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指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鉴定必要的品格和能力。教师如何提高美术的核心素养?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发现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并引导学生运用美术知识进行创意实践。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生实践;感受;发现创造;文化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品格和能力。经过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实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本、教材为本的现象。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导致学生的课堂作业也常常以临摹书本中的美术范例为主,缺乏创意。时间长了难免让学生感到上美术课枯燥、无趣,更是远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以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去写生发现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与问题,让学生觉得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它是有用的,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写生有助于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艺术家创造的冲动和激情要靠什么呢?郭熙《山水画论》中指出只有“观秋云”才能“神飞扬”,只有“临春风”才有“思浩荡”。也就是说只有走进大自然我们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才能激起我们创作的冲动,为我们提供不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自古以来无数的艺术家也就是因为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写生,才能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如: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村山居图》;都是他们长年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才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若我们的学生整天只学习书本上的美术知识,临暮课本上的图片,不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不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久而久之便觉得学习美术是无用的枯燥乏味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除了上好课,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去观察、感受身边美的事物,如:在上《同类色和邻近色》时,我常不用书中的图例来讲解,而是列举他们所使用的书包、茶杯等设计布置所用色彩,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知识是能够改变生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激起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欲望。
二、 写生有助于学生获得“发现美的眼睛”
大自然看似无序的,但出色的画家总能在这无序杂乱的对象中一点一点地把美的东西挖掘出来,去粗存精。并能运用美的规律重新“排兵布阵”描绘出动人心弦的美术作品。这样的能力无不是画家们常年徜徉于山水、泉石而耐心细致的观察、思考生活所练就的本领。如:齐白石画的虾之所以栩栩如生,正是他经过数年的仔细观察、写生,把握它的结构、姿态,运用国画中的笔墨技法经过反复的实践才创造出“高于生活”充满生命力的虾。美术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上美术课时要尽可能地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发现美,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去观察、分析、概况、表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写意花卉》时,在教完中国画笔墨知识、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收集“荷”文化的相关诗词后带着学生到学校操场对面的荷塘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荷花的结构、形态、色彩,这时好奇的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荷花和画中的荷花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时我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原来画家们的画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高度的取舍、概括、联想等手段并结合了自己的文化理解和审美个性所创造出来的。在这样观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自主的表现,这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作品有了新意,有了生活的气息,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作品了。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写生实践中形成了对自己终生发展有用的能力——审美判断能力。
三、 写生有助于学生把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于实际生活
学生常常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都觉得很美,但走进大自然写生时却无从下手,创作时缺乏生活气息或者无从下手。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通过写生实践后他们发现原来画中的山川、树木、动植物等和生活中的形象并不完全一样,而是被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过的,并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的规律重新组合过的。从中才使学生真正理解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正内涵。因此我们要注重写生实践和美术理论、技法的学习相结合,并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反思,这样同学们的写生能力、发现美的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才能与日俱增,他们的审美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当然,在写生实践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又回到书本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手绘线描图像的表达》这课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物体的基本型,然后再让他们运用物体基本型去观察、分析、写生身边的事物,如:筆盒、书本、笔及窗外树木、楼房等,结果发现学生很快地就画出了这些物体的形象。并且也从中发现美术知识是可以为生活服务的,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四、 写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任何有创造性的优秀艺术作品既是扎根于传统又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耐心细致的观察。近代画家李可染说“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功力走出来”,他就是在继承了传统的中国画的笔墨功夫之上,又不断地深入大自然写生,发现山川在逆光下的美,结合了西方素描的表现技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创造出了独特的“李氏山水”,为我们的传统又增加了一座“高峰”。如果一个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关闭在画室里临摹传统,学习画理,不到生活中去聆听窗外的声音,不去体验大自然的美,我很难想象他有创造的激情。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结合自己长期的学习形成的审美倾向、审美情趣和修养去写生实践,去探索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唯有这样我们
的美术教学才有意义,才不会培养出“笨子孙”。同时在写生实践中同学们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他们也渐渐地理解了不同的民族、国家因为文化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美术作品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如通过中国画、色彩知识、立体物象的学习写生实践,同学们在观察、比较中渐渐理解了中国画因为受到了中国哲学、诗歌、书写工具的影响注重诗意的表达。而西方的绘画受到了科学、建筑、物理学、光学、透视学及相应工具材料的影响,更加注重色彩和形体结构的表现。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要冲破教室的围墙,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带着知识、技能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和创造美。真正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愉悦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
作者简介:
张海滨,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写生实践;感受;发现创造;文化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品格和能力。经过多年的新课程改革、培训、实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始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知识为本、教材为本的现象。学生缺少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导致学生的课堂作业也常常以临摹书本中的美术范例为主,缺乏创意。时间长了难免让学生感到上美术课枯燥、无趣,更是远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以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去写生发现与美术相关的知识与问题,让学生觉得美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学好它是有用的,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写生有助于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艺术家创造的冲动和激情要靠什么呢?郭熙《山水画论》中指出只有“观秋云”才能“神飞扬”,只有“临春风”才有“思浩荡”。也就是说只有走进大自然我们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才能激起我们创作的冲动,为我们提供不竭的创作素材和灵感。自古以来无数的艺术家也就是因为热爱生活,深入生活写生,才能为人类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如:宋代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宋李唐《万壑松风图》;元代黄公望的《富村山居图》;都是他们长年深入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才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若我们的学生整天只学习书本上的美术知识,临暮课本上的图片,不和他们的生活环境相联系,不去感受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久而久之便觉得学习美术是无用的枯燥乏味的。因此作为美术教师除了上好课,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美术知识去观察、感受身边美的事物,如:在上《同类色和邻近色》时,我常不用书中的图例来讲解,而是列举他们所使用的书包、茶杯等设计布置所用色彩,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知识是能够改变生活,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激起他们创造美好事物的欲望。
二、 写生有助于学生获得“发现美的眼睛”
大自然看似无序的,但出色的画家总能在这无序杂乱的对象中一点一点地把美的东西挖掘出来,去粗存精。并能运用美的规律重新“排兵布阵”描绘出动人心弦的美术作品。这样的能力无不是画家们常年徜徉于山水、泉石而耐心细致的观察、思考生活所练就的本领。如:齐白石画的虾之所以栩栩如生,正是他经过数年的仔细观察、写生,把握它的结构、姿态,运用国画中的笔墨技法经过反复的实践才创造出“高于生活”充满生命力的虾。美术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教师上美术课时要尽可能地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生活中去发现美,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去观察、分析、概况、表现。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写意花卉》时,在教完中国画笔墨知识、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收集“荷”文化的相关诗词后带着学生到学校操场对面的荷塘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荷花的结构、形态、色彩,这时好奇的学生发现了生活中的荷花和画中的荷花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这时我因势利导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原来画家们的画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了高度的取舍、概括、联想等手段并结合了自己的文化理解和审美个性所创造出来的。在这样观察、分析、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自主的表现,这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作品有了新意,有了生活的气息,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作品了。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写生实践中形成了对自己终生发展有用的能力——审美判断能力。
三、 写生有助于学生把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运用于实际生活
学生常常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都觉得很美,但走进大自然写生时却无从下手,创作时缺乏生活气息或者无从下手。那是因为我们缺乏把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通过写生实践后他们发现原来画中的山川、树木、动植物等和生活中的形象并不完全一样,而是被艺术家高度概括、提炼过的,并通过夸张、变形、装饰的规律重新组合过的。从中才使学生真正理解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真正内涵。因此我们要注重写生实践和美术理论、技法的学习相结合,并通过反复的实践和反思,这样同学们的写生能力、发现美的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才能与日俱增,他们的审美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当然,在写生实践中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又回到书本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比如在《手绘线描图像的表达》这课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物体的基本型,然后再让他们运用物体基本型去观察、分析、写生身边的事物,如:筆盒、书本、笔及窗外树木、楼房等,结果发现学生很快地就画出了这些物体的形象。并且也从中发现美术知识是可以为生活服务的,提高了他们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信心。
四、 写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任何有创造性的优秀艺术作品既是扎根于传统又是来源于对生活的耐心细致的观察。近代画家李可染说“要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又要以最大的功力走出来”,他就是在继承了传统的中国画的笔墨功夫之上,又不断地深入大自然写生,发现山川在逆光下的美,结合了西方素描的表现技法,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创造出了独特的“李氏山水”,为我们的传统又增加了一座“高峰”。如果一个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关闭在画室里临摹传统,学习画理,不到生活中去聆听窗外的声音,不去体验大自然的美,我很难想象他有创造的激情。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结合自己长期的学习形成的审美倾向、审美情趣和修养去写生实践,去探索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唯有这样我们
的美术教学才有意义,才不会培养出“笨子孙”。同时在写生实践中同学们不断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他们也渐渐地理解了不同的民族、国家因为文化的差异所表现出的美术作品也是有着巨大的差别。如通过中国画、色彩知识、立体物象的学习写生实践,同学们在观察、比较中渐渐理解了中国画因为受到了中国哲学、诗歌、书写工具的影响注重诗意的表达。而西方的绘画受到了科学、建筑、物理学、光学、透视学及相应工具材料的影响,更加注重色彩和形体结构的表现。
总之,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要冲破教室的围墙,带着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带着知识、技能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发现美,表现和创造美。真正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可以愉悦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尹少淳.从核心素养到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大变轨[J].美术观察,2017(4).
作者简介:
张海滨,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