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始终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作为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根本,以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途径。探索将素质拓展学分与专业课程学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 素质学分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9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始终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学院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我院为例,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院明确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根本,以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途径,传承“厚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发扬国防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良办学传统,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为此,我院从2011年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实践,目前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中素质拓展活动规划、学分认证等工作得到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运用正常、高效,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有效实施并充分发挥了育人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一、着力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各项素质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应成立以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领导组,各系、各班级应成立素质拓展活动认证中心、认证小组,形成院系班三级认证机构。同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管理办法》及《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算细则》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可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团学活动与社会工作等五个模块,按照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分层规划、分级设计”的原则,统筹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拓展活动,设置一定的必修学分,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对其在校期间参与的素质拓展活动进行系统认证,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在时间、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素质拓展活动的顺利进行。时间保障上,高职院校可以安排固定时间,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以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场地保障上,高职院校可以用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供必要场所,并做好学生活动场所各种设施的维护工作;经费保障上,素质拓展活动经费和老师的课时酬金应纳入学院预算,每年学校应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学生下拨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院系班三级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固定经费,同时,还应鼓励各级组织和个人募集社会资金用于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四是创造性的开展校园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可有力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如我院按照院级活动品牌化、系级(包括学生团体)活动特色化、班级活动大众化的原则,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专辩论赛、“十佳歌手”比赛、迎新文艺晚会、话剧之夜、宿舍文化创意比赛等一系列院级品牌活动,开展了专业技能竞赛、寝室文化节、手工艺品制作、周末影院等系级特色活动,开展了宿舍体育比赛、大学生演讲比赛、主题辩论会等班级大众化活动等。
二、探索将素质拓展学分与专业课程学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各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二类,明确规定一定的综合素质学分为毕业必修学分,同时,应全面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全面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作用,并积极支持各系按照专业设置,尝试按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去规划和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体系,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拓展活动。
二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及高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尝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提出综合素质学分可以充抵部分课程学分的设想,但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如最高不超过毕业总学分的10%,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有目标的拓展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干事、立业的主动性。
三是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众多用人单位纷纷表示:“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心理素质好、岗位适应能力强。”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的全面实施,一方面可以统筹、规划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全面的院、系、班三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体系,但必须做好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学分的系统认证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拓展自身能力的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按照“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原则,将素质教育工作全面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作用,指导各系按照专业设置,尝试按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去规划和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体系,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拓展活动。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应根据高职专业岗位的职业特质,在深入分析行业发展需要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完善系统化教学模式,我院经过对五千多名学生的教育实践,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同时,该项目应把素质教育和岗位职业特质紧密结合,和区域经济特点、行业文化特征紧密结合,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不断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傅祖栋.高职院校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途径探析[J].消费导刊,2009(05).
[3]魏玫.浅析推行学分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999(04).
[4]梁兆光.学分制方式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论与实践[J].发展,2008(09).
[5]彭艳,张建省,耿丽敏.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
[关键词]高职 素质学分 构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9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适应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始终将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作为学院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以我院为例,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我院明确提出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根本,以构建具有高职特点的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为途径,传承“厚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发扬国防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优良办学传统,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为此,我院从2011年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工作,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实践,目前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中素质拓展活动规划、学分认证等工作得到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运用正常、高效,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有效实施并充分发挥了育人作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一、着力构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织、制度体系建设,保障各项素质拓展活动的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应成立以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领导组,各系、各班级应成立素质拓展活动认证中心、认证小组,形成院系班三级认证机构。同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管理办法》及《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计算细则》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大学生素质教育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可从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专业技能与创新创业、身心健康与文化艺术、团学活动与社会工作等五个模块,按照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分层规划、分级设计”的原则,统筹规划学生在校期间的素质拓展活动,设置一定的必修学分,引导学生全面参与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为载体,对其在校期间参与的素质拓展活动进行系统认证,可以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学生参加各项素质拓展活动,在时间、场地、经费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确保素质拓展活动的顺利进行。时间保障上,高职院校可以安排固定时间,专门用于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以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场地保障上,高职院校可以用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报告厅、大学生活动中心等为学生开展素质拓展活动提供必要场所,并做好学生活动场所各种设施的维护工作;经费保障上,素质拓展活动经费和老师的课时酬金应纳入学院预算,每年学校应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学生下拨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院系班三级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的固定经费,同时,还应鼓励各级组织和个人募集社会资金用于开展素质拓展活动。
四是创造性的开展校园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可有力推动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如我院按照院级活动品牌化、系级(包括学生团体)活动特色化、班级活动大众化的原则,开展了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大专辩论赛、“十佳歌手”比赛、迎新文艺晚会、话剧之夜、宿舍文化创意比赛等一系列院级品牌活动,开展了专业技能竞赛、寝室文化节、手工艺品制作、周末影院等系级特色活动,开展了宿舍体育比赛、大学生演讲比赛、主题辩论会等班级大众化活动等。
二、探索将素质拓展学分与专业课程学分结合起来,形成“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将各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学分分为课程学分和综合素质学分二类,明确规定一定的综合素质学分为毕业必修学分,同时,应全面修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素质教育全面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作用,并积极支持各系按照专业设置,尝试按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去规划和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体系,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拓展活动。
二是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及高专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尝试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提出综合素质学分可以充抵部分课程学分的设想,但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如最高不超过毕业总学分的10%,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高职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并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有目标的拓展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干事、立业的主动性。
三是不断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毕业生供不应求。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以其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众多用人单位纷纷表示:“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心理素质好、岗位适应能力强。”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的全面实施,一方面可以统筹、规划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全面的院、系、班三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体系,但必须做好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学分的系统认证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拓展自身能力的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按照“教育教学一体化、课内课外相衔接”的原则,将素质教育工作全面融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伸的作用,指导各系按照专业设置,尝试按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去规划和设计第二课堂的内容和体系,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专业拓展活动。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学分管理系统,应根据高职专业岗位的职业特质,在深入分析行业发展需要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完善系统化教学模式,我院经过对五千多名学生的教育实践,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同时,该项目应把素质教育和岗位职业特质紧密结合,和区域经济特点、行业文化特征紧密结合,注重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不断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建立起完整的教育体系。其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对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傅祖栋.高职院校构建文化素质教育体系的途径探析[J].消费导刊,2009(05).
[3]魏玫.浅析推行学分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1999(04).
[4]梁兆光.学分制方式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理论与实践[J].发展,2008(09).
[5]彭艳,张建省,耿丽敏.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构建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