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中的开始环节,也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重要一环。课堂导入虽然只是几分钟的工夫,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一直走在如何设计好导语的探索之路上。
关键词:导语;价值;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79-1
一、导语的价值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讲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精彩的导入语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尽快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则处于这门艺术的聚焦之处。
二、导语设计遵循的原则
1.联系性原则
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的。要以旧知识为前提,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迁移。
2.适应性原则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导入语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3.新颖性原则
小学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导入所用的材料与教材的类比点越少,越新颖,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而导入语要新、奇、异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入语的设计
1.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如笔者在教学《团结力量大》时,拿出一把筷子,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把筷子,看出现什么后果。同学们兴致颇浓,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但无论另一位同学怎样使劲,甚至台下同学帮忙,那一把筷子仍完好无损。这时教师说道:“为什么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不易折断?”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团结力量大。随即,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团结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便被激起来了。
2.故事导入
小学生对故事的喜爱总是超出你的想象。故事是最好的开始。在讲《哪吒闹海》时,笔者从哪吒出生讲起。这个故事饶有情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后,笔者这样导入:“想认识这样的哪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哪吒闹海》。”
3.用诗歌导入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上《春》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充满感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老师又问:“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门泊东吴万里船。”接下来,于老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中写到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的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于老师的导入,不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沉浸在春天优美的诗情画意之中。
4.用音乐导入
悠美动听的音乐从来就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学和音乐艺术也从来都是息息相通的。比如,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笔者先放一段这首歌。同学们一下子被拉进了氛围,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这无疑为学生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提供了氛围。
5.悬念导入法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不过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厉害,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便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泛学习,长期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在课堂导入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鲜活的大世界来。
关键词:导语;价值;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79-1
一、导语的价值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讲过,教学“尤宜致力于导”,精彩的导入语能迅速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尽快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目标;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则处于这门艺术的聚焦之处。
二、导语设计遵循的原则
1.联系性原则
语文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围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可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而离题万里。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每一堂课,自始至终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来展开。所以,教师的导入设计必须符合教学目的。要以旧知识为前提,温故知新,使导语的内容与新课的重点紧密结合,揭示出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旧知识通过新授加以迁移。
2.适应性原则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好的导入应该具有明显的针对性,要从学生的家庭生活环境,社会生活阅历、文学艺术修养、接受心理水平出发。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导入语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有的放矢。
3.新颖性原则
小学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较差,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心理学研究表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导入所用的材料与教材的类比点越少,越新颖,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人。因而导入语要新、奇、异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导入语的设计
1.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心理学家认为,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一个好的游戏导入能最大限度地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的知识。如笔者在教学《团结力量大》时,拿出一把筷子,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把筷子,看出现什么后果。同学们兴致颇浓,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但无论另一位同学怎样使劲,甚至台下同学帮忙,那一把筷子仍完好无损。这时教师说道:“为什么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不易折断?”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团结力量大。随即,教师因势利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团结的课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便被激起来了。
2.故事导入
小学生对故事的喜爱总是超出你的想象。故事是最好的开始。在讲《哪吒闹海》时,笔者从哪吒出生讲起。这个故事饶有情趣,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故事讲完后,笔者这样导入:“想认识这样的哪吒吗?今天我们来学习《哪吒闹海》。”
3.用诗歌导入
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上《春》这一课时,一开始就充满感情地说:“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自古以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来描绘春天,杜甫有一首《绝句》,同学们还记得吗?”学生齐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于老师又问:“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呢?”学生又齐背:“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门泊东吴万里船。”接下来,于老师因势利导启发说:“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春》中写到的山、水、草、树、花、鸟等景物的姿态、色彩,你们注意到了没有?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的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于老师的导入,不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而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沉浸在春天优美的诗情画意之中。
4.用音乐导入
悠美动听的音乐从来就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文学和音乐艺术也从来都是息息相通的。比如,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笔者先放一段这首歌。同学们一下子被拉进了氛围,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这无疑为学生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提供了氛围。
5.悬念导入法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烈,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不过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厉害,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便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做生活的有心人,广泛学习,长期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才能在课堂导入这个狭小的天地里,创造出一个鲜活的大世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