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相应的教育价值追求,即学会学习是学生应具备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等。换言之,就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认同学习是一种享受,并内化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了这一教育价值的有效实现做了一些努力和尝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价值;对策
对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三框题“享受学习”,2011版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的“认识自我”部分提出的教育价值追求是: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主动锻炼个性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一、教育价值能实现吗?带着疑问前行
教材中本框的编写内容呈现的是两个部分:体味学习、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自己对学习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能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然而有多少学生能认同学习是一种享受呢?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从以下学生的作文片段中来看一看:学生甲:“我的成绩总是不好,我想把成绩提高,希望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我再也没有烦恼了。”学生乙:“学习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不是习题,是课文,是阅读,如果你也在为习题而烦恼,多读些有趣的、优秀的书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偶有快感,更多的时候学习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没有让他们体验到享受。他们对“享受学习”能认同和内化吗?教育价值能实现吗?我带着疑问继续前行。
二、教育价值能实现,带着信心前行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应该是学生的生活世界。
本课是谈“享受学习”,那么我在课堂上就让大家先谈一谈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是享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放假休息是享受,有的说在家看电视是享受,有的说玩游戏是享受等。很少有人认为学习是种享受,即使有,其他人也会投去异样的目光。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算一笔账,现在每天扣除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你花在什么方面的时间最多?很明显,大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最多的。我又抛出第三个问题:你花很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是享受,那我们现在每天都要花这么长时间来学习,难道你愿意一直生活在学习的痛苦之中吗?大家都一致表示更愿意沉浸在享受学习之中。
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实现课堂翻转,为引导学生认同和内化“享受学习”作铺垫。此刻,我也收获了信心,相信教育价值定能实现。
三、教育价值有效实现,带着喜悦前行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认同是指在认知、情感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1]内化是在认同的基础上,用意志克服了自己内心的不协调,将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榜样,帮助学生认同和内化“享受学习”。呈现故事《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位老人每天边带着小孙子,边读着《诗经》等古籍。一天,小孙子问爷爷,我也读《道德经》,但是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老人让孙子用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可是一连试了几次都不行。他对爷爷说: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爷爷说,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你看这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的气氛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身与书籍为伴,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就是我国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2]用榜样学习的事例,引领学生认识到学习能帮助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收获学习的成果时,将享受学习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帮助学生认同和内化“享受学习”。我挑选班级中学習习惯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以及各科目学习突出和善于思考的学生,请他们介绍在学习中体验到的美好和快乐,以及享受学习的好方法。如有位学生提到了,家里面有辆自行车是双腿支撑的,我要骑的话停车时就没办法了,所以现在上学骑的自行车是单腿支撑的,停车时很方便,一开始我很好奇,一直有个疑问:“这两种自行车支撑脚不一样,但效果怎么会一样的?”后来在数学课上,我学到了一个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才解开我的疑惑,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和思考,能体验到学习之乐,能够享受学习。很多学生听到这个介绍,第一反应是我也学过,但没这么思考过。用身边同学来现身说法,触摸学生的心灵,能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引领他们认同和内化教材中“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会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将享受学习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本课的设计让学生认同和内化“学习也可以是一种享受,我们要享受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将认知内化为信念,并最终外化为行为,促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同时也沿着勤于反思、乐学善学之路培养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学会自主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伟群.教育心理学·中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鼎宏.师道[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 李琴芳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价值;对策
对于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三框题“享受学习”,2011版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成长中的我”的“认识自我”部分提出的教育价值追求是: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主动锻炼个性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一、教育价值能实现吗?带着疑问前行
教材中本框的编写内容呈现的是两个部分:体味学习、学会学习。
享受学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身体器官、思想意识的作用,使自己对学习产生愉悦、美好的一种体验与感觉,能在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然而有多少学生能认同学习是一种享受呢?
通过课前调查,我们从以下学生的作文片段中来看一看:学生甲:“我的成绩总是不好,我想把成绩提高,希望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我再也没有烦恼了。”学生乙:“学习是一个有趣的过程,不是习题,是课文,是阅读,如果你也在为习题而烦恼,多读些有趣的、优秀的书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偶有快感,更多的时候学习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没有让他们体验到享受。他们对“享受学习”能认同和内化吗?教育价值能实现吗?我带着疑问继续前行。
二、教育价值能实现,带着信心前行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应该是学生的生活世界。
本课是谈“享受学习”,那么我在课堂上就让大家先谈一谈生活中你觉得什么是享受?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说放假休息是享受,有的说在家看电视是享受,有的说玩游戏是享受等。很少有人认为学习是种享受,即使有,其他人也会投去异样的目光。我又抛出一个问题:你算一笔账,现在每天扣除吃饭和睡觉的时间,你花在什么方面的时间最多?很明显,大家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最多的。我又抛出第三个问题:你花很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是享受,那我们现在每天都要花这么长时间来学习,难道你愿意一直生活在学习的痛苦之中吗?大家都一致表示更愿意沉浸在享受学习之中。
课堂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能实现课堂翻转,为引导学生认同和内化“享受学习”作铺垫。此刻,我也收获了信心,相信教育价值定能实现。
三、教育价值有效实现,带着喜悦前行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认同是指在认知、情感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认同实质上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1]内化是在认同的基础上,用意志克服了自己内心的不协调,将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的态度体系。这种态度是持久的,并且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
我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榜样,帮助学生认同和内化“享受学习”。呈现故事《竹篮打水一场空》:“一位老人每天边带着小孙子,边读着《诗经》等古籍。一天,小孙子问爷爷,我也读《道德经》,但是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这样读这些书有什么收获呢?老人让孙子用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可是一连试了几次都不行。他对爷爷说: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爷爷说,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你看这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竹条上面了,这和你读古典书籍一样,你可能只记住了只言片语,它的意思或许你一点儿也不理解,但是在你阅读的过程中,那些文字以及你朗诵的气氛会影响你,会净化你的心灵。后来他一直本着这样的信念,终身与书籍为伴,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他就是我国原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先生。”[2]用榜样学习的事例,引领学生认识到学习能帮助我们从无知走向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更多,收获学习的成果时,将享受学习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榜样,帮助学生认同和内化“享受学习”。我挑选班级中学習习惯和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以及各科目学习突出和善于思考的学生,请他们介绍在学习中体验到的美好和快乐,以及享受学习的好方法。如有位学生提到了,家里面有辆自行车是双腿支撑的,我要骑的话停车时就没办法了,所以现在上学骑的自行车是单腿支撑的,停车时很方便,一开始我很好奇,一直有个疑问:“这两种自行车支撑脚不一样,但效果怎么会一样的?”后来在数学课上,我学到了一个知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才解开我的疑惑,让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生活和学习中善于观察和思考,能体验到学习之乐,能够享受学习。很多学生听到这个介绍,第一反应是我也学过,但没这么思考过。用身边同学来现身说法,触摸学生的心灵,能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引领他们认同和内化教材中“对某方面的知识有强烈兴趣时,自己解决某个问题时,学习中找到志趣相投的同伴时,发现自己的潜能时,我们会体味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将享受学习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信念。
本课的设计让学生认同和内化“学习也可以是一种享受,我们要享受学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将认知内化为信念,并最终外化为行为,促使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同时也沿着勤于反思、乐学善学之路培养学生学习的核心素养,学会自主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张伟群.教育心理学·中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鼎宏.师道[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