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的种类及其与碘的显色作用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文献检索和动手实验发现教材中“碘遇淀粉显蓝色”的结论有失偏颇。实验结果表明碘遇淀粉显色与多种因素有关,碘遇直链淀粉变蓝色,遇支链淀粉变紫色,遇混合淀粉则显示蓝与紫之间的混合色。分析了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材(下册)一个演示实验中“碘遇淀粉显色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并对现行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中对碘遇淀粉显色现象的描述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显色反应;淀粉聚合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2–008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下册第79页上有一个演示实验[1]。具体内容如下:
  “实验探究10-1检验食物中的淀粉 分别向面包片、米饭、土豆片和苹果片上滴加几滴碘水,观察现象。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教材接着写道:“上述实验中的几种食物虽味道各不相同,但在与碘水作用时,都呈现蓝色,说明它们均含有一种相同的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淀粉。”
  “碘遇淀粉显蓝色”是生物教材、科学教材和化学教材中一个常见实验。鲁教版教材不用实验室中的淀粉试剂做实验,而以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面包片、米饭、土豆片和苹果片为实验用品。这种活跃课堂气氛、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做法,非常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面包片、米饭、土豆片和苹果片与碘水作用都呈蓝色的”的结论,值得商榷。
  1 影响淀粉与碘的显色因素及原因
  1.1 淀粉的种类
  淀粉是植物体内最为重要的贮藏性多糖,在植物体内如种子、块根、块茎中含量特别丰富。淀粉以淀粉颗粒的形式存在,因植物种类不同而呈球形、卵形、不规则形等形状。
  淀粉除了外形有区别外,淀粉分子的结构也有不同,根据分子结构不同,淀粉还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不仅结构不同,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所以,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有很大的差异。
  1.1.1 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可形成透明的溶液,所以直链淀粉又称为可溶性淀粉。通常大米、玉米、小米、土豆中所含的淀粉大多为可溶性淀粉,但以红薯中含有的淀粉制得的可溶性淀粉质量最好。
  1.1.2 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又称胶淀粉,分子相对较大,一般由几千个葡萄糖残基组成。支链淀粉难溶于水,其分子中有很多非还原性末端,故支链淀粉没有还原性。常见的糯米中,支链淀粉含量很高。支链淀粉中葡萄糖分子之间除以α-(1,4)糖苷键相连外,还有以α-(1,6)糖苷键相连的,所以带有分支。约20个葡萄糖单位就有一个分支,只有外围的支链能被淀粉酶水解为麦芽糖。所以,支链淀粉在冷水中不溶,在热水中会膨胀成糊状。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主要性质列于表1中。
  1.6 淀粉与碘反应的原理
  淀粉与碘反应的本质是生成了一种包合物[4](碘分子被包在淀粉分子的螺旋结构中),这种新的物质改变了吸收光而产生变色现象。另外,碘水中含有KI,也可大大提升其与淀粉显色的灵敏度[5]。
  所以淀粉遇碘究竟显什么颜色,取决于淀粉分子结构等多种原因,例如,有些豆类中所含的淀粉几乎全是直链淀粉,其所配溶液遇碘会显蓝色;糯米中所含的淀粉几乎全是支链淀粉,其所配溶液遇碘会显紫色。其他天然物质中一般既含有直链淀粉又含有支链淀粉,所以其所配溶液遇碘则显示蓝色与紫色之间的混合色(蓝紫色)。
  2 结论与讨论
  2.1 “碘遇淀粉一定显蓝色”之定论常与事实不符
  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中所用的淀粉试剂一般都是从化学试剂商店购买的。而化学试剂商店提供的一般都是可溶性淀粉(其主要成分是直链淀粉),所以做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实验时,看到的现象是碘与淀粉显蓝色。
  但是通过上文分析和实验结论可知,如果用支链淀粉或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混合物配成的溶液做碘与淀粉显色反应的实验时,看到的现象一定不是蓝色,而是紫色或蓝色和紫色之间的混合色(蓝紫色)。
  另外,碘遇淀粉是否一定显蓝色还与淀粉是生是熟、是否糊化有关;还与水的多少、温度的高低、淀粉的聚合度等因素有关。
  由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化学教材和生物教材应以事实为根据,把“碘遇淀粉显蓝色”的定义,改为“碘遇淀粉溶液通常显蓝色或蓝紫色”更符合实际。
  2.2应以事实为依据,正确描述碘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的实验现象
  如果用天然物质做淀粉与碘的显色反应实验时,应以实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结论。例如鲁教版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别向面包片、米饭、土豆片和苹果片上滴加几滴碘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就应以实际看到的颜色为准,千万不能“指鹿为马”。
  参考文献:
  [1]毕华林,卢巍.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79.
  [2]张平,竺际舜.生活中化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75.
  [3]王程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222.
  [4][5]王瑛.淀粉遇碘都显蓝色吗[J].化学教学,2007,(1):75~76.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教学最直接的受益者,在教师教学设计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无论是知识的增长还是思维的变化。文章以“常见结构的认识”为例,总结与反思学情分析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学终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4-0099  教学设计是一项始于课堂教学之前
我敢肯定, 你们每个人都想遇到一个仙女。如果真的遇到了仙女,你们肯定想请她用魔杖点一点,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要说仙女嘛,我可是认识一个。  她是一个真正的仙女, 头发拖到地上,闻起来有玫瑰花的香味。  她总穿着雾一样的裙子,手里拿着魔杖,轻轻一点就是一道星尘。  这个仙女就是我妈妈!  你们肯定认为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你们想错了!  我跟妈妈之间有个问题,就是她工作太多了!要是只有我和妈妈两个
摘要:对苏教版《实验化学》中碘一淀粉显色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淀粉;碘;显色现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7-007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苏教版《实验化学》第57页“拓展课题4-4”中涉及到淀粉与碘显色现象的探究。一般认为,这是一个可以在简单与复杂之间有着广阔游移空间很值得探究的问题。正像教材指出的,“淀粉溶液遇碘后显色的
摘要:随着高中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课堂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如何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初中生进行培养已经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书籍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情景教学做了比较深入的实践与研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内容,能够促进教改的实施。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情境教学
这天早上,小李妹妹背着一个棕色的布袋子。袋子里装着稻米,那是她的爸爸妈妈在大河边的原野上收获的粮食。  小李妹妹飞快地奔跑着,是为了去集市上卖米。小李妹妹跑啊,跑啊……  突然,一只野鸭子飞到她面前。  “小李妹妹, 小李妹妹, 给我点米吧!米能消除我的烦恼。”  小李妹妹是不能浪费米的,她要去集市上卖米,因为爸爸妈妈需要钱。  可是她觉得这只鸭子非常真诚,所以她解开棕色的布袋子,小心翼翼地给了野
在小小的西瓜星球上,住着很多西瓜籽居民,他们都是一颗籽儿一个坑,安安稳稳地住在西瓜星球上。  西瓜籽数量太多了,他们就用数字来命名,最先长出来的那颗西瓜籽叫1,第二颗叫2,第三颗叫3……目前长出来的这颗最小的西瓜籽叫106。  106总是有很多想法,比如今天想去椰子星球上冲浪,明天想要去火龙果星球上攀岩,后天想去坐一趟香蕉月亮船……不过这些探险只是想法而已,因为他从出生到现在,就一直待在自己的瓜籽
漢朝时,湖阳公主十分骄横。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2-000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本文以高中化学选修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部分课例为例,对化学史料的教育价值、教学方式、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进行了探析。    1 巧用化学史。将孤立的概念连续化    在化学史上,化学知识的发现过程中有着丰富的问题情境素材。这些化学知识是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这一过
摘要:以“化学反应”这一学科大概念为统领,提出“化学反应条件”知识框架及其统领下的整体教学思路,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具体知识点与学科大概念、思维方法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中领悟更有普遍意义、具有持久迁移价值的学科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基于课程教材与学情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就“化学反应条件”学习过程与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条件;知识结构;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