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说实话,喜欢写作文的学生并不多,尤其是农村学生,写得好的更是凤毛麟角。
有的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信息贫乏,阅读量少,所以作文选题单一,内容单调,语言贫乏。其实,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学生并不缺少习作资源。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人情、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农家生活,无不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活水。那么如何利用本色生活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
一、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家乡的美丽
炊烟缭绕的晨曦,落日西坠的傍晚,清澈见底的河水,林间清脆的鸟鸣……学生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美丽的大自然就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家乡,亲近大自然。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写的是夏夜农村的田野,诗人把月、鸟、蝉、蛙、景、雨等人们熟悉的形象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个唯美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一种丰收的喜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这首词时,我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学生惊喜地发现词中的美景其实就在身边。我乘机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美。学生兴致盎然,如王新在《池塘月色》中写道:“夜幕降临,我独自散步到池塘边,靠在一棵大树旁,只见月亮照在池塘里映出皎洁的光芒。忽然一只青蛙跳入水中,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小鱼还不肯休息,在水中自由嬉戏。一阵风吹来,树叶相互抚摸发出‘沙沙’的声响。树叶、鱼儿和流水,它们像一个个奇妙无比的琴键,共同演奏出一曲优雅的《池塘小夜曲》。”
瞧,这是多么富有灵性的语言啊!不是留心观察,亲身体会,又何来如此精彩的句子?
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童年的情趣
农村学生的童年自由而烂漫,每个学生的童年都是一串精彩的故事:掏鸟窝、捉蟋蟀、摸鱼、丢书包……这些城里孩子体验不到的生活乐趣,都是他们习作的好素材。如聂磊在《那次我真后悔》中写道:“别看他们当时神气活现的,可到河边还是打怵了,他们用脚试了试,‘咔嚓’一声响,都不敢下去了。我看了,得意洋洋地说:‘你们这些胆小鬼,只会说大话,看我的!’说完,我也往上面踩了一脚,这时只听‘咔嚓’一声,小伙伴们大声对我说:‘快上来,这冰还没有冻结实呢!’我虽然腿也开始发抖,但为了出风头,逞强道:‘看你们那熊样!’我走了几步,没事,胆子更大了,又走了几步,只听‘咔嚓’一声响,脚下的冰碎了,我掉进冰水里,幸亏小伙伴们机灵地用树枝把我拽了上来。好险啊!我成了‘落汤鸡’!真后悔刚才逞能不听小伙伴的劝告。”
三、在与亲人的互动中点燃情感火花
要想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习作,必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我班学生父母大多在外地务工或经商,中秋节前一天,我发现一些平时爱说爱笑的学生变得沉默不语了,原来许多学生的父母不能回家过节,我想此时他们内心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父母说。于是,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爸妈,我想对您说》。当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字呈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心被震撼了!陈刚在《妈妈,我想对您说》中写道:“晚上皎洁的月亮升起来,望着明月,我有些失落,因为妈妈没有回来,当时我真想哭,可是我不能哭,要不然就不是一个坚强的孩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宁波的妈妈此时也一定想我了。妈妈为了养家而辛苦赚钱,我知道回家路费太贵,但我还是非常想妈妈,望着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我默默许下心愿:愿妈妈能回家陪我过节,哪怕一次也好!”
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时,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和父母对话交流,把心中的思念倾诉出来,老师可根据这些信息给学生提供帮助。这样的作文,学生们怎能不爱写呢?
四、在社会实践中唤醒主人翁意识
有了作文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表达。每次练习单元习作前,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组织符合本班实际和作文命题特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时值金秋,农村刚收完稻子、玉米,我便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四周的农田调研。农民伯伯正在烧稻梗、玉米梗,浓烟四起,严重污染了空气,我于是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学生忧心忡忡,情绪激动,纷纷表示要回去劝说家长不要焚秆。这次实践活动后,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如沈泽在《我是环保小卫士》中写道:“我来到田里,见爷爷正准备烧稻梗,便马上阻止,可爷爷不听,我急了,大声说:‘爷爷,不能这样做,老师说过滥烧稻梗,严重污染空气,会造成雾霾天气,人如果经常呼吸这种有毒的空气很容易得病!’我爷爷仍不死心:‘我就烧这一块地,你看别人家不也在烧吗?’我告诉爷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有您不烧稻梗,我才有理由说服别人!’爷爷终于无话可说,把打火机装上了衣袋。我带着自信又向其他家的稻田走去。”
总之,为了让学生爱上作文,我们确实应该读一读语文课程标准,想想“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语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农村的生活,提高“用我手写我心”的能力。
(责编 莫彩凤)
有的教师认为,农村学生的生活单调,信息贫乏,阅读量少,所以作文选题单一,内容单调,语言贫乏。其实,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学生并不缺少习作资源。淳朴的民风、温暖的人情、美丽的大自然、丰富的农家生活,无不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的活水。那么如何利用本色生活让农村孩子爱上作文?
一、在自然风光中感受家乡的美丽
炊烟缭绕的晨曦,落日西坠的傍晚,清澈见底的河水,林间清脆的鸟鸣……学生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美丽的大自然就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作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家乡,亲近大自然。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写的是夏夜农村的田野,诗人把月、鸟、蝉、蛙、景、雨等人们熟悉的形象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构成一个个唯美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一种丰收的喜悦,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教学这首词时,我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学生惊喜地发现词中的美景其实就在身边。我乘机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家乡的美。学生兴致盎然,如王新在《池塘月色》中写道:“夜幕降临,我独自散步到池塘边,靠在一棵大树旁,只见月亮照在池塘里映出皎洁的光芒。忽然一只青蛙跳入水中,水面上荡起一圈圈涟漪。小鱼还不肯休息,在水中自由嬉戏。一阵风吹来,树叶相互抚摸发出‘沙沙’的声响。树叶、鱼儿和流水,它们像一个个奇妙无比的琴键,共同演奏出一曲优雅的《池塘小夜曲》。”
瞧,这是多么富有灵性的语言啊!不是留心观察,亲身体会,又何来如此精彩的句子?
二、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寻找童年的情趣
农村学生的童年自由而烂漫,每个学生的童年都是一串精彩的故事:掏鸟窝、捉蟋蟀、摸鱼、丢书包……这些城里孩子体验不到的生活乐趣,都是他们习作的好素材。如聂磊在《那次我真后悔》中写道:“别看他们当时神气活现的,可到河边还是打怵了,他们用脚试了试,‘咔嚓’一声响,都不敢下去了。我看了,得意洋洋地说:‘你们这些胆小鬼,只会说大话,看我的!’说完,我也往上面踩了一脚,这时只听‘咔嚓’一声,小伙伴们大声对我说:‘快上来,这冰还没有冻结实呢!’我虽然腿也开始发抖,但为了出风头,逞强道:‘看你们那熊样!’我走了几步,没事,胆子更大了,又走了几步,只听‘咔嚓’一声响,脚下的冰碎了,我掉进冰水里,幸亏小伙伴们机灵地用树枝把我拽了上来。好险啊!我成了‘落汤鸡’!真后悔刚才逞能不听小伙伴的劝告。”
三、在与亲人的互动中点燃情感火花
要想让学生写出声情并茂的习作,必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学生“情动而辞发”。我班学生父母大多在外地务工或经商,中秋节前一天,我发现一些平时爱说爱笑的学生变得沉默不语了,原来许多学生的父母不能回家过节,我想此时他们内心一定有许多话想对父母说。于是,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爸妈,我想对您说》。当一篇篇充满真情的文字呈现在我面前时,我的心被震撼了!陈刚在《妈妈,我想对您说》中写道:“晚上皎洁的月亮升起来,望着明月,我有些失落,因为妈妈没有回来,当时我真想哭,可是我不能哭,要不然就不是一个坚强的孩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宁波的妈妈此时也一定想我了。妈妈为了养家而辛苦赚钱,我知道回家路费太贵,但我还是非常想妈妈,望着高高挂在天上的月亮,我默默许下心愿:愿妈妈能回家陪我过节,哪怕一次也好!”
学生写这样的作文时,他们一点也不觉得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在和父母对话交流,把心中的思念倾诉出来,老师可根据这些信息给学生提供帮助。这样的作文,学生们怎能不爱写呢?
四、在社会实践中唤醒主人翁意识
有了作文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表达。每次练习单元习作前,我都会认真钻研教材,领会编者意图,组织符合本班实际和作文命题特点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作文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时值金秋,农村刚收完稻子、玉米,我便利用闲暇时间带领学生到学校四周的农田调研。农民伯伯正在烧稻梗、玉米梗,浓烟四起,严重污染了空气,我于是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学生忧心忡忡,情绪激动,纷纷表示要回去劝说家长不要焚秆。这次实践活动后,学生的作文精彩纷呈。如沈泽在《我是环保小卫士》中写道:“我来到田里,见爷爷正准备烧稻梗,便马上阻止,可爷爷不听,我急了,大声说:‘爷爷,不能这样做,老师说过滥烧稻梗,严重污染空气,会造成雾霾天气,人如果经常呼吸这种有毒的空气很容易得病!’我爷爷仍不死心:‘我就烧这一块地,你看别人家不也在烧吗?’我告诉爷爷:‘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只有您不烧稻梗,我才有理由说服别人!’爷爷终于无话可说,把打火机装上了衣袋。我带着自信又向其他家的稻田走去。”
总之,为了让学生爱上作文,我们确实应该读一读语文课程标准,想想“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些语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农村的生活,提高“用我手写我心”的能力。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