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维”视角的高中英语语篇研读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phen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读说明文可以通过三个维度(what 、how 、why)分析,基于这三个新视角,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从而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将文本所要传递的主题及价值内化成学生所能理解的知识。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基于三维研读语篇,以此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三个维度;高中英语;说明文
  【作者简介】陈莉莉,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

一、引言


  高中八本教材中的reading总共40篇,其中说明文有11篇。近五年高考阅读理解五篇语篇中说明文至少一篇,有时甚至多达两篇(2015和2016年的全国一卷D篇和七选五、2014年全国一卷的B篇和七选五)。由此可见说明文文体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对说明文阅读的解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学习成效。但是在现实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的语篇意识薄弱,他们解读说明文语篇的能力低,分析语篇时,只关注词汇,句子,语法等零碎的知识点和文章浅层的信息,无法研读到文章深层的涵义,没有探究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达到这个目的,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本文尝试从三维视角来解读高中英语说明文,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说明文阅读能力。
  所谓三维视角,就是在解读语篇时,从(what 、how 、why)三个维度分析,第一维度(What)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第二维度(why),语篇的深层涵义是什么?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第三维度(how),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为了更好的传递主题意义和文本价值,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语言知识(词汇、语法、语篇、语用)来撰写文章内容。

二、高中英语说明文教学设计分析


  说明文的目的在于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基本结构一般有以时间为序,也有以空间为序的;有从现象到本质的,也有由主到次的;有按工艺流程顺序说明的,也有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说明的,找出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即可以梳理出文本的主线。从三维的视角简化说明文的解读,what:说明的是什么事物,how:运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说明这事物(词汇、语法、语篇、语用),Why:作者的意图。理清文本分析,教学设计也就自然而然的浮现出来。
  笔者以人教版模块二第三单元“WHO AM I”这篇说明文为例,谈谈如何研读这篇语篇。
  1.基于“三维”视角分析语篇。
  (1)聚焦语篇主题和内容(what)。“WHO AM I”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文章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演变历史以及计算机在当今各个领域的运用,依次介绍了1642年计算机的诞生,大约两百年后,计算机的身份变为“分析机”。接着它有了“人工智能”,1936年,计算机被应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语篇通过科普事实的说明,给读者展现了计算机的发展史,留给读者思考计算机发展变化如此之快,未来它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怎么样的。
  Para1:Over time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
  Para2:These changes only become possible as my memory improved.
  Para3:Many new applications have been found for me.
  (2)思考作者写作意图(Why)。作者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的事实性信息和它发展变化如此之快,启发读者思考未来它的发展趋势应该是怎么样的。
  (3)分析作者如何表情达意(How)。“WHO AM I”是一篇科普性的說明文。对于高一学生而言,科普性的说明文内容比较抽象,对文章中的专业术语也往往有畏难的情绪,这篇文章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拟人手法拉近了语篇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文章富有情感,因此理解起来也通俗易懂。作者从两条线索展开叙述:明线:计算机的发展演变历史以及计算机在当今各个领域的运用;暗线:计算机功能、记忆、应用的变化(拟人手法)
  2.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说明文的语篇结构特征及理解语篇传递的计算机发展和应用所表达需要的高频词汇和语言点,因拟人手法需要所使用的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2)形成按时间的先后逻辑关系描述事件和批判性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应用获得计算机发展的文化知识来有效和同伴交流。
  3.课时安排。安排1.5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45分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阅读任务,第二课时(20分钟)学生对文中的“My goal is to provide humans with a life of high quality”进行思考、小组合作评价并分享观点。
  4.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学习能力强,50%的学生预习习惯已经形成,35%正在培养,100%的学生接触过电脑,35%学生对计算机领域感到兴趣,能够提前在21世纪英语报电子版了解人工智能。
  5.教学过程。
  (1)基于语篇,培养学生预测能力。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title. Predict what the reading passage is about?
  Who am I ?
  设计意图:预测能力。培养学生看的技能,发展学生的预测能力,进一步启发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话题产生兴趣,以此产生阅读期待。
  (2)深挖语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体裁及结构。
  Theme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翻译已经成为国际合作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工具,对译者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语言翻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本文着重阐述计算机辅助翻译对翻译质量的积极和负面影响及如何利用它以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质量;积极;负面;影响  【作者简介】朱俊,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在信息化时代,译者单凭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知识储备和查阅词典和文献的严谨态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初中的教学理念逐渐的发生变化,对于初中英语教学,听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听力教学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初中英语的考试成绩,因此,当前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注重听力能力的训练和提升,英语听力训练越来越受欢迎,而通过英语听力可以提升英语水平,也能够提高学生与外界能够流利的交流与沟通的信心。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任务,从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效果。任务型
【Abstract】We all know that oral practice plays an very important part in EFL. While make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oral practice is inevitable and normal. Using Error analysis to analyse errors which w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全面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逐渐成了现代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信息技术早已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其优势也越来越受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关注。其中,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两极分化现象比较普遍,而本分则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探究运用信息技术强化英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词汇;初中学生  【作者简介】张云霞,甘肃省定西
【摘要】英语素质拓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主体验给予了重点强调,对学生各项英语能力的提升非常关键。因此,本文针对素质拓展对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价值做出了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素质拓展;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郑敏丽,王冬,海口经济学院。  本文对于素质拓展进行的探究,为英语素质拓展,与传统课程当中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区别,具体来说便是院校在常规授课活动之外,为学生营造的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互动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被普遍运用,在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增进师生间的感情,便于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实现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发挥出英语学科的最大作用。本文通过论述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来探究互动教学模式如何在应用型高校英语教学中
【摘要】思维导图的别名又叫心智导图,顾名思义是一种把人的思维形成图形的工具。因其独有的发散性特点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其方法是以一个关键词为中心,延伸出许多与此内容相关的新的想法、任务和逻辑,从而有效促进英语阅读的学习和记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生动形象的导图,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学习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
【摘要】小学英语作为小学生刚刚接触陌生的语言科目,缺少丰富的语言环境,因此学习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词汇教学开始,逐渐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使用熟悉的知识去开展英语学习。通过自然拼读法的引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提升,满足新时期教学要求,实现良好教学实效。本文首先简述了自然拼读法在英语教学中重要应用意义,并具体阐述了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策略探究
1. Introduction  Advertising language is loaded with abundant information and enticements to stimulate customers’ purchasing desire.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int advertising language based on the
【摘要】本文介绍了荷兰社会语言学家扬·布鲁马特(Jan Blommaert)为代表的欧洲社会语言学派提出的“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并以其核心概念之一的“移动性”为理论基础,以上海市双语公共路标为例研究并探讨了中英两种语言符号的移动潜势以及和使用者的关系,借此分析了上海市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均衡程度,并为本地公共路标语言标注的修改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公共路标;移动性;移动潜势;全球化的社会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