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因何而朗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m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要与其他多种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要有助于培养语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要有助于促进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关键词]朗读;读导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3-0079-0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纵观当下语文教学,有的老师也很“重视”朗读,课堂上书声朗朗,但学生读得是磕磕巴巴,句读不分,拿腔拖调,老师却放任过度,指导缺位,似乎认为只要学生出声就是朗读。这种朗读目标不明,是无为而读,不是真朗读,是伪朗读。
  那么,语文课因何而朗读?笔者通过教学《田园诗情》获得如下体会:
  一、读为主线,读导结合,感知意境美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只有读,才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像《田园诗情》这样意境优美,文字诗化的课文更需去读。但不能为读而读,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笔者在执教《田园诗情》时,指导学生或为熟悉内容而读,或为感知意境美而读,或为品味词句做铺垫而读,或为想象画面而读,或为展现风采配乐而读,更有突破重点词语时前后文的重组朗读……在引导中,学生读出了綠草原的辽阔无垠、和谐安宁,读出了奶牛的悠然自得,读出了骏马的骠悍强壮,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凡事都要有个度,重视朗读指导,但不能指导过度。一些教师不论什么课文,往往抓住某一段,先是让学生自读,然后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接着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再就学生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读……总之,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读。这种朗读过犹不及,声响情未达,适得其反。
  二、品为关键,读思结合,探究语言美
  吕叔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笔者认为抓关键词句品味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品味关键词句就是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用心灵去倾听心灵,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而这一切的达成则少不了学生的思。思需有疑,笔者在教学中多次设疑激疑。如在无疑处设疑:文本写了荷兰的傍晚美景,是不是写景的文章都要写夜晚的景色呢?再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自然过渡到对荷兰夜晚景色特点的把握上来。再如在平淡处设疑:“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抓住句中“才”字做文章,一个“才”看似平常却奇崛,意味无穷,在上下文的勾连朗读中,学生品出了草原的寂静,品出了动物的自由自在。
  在品味关键词句时,应做足朗读功夫,以读促品,以读促思。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进入文本情境,此时,学生口里读出感觉,心中读出情感,眼前读出画面,品味水到渠成。如果不通过朗读触响学生心中的那根“情”弦,那么学生品味出的“言”就会游离于文本的“情”外,他们的“思”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说为升华,读说结合,创造个性美
  语文的本色是什么?就是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引导学生听说读写,其最终目的是用语文,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随文练说就是其最佳途径。教学中应遵循课文的情感脉络以及文体特点,找准生长点,把说与写的训练融入课堂,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同时展示自己的语言积累,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其反过来也是对文本语言的再一次深入地品味。在教学《田园诗情》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充分与文本、作者展开情感与心智交流,在感受了奶牛的神态各异后,设计了说话训练:你能再模仿说一句吗?“还有的奶牛回过头来哞哞地叫,仿佛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吃饱了鲜草的奶牛静卧在草地上舒展四肢,显得惬意自得。”……这样富有个性的表达层出不穷,既丰富了文本内容,也内化了语言。课尾,笔者示范了自己撷取文本语句创作的小诗,让学生模仿练写。课后作业则设计了说话训练“我来自牧场之国”,引导学生角色置换,浸润到文本中,浸润到意境中,学生练说精彩纷呈。通过这一系列的说写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语文课上的朗读不但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只有当朗读在性质上从属于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才能以自己的生命律动去叩问、探究文本的生命律动,才能与文本、作者达到某种程度的契合。唯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感品质,提升言语品位,提高审美、感悟、表达等诸多能力。
  (责编 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开设“谈天说地”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学得实,用得活的一条好途径。  [关键词]口语交际 谈天说地 畅所欲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9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的倾听、
[摘 要]在中低年级的统编教材中,儿童诗占有较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应重视儿童诗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从想象入手,让学生读童诗、赏童诗、写童诗,从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的提升,思想情感得到感染熏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童诗教学;想象;童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34-01  儿童诗是指以
[摘 要]《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教材。教学这篇文章,要找到童话教学的永恒基点:置身儿童视野,牵手童话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立足童话——以文学的方式把握童话;活化童话——以儿童的视野品味童话;超越童话——为心灵的成长提升童话。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进童话,体会文本言与意的统一,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儿童视野 童话教学 视野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都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词语,这两者并不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根据教学需要,把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体验。一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学生潜心会文;二是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发表看法;三是尊重学生的多元看法,提升学生的认识知程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独特体验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对话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教学效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在品读句子中展开对话;在咀嚼关键中展开对话;在合理拓展中展开对话。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对话 阅读品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7-071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
[摘 要]《注意说话的语气》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教学这一内容,教师要认真领会编者意图,前后联系,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式;要创设交际语境,引导学生开展交际实践,教给学生交际的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获得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情境;交际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下水”。“下水”即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写作的过程,并按照作文的规律逐步完成命题、选材、提纲、初稿、修改等步骤,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读写结合 分散指导 下水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80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摘 要]反馈语具备客观评价、积极反馈、停顿间歇、引导深入等多项功能。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课堂反馈语,不仅能够发挥语言本身的信息传播功能,还能引领训练与熏陶学生情感。不同类型的反馈语有不同的作用。牵引型:行为提示,阅读为本;刨根型:再度挖掘,深化理解;桥梁型:适时汇总,融会贯通;重构型:语义重复,以一带多;肢解型:抓稳落脚,各个击破;支架型:提挈方向,助生一臂;马鞭型:穷追不舍,至于完善;阳光型:安
[摘 要]“微型活动”实践性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是贯通知识的重要途径。而对活动的描写,则可通过三种方法进行:展示自我法、关注他人法、点面结合法,抓住当时人物的一些动作,并适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体验。  [关键词]微型活动 点面结合 展示自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2-076  设计理念:  秋季学期本班开展了多项班级“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刺激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度,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文字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日记的形式灵活,内容多以日常所见为主,也可以抒发心中所感,比较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坚持日常的日记写作,既能锻炼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能力,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