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对知识的接受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重点论述创设情境、直截了当、承上启下、联系实际等导入新课方式在中学思想品德课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导入直截了当承上启下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精彩的导入,如同戏剧的序幕,它隐含着戏剧的高潮和结局;又如同路标,它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对知识的接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新课的导入这一环节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本人就思想品德课如何导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希望借此求教于同行们。
一、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使用最广泛的导入法。采用这一方法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思考问题,愉快的进入新课题学习角色。
情境的设置方法也多种多样,诸如音像再现、小品表演、实物展示、回顾历史(故事)等。如在设计《“超越自负,告别自卑”》的导入时,教师事先给出备选事件,如考试失败、运动会成功、家庭变故、朋友吵架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由学生讨论后确定。然后通过学生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明确自负者,自卑者与自信者的区别,选择之后与结果对照引发学生心理与情境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本节新课。为使导课更加完整,我还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自负、自卑、自信的原因是什么?三者有什么区别?又应如何走出自信的误区?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
二、直截了当法导入新课
这里所说的“直截了当”,是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导入新课的一种常见方法,在授完旧知识的情况下,直接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导出新课题。所以不用七拐八弯插入太多关系不大的问题,否则容易弄巧成拙和陷于被动。当然,也不能把“直截了当”与“机械、刻板、生硬”等同起来。因为提出的问题也必须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直截了当的方法导入新课,能使学生较快地抓住问题并切入中心,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它适用于教学内容多但较易理解的内容,或在章节转换这一情况下运用。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第五课讲的是世界文化之旅问题,而第四课讲的是与老師交往问题,上下两课之间的联系较少。因此,在完成第四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直接向学生提出有关节日和差异方面的问题:国外是否和我们有一样的文化传统呢?世界节日文化有什么特点?世界各国的语言有没有优劣之分?如果这些差异不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结果?教师可在展示多媒体并略作横向比较后,引入“世界文化之旅”这一新课题。
三、承上启下法导入新课
同一章节的上下文之间或新旧知识交接往往联系较为紧密。“承上启下”,就是以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通过回顾旧知识来引出新课的问题。“承上启下”的关键是“启”,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设疑”这一环节。在课堂上进行设疑,就是要把沉闷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变单相形的传授知识为双相形的导学活动,因解“疑”而“学”。通过“设疑”,要既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多方联想,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又能使学生悟出什么,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作出某种暗示,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的期待心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提高学生“寻幽探胜”的积极性,为新内容,新知识的教学作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承上启下导入新课,适应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能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顿悟,这对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方式,多运用在同一问题的几个内容之间。
四、联系实际法导入新课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常作为增强说服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理念观点,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实。所以,采用联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显得更为贴切自然。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把握好“实际”,要求教师所列举的事实既能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又能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模糊认识。因此列举事实也不必过多过泛,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原则上点到则止,能达到目的就算大功告成。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遵循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实相联系,使深奥难懂而又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更加趣味性、形象化、具体化,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失为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说服力的一种得力手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于一格,但一定符合初中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多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国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策略[J].学周刊,2012(22):101.
[2] 许伟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74-75.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关键词】思想品德情境导入直截了当承上启下联系实际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强调: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精彩的导入,如同戏剧的序幕,它隐含着戏剧的高潮和结局;又如同路标,它指引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成功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学习,对知识的接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新课的导入这一环节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本人就思想品德课如何导入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希望借此求教于同行们。
一、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法,是初中思想品德课使用最广泛的导入法。采用这一方法时,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创设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去思考问题,愉快的进入新课题学习角色。
情境的设置方法也多种多样,诸如音像再现、小品表演、实物展示、回顾历史(故事)等。如在设计《“超越自负,告别自卑”》的导入时,教师事先给出备选事件,如考试失败、运动会成功、家庭变故、朋友吵架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由学生讨论后确定。然后通过学生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明确自负者,自卑者与自信者的区别,选择之后与结果对照引发学生心理与情境的冲突,激起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从而导入本节新课。为使导课更加完整,我还进一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自负、自卑、自信的原因是什么?三者有什么区别?又应如何走出自信的误区?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情感体验,情不自禁地进入到课堂的学习。
二、直截了当法导入新课
这里所说的“直截了当”,是指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导入新课的一种常见方法,在授完旧知识的情况下,直接向学生提出新问题,导出新课题。所以不用七拐八弯插入太多关系不大的问题,否则容易弄巧成拙和陷于被动。当然,也不能把“直截了当”与“机械、刻板、生硬”等同起来。因为提出的问题也必须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直截了当的方法导入新课,能使学生较快地抓住问题并切入中心,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它适用于教学内容多但较易理解的内容,或在章节转换这一情况下运用。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教材的第五课讲的是世界文化之旅问题,而第四课讲的是与老師交往问题,上下两课之间的联系较少。因此,在完成第四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可直接向学生提出有关节日和差异方面的问题:国外是否和我们有一样的文化传统呢?世界节日文化有什么特点?世界各国的语言有没有优劣之分?如果这些差异不复存在,将会出现什么结果?教师可在展示多媒体并略作横向比较后,引入“世界文化之旅”这一新课题。
三、承上启下法导入新课
同一章节的上下文之间或新旧知识交接往往联系较为紧密。“承上启下”,就是以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纽带,通过回顾旧知识来引出新课的问题。“承上启下”的关键是“启”,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设疑”这一环节。在课堂上进行设疑,就是要把沉闷死板的教学,转变为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变单相形的传授知识为双相形的导学活动,因解“疑”而“学”。通过“设疑”,要既能抓住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多方联想,引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又能使学生悟出什么,必要时教师还可以作出某种暗示,使学生产生“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的期待心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大提高学生“寻幽探胜”的积极性,为新内容,新知识的教学作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承上启下导入新课,适应了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能使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引起顿悟,这对于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导入新课的方式,多运用在同一问题的几个内容之间。
四、联系实际法导入新课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也常作为增强说服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理念观点,大多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文化现象和社会现实。所以,采用联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显得更为贴切自然。联系实际导入新课,关键在于把握好“实际”,要求教师所列举的事实既能与新课内容密切相关,又能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相适应,否则会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产生模糊认识。因此列举事实也不必过多过泛,以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原则上点到则止,能达到目的就算大功告成。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遵循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拉近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将抽象难懂的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实相联系,使深奥难懂而又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更加趣味性、形象化、具体化,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不失为突破教学难点,增强说服力的一种得力手段。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必拘于一格,但一定符合初中生的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多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大幅度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国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策略[J].学周刊,2012(22):101.
[2] 许伟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6):74-75.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