策作为一项扶贫政策,是以金融支撑作为基础,以贫困人口搬迁、提供贫困人口就业为手段,帮助贫困人口与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但是在现实中,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支持政策落实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以易地扶贫搬迁金融支持的现状为切入点,研究和分析其相关对策。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金融支持 贫困户满意度  一、引言  脱贫致富一直以来是建设小康
对小学语文教学与小学班级管理的结合进行探究。首先,概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其次,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文字练习以及课文表达对班级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
【摘要】体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强身健体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出现的高频词。俗话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免谈。当人们的最重要的需求不再是解决温饱问题开始,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在变化。身心健康是人们常谈的话题。除此之外,伴着对体育教学的深入研究,体育项目除了可以强身健体之外,对人们的精神方面带来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人们常说足球是可以培养团队意识的最佳体
教师想要管理好这些繁琐的班级内容,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的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管理班级。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能提高教师管理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如何进行合唱训练,出现的问题如何更好的解决,就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展开论述。  【关键词】组队 第一层面 第二层面  以群众性为主的合唱训练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因为它是把众多的对音乐近乎无接触的人们组织到一起开展训练,同时,合唱训练又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它充分体现了音乐的多彩性,人们的合作意识、团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更好的理解所学习的知识内容。高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除了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之外,还要能够利用学生的课余生活进行教学。在高中英语互动式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此更好的提升其教学效果。  一、教师在高中英语中的互动教学  (一)注重多媒体的应用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
数学感觉思维是人们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快速动用自己所有经验和知识,在对對象作过总体上的观察分析之后,直接触及事物本质,做出假设,然后再对假设做出检验或证明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主要表现在对数学对象的敏锐洞察,从而直接猜断和总体把握在我们找到解答和证明之前,直觉先已帮助我们对结论或解题思路产生预见然而,在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往往偏重于演绎推理的训练,强化形式论证的逻辑的严密性,忽视了感觉思维在解题中预知导向和
【摘要】音乐教育是小学美育教学的重要组成课程,对环节学生的心理压力,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仍存在于多问题。立足于小学音乐教育,从在音乐教学中出现问题出发,针对如何进行小学音乐欣赏教育对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积极性主动性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音乐教育不够重视,许多学校认为音乐不是考试科目,音乐技术课程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