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来源 :南北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语文学科的定义,在教育界存在很多争议。20世纪50年代人们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90年代开始重视“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那么高中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教师又该如何找准二者平衡点?本文就将对此进行论述分析。【关键词】高中语文 工具性 人文性 人文同行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5.019 语文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从原始社会的“口耳相传”“与生活教育密切相关”到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从1912年的“中国文学”到1949年正式定名为的“语文”学科。语文的内涵与定义一直在随时代发生着细微的变化。关于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有多种解释和说法:有“工具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人文性”的多种观点。但表现最为突出的还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下面就将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过度、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偏颇、“工具”与“人文”同行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过度
  什么是语文?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这样说:“口头说的是语,书面写下来的是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二者联系在一起就是语言”。他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人们思考的工具、说话的工具、表达思想、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谋生工具”。就当时盛行的国文教学来讲,陶行知鲜明地指出语文就是人们用来学习国文的“工具”。后来我国的张志公也继承了陶行知的“工具论”。他认为语文就是人们用来学会字词、充当话语的生活工具。“工具论”从一开始提出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它的存在是有很大的科学依据与语文理论的。诚然,无论是古代的“言文”、“古文”教学,还是今天的“白话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都从一定程度教会了学生认识语文中的“字词句篇”、“文义情感”,语文确实在实践中被当作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与语文的不断革新,有些人对“工具性”提出了过度的引申、或是将语文学科局限于“工具”二字的“城墙”内。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具体的表现有:一些语文教师以高中课程学习时间紧张为借口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孩子们“刻板”的去学习语文学科。我们肯定语文的“工具性”,但不代表语文的学习只能是“工具性”的。特别是高中语文的学习本来就比较深奥、理解性较强,课本大都要求学生对写作背景、时代特点有深入的了解,能细致深入的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这些客观明确的要求都决定了高中语文的学习要将“工具性”融于其中(因为我们需要理解课本的基本知识:比如字词、注释、言文翻译等),但绝不能将“工具性”奉为信条。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偏颇
  关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从提出到现在,从理论到实践一直都有两种对立面存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20世纪90年代人们针对过度重视工具性而导致的“刻板教学”而提出的。它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另一个基本属性:语文是一门注重情感教育、启发人心灵、陶冶人性情、提升人品格与审美意识的人文性学科,这在语文的发展史上是有很大的进步的。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讲授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不光要用“工具”让学生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还要让学生明白先写“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再写“应该怎么做”,做后才解锁“梦想是什么”的倒装顺序是为了激发鼓励全世界的黑人同胞们明白自己的处境、用情理并进动员他们起来争取“民主与自由”“公平与法治”。再用美国《独立宣言》中关于人权的话语来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与严峻形势,并感同身受的融入情感去理解馬丁路德金的“梦想”到底意味着什么。课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中国现在实际与身边社会问题表现,谈一谈“最想改变什么的困境,关于这些现象学生的梦想是什么”。这样不仅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懂得了民主、自由、平等、和平的精神内涵,也让学生关心身边大事、将语文所学用于实际并加强了学生与世界的融合程度,培养了他们学习语文所必须“人性”光环与“人文”素养。这是成功的教学案例,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有一部分教师误读了“人文”一词。特别是在当今素质教育不断推行和创新教育大力号召的情况下,有些高中语文教师误读了“新课标”,走进了狭隘的“人文”胡同里。有一则这样的案例:某教授在讲授高中语文的《祝福》一课时,教授先让学生回答:“祥林嫂的死是谁造成的?”有学生说是“鲁四老爷”,有学生说是“祥林嫂自己”,学生们各抒己见,教师便认为自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活跃了课堂氛围。但实际上教师偏见的认为语文的“人文性”就是让“学生自主言论”。这显然是错误的,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得出正确的见解:杀死祥林嫂真正的凶手其实是“封建礼教”的残忍迫害。而且教师在学生一开始没有对课本进行基础的“工具性”学习,就让其思考祥林嫂的死因是不合符教学逻辑与规律的。
  三、“工具”与“人文”同行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二者分离的情况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无论是过度引用“工具性”的呆板学习与练习式学习,还是过于偏颇的理解“人文性”的教学、甚至把语文课上成变异了的政治课、历史课等对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成长都是不利的。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秉持“学习的信念”,不断向前迈进跟上高中语文改革与新目标的进程。我们不仅要有结合学生主体发挥传统的“工具性”观点的扎实语文学科基础的作用,还要同现代开放、多元的教学理念与评价方法来全方位展示语文教育的“人文”热点,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人文”浇灌在学生的每一块心田,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这不仅需要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还需要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以及“工具”和“人文”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整理归纳。“十年树木,百年育人”,高中语文对学生的移情、审美、人格完善、融入世界有着潜在和后发的影响趋势,只有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在实践中摸索方能找到二者的平衡点,做到真正的“人文同行”。
  四、结束语
  教育是一条充满乐趣与困难、宽广与荆棘并存的漫漫长路。行走在语文教育的路上,高中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把握平衡的“工具观”与“人文观”,以“工具”教人知识,以“人文”启迪心灵。
其他文献
本文对CAD/CAPP集成系统中CAPP子系统的研制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该CAPP子系统以成组技术为基础,可以从集成系统的CAD数据库中取得已设计零件的有关信息,亦可单独输入零件图
【摘要】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也是数学整体体系的基础与前提阶段. 所以,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因此,兴趣化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有利于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也是开启小学生数学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和迈向知识殿堂的基石.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兴趣
本文讨论了应用IBMPC/XT(或长城0520)微机辅助设计电视机塑料机箱注射模具型腔型芯的方法。提出了用子图形、编码、菜单等技术输入电视机箱的二维制件图;再根据制件与模具型
【摘 要】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不仅是提升教学质量拿取高分需要重视的问题,也是为学生今后的素质发展而需要迫切思考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注重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以“旧知”促“新知”,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谈了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这个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教学 主体地位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从数学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 具体表现为: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关系建立起联系;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从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 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呢?具体做法如下:  一、在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数感,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有位教育
实验模态分析技术正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极大重视,由于需要复杂昂贵的专用分析设备因而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本文探讨了用普通微机来实现模态分析。在阐述其理论的基础
提出了涂镀层的力学模型并建立了一般理论和分析方法;得到了对于波动内压作用的涂层圆柱薄壳的阻尼特性、涂层应力和涂层与壳体结合应力的解。
本文以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文学翻译档案馆所收藏的葛浩文上世纪80年代初翻译《干校六记》期间与编辑、出版商、作者、学者以及读者之间的83封信件为基础,对葛浩文《千校六记》的翻译过程进行研究。希望这一具体案例能唤起大家对翻译过程的关注和思考。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翻译过程研究可以为翻译评价提供新维度,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素材,为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考。
近年来,我们主要围绕语言官能构造解释某些语法知识领域为何发展迟滞或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普遍认为,由于不同层面语言知识/分析的整合,接口处语言属性内生上比某一领域(句法、音系、语义)的语言属性更为“复杂”。即便在接口内部,接口地位并不平等;有些被认为更复杂、脆弱甚至问题频出。基于近期二语不完全习得和族裔语言习得的实证研究,笔者质疑了当前“某些接口具有脆弱性”的观点,讨论了涉及多重接口的语法属性实例,并揭示了内外接口概念存在的问题。
传统分析模式,如零格分析法、一致分析法以及移位分析法均无法对控制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采用的合并式分析法将特征核查作为控制句中句法成分进行存活和合并的激发机制,将基于非区别性特征的线性化操作作为拼读的依据,从而符合题元准则的要求,并能推演出自然语言位移现象的局域性特征。合并式分析法不仅符合最简句法理论构建的要求,还可以解释包括附加语控制、控制转移、分裂控制、多重拼读式控制等大量现实语料。同时,巴西葡萄牙语中的限定控制以及汉语中的限定控制和非限定控制均可以采用合并式分析法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