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采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学生读起来容易理解;同时又增添了许多开拓性内容,放眼社会、积极思维、课题研究等内容,这既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趣味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拓展思维和积极性,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生物的兴趣,留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新教材把“系统分析法”、“构建教学模型法”、“取样调查法”等作为实验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新课改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努力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呢?下面就个人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研读新课标、与新课标同行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纲要,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每位教育者认真、真正地领会它的内涵,有创设性地实施它的要求,把新课标从一个单向的、静态的、死气沉沉的理论转变为一个多项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依据。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作为核心任务,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对象,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让新课改伴你同行。
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根据课改要求实行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内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标准答案”,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认知”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为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作为“导演”的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等思维。要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3.按课改要求设计教学
在课程标准中,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如可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这也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相符的。诸如像调查报告、实验设计、模型制作等活动,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4.以典型的实例,深化学生的整体观念
教学中,我们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系统开放的观念。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时,首先让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平衡及人类和所有生物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注重启发学生理解系统的开放性。让学生讨论思考,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系统内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由能量的流通、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交换,彼此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但这个系统是开放式的耗散结构系统,它不但从外界不断获取能量,也不断地消耗着部分能量,物质也被不断分解、化合、转化和利用、循环着,信息被不断交换着,充分表现了该系统的开放性。任何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同化、异化、物质的摄取、利用与排出、能量随物体载体的运动而逐级流动,这些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人类生活在地球的生态大系统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不能去破坏自然,而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而然使学生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深化了整体观念,强化了整体开放意识。
三、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四、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教学
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面对思维各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很难扮演的,要开动脑筋,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五、用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会挫伤差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是漠视、放纵他们,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和质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開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新教材把“系统分析法”、“构建教学模型法”、“取样调查法”等作为实验研究的方法,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新课改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努力让学生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加强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目标下有效的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呢?下面就个人教学经验谈几点认识:
一、研读新课标、与新课标同行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渠道。“加强高中课程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学生生活的联系”“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纲要,从理论到实践,需要每位教育者认真、真正地领会它的内涵,有创设性地实施它的要求,把新课标从一个单向的、静态的、死气沉沉的理论转变为一个多项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依据。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作为核心任务,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实施对象,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活力,让新课改伴你同行。
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1.根据课改要求实行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把内容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标准答案”,只要考试成绩好就行;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与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一概括—认知”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教学理念、授课方式也在发生根本的转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师生互动为教学方式,以教师引导为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作为“导演”的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路引入,利用情境、协作、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质疑、探究、发现等思维。要使学生不拘泥于课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学以致用。
3.按课改要求设计教学
在课程标准中,教会学生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核心理念之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对学生的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如可根据性别、兴趣爱好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小组的交流讨论,使学生之间能取长补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分享交流的机会,这也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相符的。诸如像调查报告、实验设计、模型制作等活动,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4.以典型的实例,深化学生的整体观念
教学中,我们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系统开放的观念。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时,首先让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平衡及人类和所有生物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注重启发学生理解系统的开放性。让学生讨论思考,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系统内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由能量的流通、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交换,彼此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但这个系统是开放式的耗散结构系统,它不但从外界不断获取能量,也不断地消耗着部分能量,物质也被不断分解、化合、转化和利用、循环着,信息被不断交换着,充分表现了该系统的开放性。任何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同化、异化、物质的摄取、利用与排出、能量随物体载体的运动而逐级流动,这些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人类生活在地球的生态大系统之中,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既要改造自然又不能去破坏自然,而要做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而然使学生产生了“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深化了整体观念,强化了整体开放意识。
三、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验创新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学生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四、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教学
课堂教学不再是从外部强制地灌输知识,而是从内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的苦与乐,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再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的充分展现。课堂情境是极为复杂的,面对思维各异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很难扮演的,要开动脑筋,不断根据变化了的情形调整自己的行为,根据自己对课堂各种信息的综合把握,及时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
五、用宽容、唤醒、激励隐性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会挫伤差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是漠视、放纵他们,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纠正。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和质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開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