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本教育杂志曾这样说过: “教学艺术乃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富于创造性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安排精巧的教学过程,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都属于教学艺术的范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取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晶,是他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对“教学经验”、“教学技能”、“教学技艺”的凝炼和升华。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在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一、课堂导入艺术
理想的语文课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而扣人心弦的导入语如这首交响乐中精彩的引子。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下期《识字四》的学习时,一上课我就说:“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是我们班的猜谜大王。”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猜谜语都来精神了,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争当猜谜大王。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猜谜语。当我念完蜻蜓的谜语时,班上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我趁机提出“夏天,你还能看见哪些小动物呢?”学生争先回答。就这样以猜谜、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课文中要讲的几种动物,使学生对“蜻蜓”、“蜘蛛”、“蝴蝶”、“蚯蚓”等小动物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人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猜谜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朗诵导人法、实验导人法、比较导人法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简练,短小精悍,尽快进人主题。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会精心设计导人语,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二、课堂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达到艺术的境界,应注意四个“美”: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
2,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
3,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
4,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
要做到这四“美”,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我在讲授《欢乐的节日》这篇课文时,采用歌唱加朗读的教法。先用愉悦的歌声向学生们展示这欢乐的节日,使学生仿佛身l临其境,感受六一节带给自己的欢乐。然后又用轻快的声调有激情地朗诵这首儿歌,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情与儿歌的激情融为一体,使学生既领略了儿歌的语言魅力,又体会了六一节的欢乐。
三、课堂沟通艺术
课堂沟通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发情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
课堂上的偶发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发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
有一次,我上四年级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才写完课题,一位调皮的学生就突然大呼起来,边叫还边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先是很恼火,但随即一想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否则课无法上下去,便马上微笑着对他说:“你这样大呼,一定是有什么事对老师说,怕老师听不见,来大胆点告诉我,你想对老师说什么?”这个孩子听我这么一说,马上觉得不好意思,我适时地对他作出引导,一方面表扬他课前能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同时又希望他以后要区分场合,注意遵守课堂纪律。这样的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自尊,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四、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指巧妙地利用具有直观可感性的事物、图形、模型、模式等来描绘抽象知识的原型或者模样的课堂艺术操作。它包括手势、体势形象、口语形象、板书形象、挂图形象、模型教具对象等。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
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jqx和a的关系时,教了学生这样一句顺口溜。“jqx小淘气,见了鱼眼要挖去”这样经过一番口语形象的艺术操作,学生对jqx的特点印象深刻,汉语拼音变得有趣又好学。又如教生字时,为了便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我出字谜让学生们猜,有时鼓励学生自己出字谜,让全班同学猜。如“哭”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还有“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没关门,小口里边藏。这些语词语句生动丰富,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了。
此外,还有手势形象、板书形象等。例如:识字课上,“网”字形体难记,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渔网,学生们看了很感兴趣,“网”字也一下子记住了,这就是板书形象所起的作用。
五、课堂结尾艺术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合部分,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要求结尾能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一个好的教学结尾,一方面能起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开拓视野、净化心灵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让课堂的影响延续到课外,让课堂发挥出更大的效率。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灵活运用,而采取适合的课堂结尾。
例如我在执教《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时,在结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爷爷的手其实就是地球的地心引力,那关于地球你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呢?”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我趁学生兴趣正浓,又建议学生可以就同一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一个或者几个研究小组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很自然地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在这里我就运用了延伸式的结尾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去拓展视野,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眼光引向课外,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
再如我在上一年级的《棉花姑娘》时,把“擂台”请进了课堂。在结课前,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我多次运用“哪个小组读的最棒”,“看看哪一组是朗读冠军”等语言鼓励学生打擂,以此激发他们读的兴趣。这时,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那样入神。每个孩子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已经完全陶醉在美妙的语言之中了。这样的比赛,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卢梭说过: “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教学艺术其实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语文教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
作为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在课堂上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那么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充分地发挥语文课堂的教学艺术。
一、课堂导入艺术
理想的语文课如同一首美妙的乐曲,而扣人心弦的导入语如这首交响乐中精彩的引子。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开端设计和独特性,课堂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
例如我在进行一年级下期《识字四》的学习时,一上课我就说:“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一个谜语,看看谁是我们班的猜谜大王。”一年级小学生一听要猜谜语都来精神了,注意力高度集中,都想争当猜谜大王。我看小同学一个个坐得笔直,就开始猜谜语。当我念完蜻蜓的谜语时,班上的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了答案,我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的注意力又一次集中起来,我趁机提出“夏天,你还能看见哪些小动物呢?”学生争先回答。就这样以猜谜、提问的方式,引出了课文中要讲的几种动物,使学生对“蜻蜓”、“蜘蛛”、“蝴蝶”、“蚯蚓”等小动物记忆非常深刻。这种导人艺术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猜谜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朗诵导人法、实验导人法、比较导人法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像说书人那样,“起讲抓得住人”,简练,短小精悍,尽快进人主题。老师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学会精心设计导人语,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二、课堂语言艺术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达到艺术的境界,应注意四个“美”: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
2,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
3,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
4,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
要做到这四“美”,就要求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例如我在讲授《欢乐的节日》这篇课文时,采用歌唱加朗读的教法。先用愉悦的歌声向学生们展示这欢乐的节日,使学生仿佛身l临其境,感受六一节带给自己的欢乐。然后又用轻快的声调有激情地朗诵这首儿歌,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的感情与儿歌的激情融为一体,使学生既领略了儿歌的语言魅力,又体会了六一节的欢乐。
三、课堂沟通艺术
课堂沟通艺术指教师对事先未估计到的偶发情况善于及时、巧妙、灵活地加以处理,从而收到意外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艺术操作。它是一切教学智慧与机智的艺术结晶。
课堂上的偶发情况是相当复杂的,教师不可能都预料到或防止它的发生。在偶发情况下,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它,以从容的态度面对它,并灵活机智地处理它,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甚至获得比原来预期还要好的效果,这是一种高智慧的艺术。
有一次,我上四年级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才写完课题,一位调皮的学生就突然大呼起来,边叫还边说“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先是很恼火,但随即一想得克制自己的情绪,否则课无法上下去,便马上微笑着对他说:“你这样大呼,一定是有什么事对老师说,怕老师听不见,来大胆点告诉我,你想对老师说什么?”这个孩子听我这么一说,马上觉得不好意思,我适时地对他作出引导,一方面表扬他课前能自觉地预习课文,但同时又希望他以后要区分场合,注意遵守课堂纪律。这样的引导,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维护他们的自尊,又使学生受到了教育。
四、课堂形象艺术
课堂形象艺术指巧妙地利用具有直观可感性的事物、图形、模型、模式等来描绘抽象知识的原型或者模样的课堂艺术操作。它包括手势、体势形象、口语形象、板书形象、挂图形象、模型教具对象等。课堂形象艺术是最直观的艺术,也是最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课堂操作艺术,所以被广泛应用。
例如:为了让学生记住jqx和a的关系时,教了学生这样一句顺口溜。“jqx小淘气,见了鱼眼要挖去”这样经过一番口语形象的艺术操作,学生对jqx的特点印象深刻,汉语拼音变得有趣又好学。又如教生字时,为了便于记忆,提高学习兴趣,我出字谜让学生们猜,有时鼓励学生自己出字谜,让全班同学猜。如“哭”一只狗,两个口,谁遇它,谁发愁。还有“高”,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没关门,小口里边藏。这些语词语句生动丰富,使抽象知识形象化,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了。
此外,还有手势形象、板书形象等。例如:识字课上,“网”字形体难记,我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渔网,学生们看了很感兴趣,“网”字也一下子记住了,这就是板书形象所起的作用。
五、课堂结尾艺术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合部分,一堂完美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更要求结尾能使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堂教学的结尾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结的作用,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炼的作用。它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一个好的教学结尾,一方面能起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智慧、开拓视野、净化心灵的作用,另一方面,能让课堂的影响延续到课外,让课堂发挥出更大的效率。结课的形式与方法很多,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绪灵活运用,而采取适合的课堂结尾。
例如我在执教《地球爷爷的手》这篇课文时,在结课前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爷爷的手其实就是地球的地心引力,那关于地球你还想了解什么问题呢?”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我趁学生兴趣正浓,又建议学生可以就同一感兴趣的问题组成一个或者几个研究小组共同探讨研究,这样很自然地沟通了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语文能力。在这里我就运用了延伸式的结尾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去拓展视野,跳出教材,把他们的眼光引向课外,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
再如我在上一年级的《棉花姑娘》时,把“擂台”请进了课堂。在结课前,我把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我多次运用“哪个小组读的最棒”,“看看哪一组是朗读冠军”等语言鼓励学生打擂,以此激发他们读的兴趣。这时,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而且他们读得是那样专注,那样入神。每个孩子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已经完全陶醉在美妙的语言之中了。这样的比赛,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又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卢梭说过: “要使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学生对你教的课感兴趣,教育的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教学艺术其实并不深奥莫测和虚无缥缈,而是实实在在的目标,一个有追求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一般教学经验的“此岸”,通过实践的积累、探索、创新,达到理想的教学艺术的“彼岸”,去攀摘语文教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