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的一项根本性建设。本文讨论了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一些措施和办法,认为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建设只有从培养目标、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入手,才能夠使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保证并上一个台阶。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日语专业 建设
外语在外交领域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俄语排名第一,七十年代后盛行英语,日、德、法等语种称之为小语种。小语种人才很受欢迎。因此,小语种的专业建设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小语种专业应加强建设,因为专业建设是教学的重大举措,也是创建名牌高职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日语相关专业,如“商务日语”“应用日语”“旅游日语”等,就其实质来说大同小异。由于日语专业的职业特色不够浓厚,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等,因此,应用日语专业建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建设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建设有特色的日语专业的必要性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提出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可以说这一培养目标契合了对日经济技术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这给中国的外贸带来了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对语言类人才的需求量。在我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当中,日资企业占了一个很大的份额,我国的日资企业已有几万家,尤其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地区,与日本存在贸易关系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从2008年以来,中日关系在经历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后,关系迅速发展,从经贸为主扩展到文化产业、科学技术、教育、艺术、体育和旅游等各个领域。2008年长沙至大阪国际直航航线开通并首航,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开通这条国际航线,是湖南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随着我省的张家界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和我省与日本滋贺县的友好省县关系的建立,这条航线的开通势必会带动日本来湘旅游人数的增加。
由此可见,全国市场的需求和湖南经济发展人才的本土化都使应用日语专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应用日语专业发展正当其时。应用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正好契合了社会对应用型日语人才需求的广泛性以及应用日语人才素质的通识性和复合性,因而应用日语专业招生、就业形势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旺盛的生命力。加强应用日语专业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搞好日语专业建设的途径
(一)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日语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日语师资,大都来源于本科院校的兼职教师,这极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造成了本科教材的翻版、教学模式的套用。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师资建设搞不好,学校的发展必然缺少动力,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那么,如何建设有特色的日语师资队伍,将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引进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36条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建设工作,本着“实力+才干”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招纳有才能、有能力的日语教师。几年前就聘请了陈爱平教授为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陈教授是湖南省高职院校唯一的“双师型”日语教授,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科研能力强。同时具有日语译审职称,曾在人民大会堂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在钓鱼台担任过同声传译。陈教授自从踏进湖外,一心扑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指导的学生获湖南省日语写作比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日语演讲比赛特等奖以及多个二、三等奖。她亲自传帮带,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方向、说课内容等进行指导。2009年成功带领应用日语专业入围通过为省级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项目。
陈教授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创立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三结合”野化训练方式。在她的领导下,应用日语专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的发展后劲。
而且担任主干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都具有不同层次的商贸、旅游和酒店管理、翻译和文秘方向的职业经历,这些来自一线企业的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
2.教师自身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方面军。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倡导“用爱和责任办好教育”,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朴实的话语,体现着高尚的师德。而且学校一直重视日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隔一两年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一定时间或到日本进修,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专业功底深厚,能够承担日语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满足日语专业教学要求。
(二)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结构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为实现培养“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的目标,在课程体系及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一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式结构”。整个课程分为三大部分: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职业技能课程模块。
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中包括:大学英语、英语听力、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职业素质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中包括: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泛读、日语写作、日本概况等专业知识课程。
职业技能课程模块中包括: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秘书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日语等职业技能课程。
应用日语专业是小语种专业,所有的职业技能都是建立在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必须先掌握了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之后才能学习其他的职业技能。此外,职业教育的特点也要求应用日语专业不能拘泥于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必须培养适应职业需要的多方向应用人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将应用日语专业可分为三个方向:翻译和文秘日语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方向、商贸日语方向。学生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向,都必须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这种职业技能必须在课程体系及教学设计上有所体现。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模块的第三大部分就是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开设的一系列职业技能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之后,就能在就业时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三)营造多语言氛围的教学环境
学习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没有日语学习的环境是我们学习日语的最大障碍。在日语学习中必须多渠道构建全面而优质的日语学习环境,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日语学习的环境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唯一一所外语类全日制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外语类专业十分丰富,有英语、日语、韩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同时也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成员,学院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聘请了许多外籍专家,由他们连续5个学期担任应用日语专业的“日语会话”课程和其他语种课程全程的教学工作。他们为外语专业特有的“多语言氛围”和异域文化环境注入了特有的活力。这种多语言的氛围是国内其他高职院校很难拥有的。应用日语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其中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宽口径人才”,而“宽口径人才”指的是掌握两门以上语言的人才,为培养这种“宽口径人才”,应用日语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开设大学英语和英语听力,这种多语言的氛围更能为应用日语专业学生掌握除日语之外的其他语言提供一个优异的语言环境,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宽口径人才”创造条件。
(四)“三结合”的野化训练方式
在人才的训练方式上,湖南外国語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三结合”的野化训练方式,所谓的“野化训练”指的是一种不是将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训练的方式,而是将学生放到企业(包括国内和国外)和行业这个“社会大课堂”进行训练。“三结合”指的是:知识结构与以人为本相结合、校内模拟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内实训与国外实训相结合。
知识结构与以人为本相结合,是指既讲究发展知识结构,又注重发挥个性特长、专业特长的实训。应用日语专业有三大方向:商贸日语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方向、翻译和文秘日语方向。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个性特征和兴趣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向继续学习,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再到相应的企业和行业中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训。
校内模拟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说,既有校内实训,更重视社会实践。应用日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分为语言技能和非语言技能的实训。语言技能的实训主要是在语言实训室,各种实训活动中实现的;非语言技能的实训,则主要是虚拟的实训系统中完成的,如虚拟公司、虚拟酒店、虚拟导游系统等,这种虚拟实训系统较好地克服了校内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然而,应用日语专业决不满足校内实训,还重视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进行训练。为此,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每年会在一定时间让学生参加多种活动,深入企业,让学生在就业实践中得到锻炼。
国内实训与国外实训相结合,是应用日语专业在长期的实践摸索过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训练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实训只局限于在国内找实训基地,而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除了在国内建立了实训基地之外,还与JTB株式会社分社基希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在其日本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采用每年派遣学生去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体现了小语种专业和通用语种专业在实训方式上的不同。这种在国外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人才的方式为高职日语专业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做法,突破了国界的限制,能真正将教学理论付诸于实践,凸显了教学实践性。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通过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促进以培养“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逐步探索出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省级精品专业。
三、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建设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日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高职日语专业的建设中,要花大力气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保证并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马亚琴,陈爱平.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32):84.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09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日语专业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09C1238)。
作者简介:
陈爱平(1953- ),女,江苏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系译审。研究方向:日语翻译。
(责编 张敬亚)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日语专业 建设
外语在外交领域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俄语排名第一,七十年代后盛行英语,日、德、法等语种称之为小语种。小语种人才很受欢迎。因此,小语种的专业建设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小语种专业应加强建设,因为专业建设是教学的重大举措,也是创建名牌高职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日语相关专业,如“商务日语”“应用日语”“旅游日语”等,就其实质来说大同小异。由于日语专业的职业特色不够浓厚,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等,因此,应用日语专业建设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下面,笔者以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建设为例谈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建设有特色的日语专业的必要性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充分考虑市场的需要,提出应用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可以说这一培养目标契合了对日经济技术交流不断扩大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2004年7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这给中国的外贸带来了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对语言类人才的需求量。在我国投资的外资企业当中,日资企业占了一个很大的份额,我国的日资企业已有几万家,尤其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塘地区,与日本存在贸易关系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从2008年以来,中日关系在经历了“破冰”“融冰”“迎春”“暖春”之后,关系迅速发展,从经贸为主扩展到文化产业、科学技术、教育、艺术、体育和旅游等各个领域。2008年长沙至大阪国际直航航线开通并首航,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开通这条国际航线,是湖南省开拓国际旅游市场、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随着我省的张家界旅游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和我省与日本滋贺县的友好省县关系的建立,这条航线的开通势必会带动日本来湘旅游人数的增加。
由此可见,全国市场的需求和湖南经济发展人才的本土化都使应用日语专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应用日语专业发展正当其时。应用日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正好契合了社会对应用型日语人才需求的广泛性以及应用日语人才素质的通识性和复合性,因而应用日语专业招生、就业形势良好,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旺盛的生命力。加强应用日语专业的建设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搞好日语专业建设的途径
(一)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日语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的日语师资,大都来源于本科院校的兼职教师,这极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日语教学,造成了本科教材的翻版、教学模式的套用。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的师资队伍,这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如果师资建设搞不好,学校的发展必然缺少动力,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那么,如何建设有特色的日语师资队伍,将从下面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引进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36条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建设工作,本着“实力+才干”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招纳有才能、有能力的日语教师。几年前就聘请了陈爱平教授为应用日语专业的专业带头人,陈教授是湖南省高职院校唯一的“双师型”日语教授,教学和管理工作经验丰富,职业道德高尚,科研能力强。同时具有日语译审职称,曾在人民大会堂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翻译、在钓鱼台担任过同声传译。陈教授自从踏进湖外,一心扑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指导的学生获湖南省日语写作比赛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日语演讲比赛特等奖以及多个二、三等奖。她亲自传帮带,对青年教师的科研方向、说课内容等进行指导。2009年成功带领应用日语专业入围通过为省级精品专业重点建设项目。
陈教授有强烈的专业意识和清晰的专业建设思路,创立了“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三结合”野化训练方式。在她的领导下,应用日语专业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的发展后劲。
而且担任主干课程教学的兼职教师都具有不同层次的商贸、旅游和酒店管理、翻译和文秘方向的职业经历,这些来自一线企业的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
2.教师自身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是知识传播和创新的重要方面军。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严格考核管理,加强制度建设,倡导“用爱和责任办好教育”,倡导“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朴实的话语,体现着高尚的师德。而且学校一直重视日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不断充实师资力量,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隔一两年到企业一线挂职实践一定时间或到日本进修,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强烈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知识结构比较完善,专业功底深厚,能够承担日语专业多门课程的教学,能够满足日语专业教学要求。
(二)构建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结构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为实现培养“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的目标,在课程体系及教学设计上采用了一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模块式结构”。整个课程分为三大部分: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专业知识课程模块、职业技能课程模块。
职业素质课程模块中包括:大学英语、英语听力、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职业素质课程。
专业知识课程模块中包括:基础日语、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语泛读、日语写作、日本概况等专业知识课程。
职业技能课程模块中包括: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秘书实务、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日语等职业技能课程。
应用日语专业是小语种专业,所有的职业技能都是建立在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必须先掌握了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之后才能学习其他的职业技能。此外,职业教育的特点也要求应用日语专业不能拘泥于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必须培养适应职业需要的多方向应用人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将应用日语专业可分为三个方向:翻译和文秘日语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方向、商贸日语方向。学生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向,都必须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而这种职业技能必须在课程体系及教学设计上有所体现。应用日语专业课程模块的第三大部分就是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开设的一系列职业技能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之后,就能在就业时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
(三)营造多语言氛围的教学环境
学习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没有日语学习的环境是我们学习日语的最大障碍。在日语学习中必须多渠道构建全面而优质的日语学习环境,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日语学习的环境体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是湖南省唯一一所外语类全日制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外语类专业十分丰富,有英语、日语、韩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阿拉伯语等。同时也是“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的理事成员,学院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聘请了许多外籍专家,由他们连续5个学期担任应用日语专业的“日语会话”课程和其他语种课程全程的教学工作。他们为外语专业特有的“多语言氛围”和异域文化环境注入了特有的活力。这种多语言的氛围是国内其他高职院校很难拥有的。应用日语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打造基于日语能力的宽口径、多方向的应用人才”,其中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宽口径人才”,而“宽口径人才”指的是掌握两门以上语言的人才,为培养这种“宽口径人才”,应用日语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开设大学英语和英语听力,这种多语言的氛围更能为应用日语专业学生掌握除日语之外的其他语言提供一个优异的语言环境,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宽口径人才”创造条件。
(四)“三结合”的野化训练方式
在人才的训练方式上,湖南外国語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三结合”的野化训练方式,所谓的“野化训练”指的是一种不是将学生关在教室里进行训练的方式,而是将学生放到企业(包括国内和国外)和行业这个“社会大课堂”进行训练。“三结合”指的是:知识结构与以人为本相结合、校内模拟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国内实训与国外实训相结合。
知识结构与以人为本相结合,是指既讲究发展知识结构,又注重发挥个性特长、专业特长的实训。应用日语专业有三大方向:商贸日语方向、旅游和酒店管理日语方向、翻译和文秘日语方向。学生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职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后,可以根据个人的个性特征和兴趣选择其中的一种方向继续学习,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再到相应的企业和行业中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训。
校内模拟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就是说,既有校内实训,更重视社会实践。应用日语专业的校内实训分为语言技能和非语言技能的实训。语言技能的实训主要是在语言实训室,各种实训活动中实现的;非语言技能的实训,则主要是虚拟的实训系统中完成的,如虚拟公司、虚拟酒店、虚拟导游系统等,这种虚拟实训系统较好地克服了校内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然而,应用日语专业决不满足校内实训,还重视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进行训练。为此,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每年会在一定时间让学生参加多种活动,深入企业,让学生在就业实践中得到锻炼。
国内实训与国外实训相结合,是应用日语专业在长期的实践摸索过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训练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实训只局限于在国内找实训基地,而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除了在国内建立了实训基地之外,还与JTB株式会社分社基希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合作,在其日本公司建立了实训基地,采用每年派遣学生去日本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体现了小语种专业和通用语种专业在实训方式上的不同。这种在国外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人才的方式为高职日语专业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新做法,突破了国界的限制,能真正将教学理论付诸于实践,凸显了教学实践性。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按照“职业岗位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通过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改革;促进以培养“双师”结构教师队伍为重点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逐步探索出富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应用日语专业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省级精品专业。
三、结语
当前高职院校应用日语专业建设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日语应用能力为目标,在高职日语专业的建设中,要花大力气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使应用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得到保证并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马亚琴,陈爱平.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日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考试周刊,2009(32):84.
基金项目:
本文是2009年度湖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应用日语专业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 09C1238)。
作者简介:
陈爱平(1953- ),女,江苏人,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日语系译审。研究方向:日语翻译。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