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性课堂是适合学生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课堂。致力于发展学生,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致力于发展教师,让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竹山中学在适性课堂的探索实践中,创设适性课堂的文化环境,推进适性课堂的组织路径,创新适性课堂的评价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关键词:适性课堂;文化环境;组织路径;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73-2
竹山中学历经多年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急流勇进,致力于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目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形成具有竹山中学特色的课堂范式。
和适教育是我校办学基本理念。和适教育的内涵是尚和与适性,尚和就是本着和而不同的思想,汇聚集体智慧、不断调和促进、相互协作、走向和谐;适性意味着适合、适应人的共性和个性,基于学生共性特征,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适性课堂是适合学生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课堂。以三维体系为目标,构建发展学生的一种课堂教学系统(见示图一)。主要包含三个子系统:学生研究系统、课堂操作系统和教学支持系统。以适合学生的“学”为中心,子系统彼此不可分割。学生研究系统以学情调查为基础,制定学思方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操作系统基于友善用脑的理念,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支持系统则以多元的课堂评价为原则,让师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适性课堂是追求“三大目标”:第一是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自选“超市式”的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课堂作为“主阵地”,主动承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主旨要义,以培养“完人”为目标,真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幸福、成才的追求,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第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和个人成就,让教师真正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带来的尊崇。
一、创设适性课堂的文化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将人的压力感减少到最低,并将大脑的潜能发挥地淋漓尽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学习效果与影响是明显的。
1.环境文化,激发学生灵性
通过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良好的通风,醒目的色彩、绿色的植物,以及合适的桌椅等,为孩子创设有益于大脑学习的物理环境。
2.精神文化,激励学生成长
合理利用教室内部墙壁资源,进行班级文化的布置,张贴学生作品,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3.行为文化,和谐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努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推进适性课堂的组织路径
适性课堂将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探讨出多条课堂组织的路径:
1.依据学情调查,科学组建团队
适性课堂学习团队的组建,注重分组的科学性,我们从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三方面进行学情调查,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2.基于学情分析,设计出学思单
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着分层次、有梯度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巧妙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思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以前置性学习,发现提出问题
适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前学生前置性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构建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提倡教师通过三种方式来指导学生尝试学习,一是利用自学导航,二是利用思维导图来课前尝试学习,三是利用书本、网络资源及微课,进行前置性学习。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疑问走进课堂,课堂也变得更加精彩。
4.合作探究点评,生成解决问题
在适性课堂上,每一次团队合作交流一般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组内交流,共享学习收获,生成问题。
第二环节:团队展示,解决认知“盲区”,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班级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训练问题。
組内交流、团队展示、班级探究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循环实施的。
我们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内容,团队内不探究;团队成员交流学会的内容,组际不探究;团队展示学会的内容,班级不探究。
5.梳理巩固提升,延伸拓展问题
传统课堂在新授内容结束后,一般为做练习题,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适性课堂注重通过创设情境,强化问题意识,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个性化表达新知,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在课堂上通过以上多条路径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发展,从而形成独特的适性课堂教学结构。
三、建立适性课堂的评价体系
1.适性课堂的学生评价
适性课堂建立了对学生学习团队的四级评价体系,包括“每日即时评价、每周班级评价、每月年级评价和学期学校评价。”
每日即时评价由任课教师负责,任课教师根据团队和团队个人的表现,通过“加分”或“加星”的方式对团队给予评价,班主任则汇总,对小组团队进行整体评价,记录在“每日评价”栏中。
每周班级评价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根据“每日评价”栏中“星”数和小组团体中个体的表现,评选出班级优秀团队、进步团队、优秀之星、进步之星,在班级荣誉榜中给予展示,同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每月年级评价由年级部负责,年级部对班级产生的优秀团队和管理之星进行的月评价表彰,在年级荣誉榜中给予展示,同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学期学校评价由学校负责,每学期开展适性课堂星级班级评比,评出优秀班级。通过评价促进每一个学习团队的形成,从而让优秀团队成就每一个孩子。 2.适性课堂的教师评价
适性课堂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较以往发生很大变化,要做到以下四点改变:一是改变只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改变只重视课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忽視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三是改变只重视个别“精英”学生,忽视面向全体学生。四是改变只重视对一节课的评价,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学习目标达成的要求;是评价在教师的调度下,学生的全员参与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是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体的点拨和学习小组的激励,更是评价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质疑和对抗,也是评价教师在课堂之外的教学行为。
3.适性课堂的过程评价
在适性课堂的教学管理中,学校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学校对班级、年级、全校三个层面展开多维度评价督导。年级部对各班级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情况和课堂状态每日巡查,督导室对各年级的整体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考评,校长室对全校的适性课堂的成果进行终极评价,并对优秀学生、优秀小组、优秀班级、优秀教师、优秀年级进行表彰。
我校自适性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从最初的“临帖”阶段“学其形”,到“破帖”阶段“学其神”,如今已经到了“出帖”的阶段。老师们先后数百人次走出学校,走出南京,走向全国各地,上课、讲座、交流等;同时新加坡、泰国及全国各地区中小学学校共500余次前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校先后组织或承办了“南京市个性化课堂项目研究高峰论坛”、“南京市前瞻性课堂成果展示活动”、“全国尝试教学教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暨课改论坛”。2012年《中国教师报》以《竹山中学:为课改提供“文本”》为题,对竹山中学课改进行专版介绍,2013年5月《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以《适性课堂: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为题,介绍我校适性课堂的课改经验,还有多篇关于我校课改的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南京教育》等专业杂志。
在和适教育的理念下,适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扩大了我校的影响,使学校由江宁区名牌学校,发展为南京市品牌学校,并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逐渐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现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在考察我校之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竹山中学的教育实践执着于和谐教育,‘尚和’是崇尚以‘和’为核心的世界观,‘适性’是强调以‘中’为核心的方法论。竹山中学的办学理念,追求‘变传统为适性’,课堂呈现辩证思维的张力。适性课堂所体现的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辩证法,课堂教学由此而生机勃勃,举一反三。
适性课堂以‘和’与‘适’为基石,以‘友善用脑’体现教育的自然性,以‘走班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了学生的同时,也成长了教师,成就了学校。”
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必将在适性课堂探索践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为实现和适教育的愿景,砥砺前行!
基金项目:2016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南京市竹山中学“和适教育理念下的适性课堂实践与探索”。本文系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系该校教科室主任。
关键词:适性课堂;文化环境;组织路径;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1-073-2
竹山中学历经多年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急流勇进,致力于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目标,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形成具有竹山中学特色的课堂范式。
和适教育是我校办学基本理念。和适教育的内涵是尚和与适性,尚和就是本着和而不同的思想,汇聚集体智慧、不断调和促进、相互协作、走向和谐;适性意味着适合、适应人的共性和个性,基于学生共性特征,实现学生个性发展。
适性课堂是适合学生人性、自然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课堂。以三维体系为目标,构建发展学生的一种课堂教学系统(见示图一)。主要包含三个子系统:学生研究系统、课堂操作系统和教学支持系统。以适合学生的“学”为中心,子系统彼此不可分割。学生研究系统以学情调查为基础,制定学思方案,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堂操作系统基于友善用脑的理念,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支持系统则以多元的课堂评价为原则,让师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适性课堂是追求“三大目标”:第一是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自选“超市式”的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力的生成;第二,要使课堂作为“主阵地”,主动承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主旨要义,以培养“完人”为目标,真正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幸福、成才的追求,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第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其实现职业的幸福和个人成就,让教师真正享受“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带来的尊崇。
一、创设适性课堂的文化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能够将人的压力感减少到最低,并将大脑的潜能发挥地淋漓尽致,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处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学习效果与影响是明显的。
1.环境文化,激发学生灵性
通过自然的光线、新鲜的空气、良好的通风,醒目的色彩、绿色的植物,以及合适的桌椅等,为孩子创设有益于大脑学习的物理环境。
2.精神文化,激励学生成长
合理利用教室内部墙壁资源,进行班级文化的布置,张贴学生作品,搭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
3.行为文化,和谐师生关系
要求教师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俯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努力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推进适性课堂的组织路径
适性课堂将落脚点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探讨出多条课堂组织的路径:
1.依据学情调查,科学组建团队
适性课堂学习团队的组建,注重分组的科学性,我们从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学习快乐度三方面进行学情调查,按照“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2.基于学情分析,设计出学思单
基于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着分层次、有梯度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巧妙设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思单,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3.以前置性学习,发现提出问题
适性课堂教学,要求教学前学生前置性自主学习,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构建新知的认知、心理储备。提倡教师通过三种方式来指导学生尝试学习,一是利用自学导航,二是利用思维导图来课前尝试学习,三是利用书本、网络资源及微课,进行前置性学习。学生通过前置性学习,带着自己的认识和疑问走进课堂,课堂也变得更加精彩。
4.合作探究点评,生成解决问题
在适性课堂上,每一次团队合作交流一般分为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组内交流,共享学习收获,生成问题。
第二环节:团队展示,解决认知“盲区”,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班级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训练问题。
組内交流、团队展示、班级探究是融为一体的,也是循环实施的。
我们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会的内容,团队内不探究;团队成员交流学会的内容,组际不探究;团队展示学会的内容,班级不探究。
5.梳理巩固提升,延伸拓展问题
传统课堂在新授内容结束后,一般为做练习题,以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适性课堂注重通过创设情境,强化问题意识,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自我构建新知、个性化表达新知,并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在课堂上通过以上多条路径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发展,从而形成独特的适性课堂教学结构。
三、建立适性课堂的评价体系
1.适性课堂的学生评价
适性课堂建立了对学生学习团队的四级评价体系,包括“每日即时评价、每周班级评价、每月年级评价和学期学校评价。”
每日即时评价由任课教师负责,任课教师根据团队和团队个人的表现,通过“加分”或“加星”的方式对团队给予评价,班主任则汇总,对小组团队进行整体评价,记录在“每日评价”栏中。
每周班级评价由班主任负责,班主任根据“每日评价”栏中“星”数和小组团体中个体的表现,评选出班级优秀团队、进步团队、优秀之星、进步之星,在班级荣誉榜中给予展示,同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每月年级评价由年级部负责,年级部对班级产生的优秀团队和管理之星进行的月评价表彰,在年级荣誉榜中给予展示,同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袋。
学期学校评价由学校负责,每学期开展适性课堂星级班级评比,评出优秀班级。通过评价促进每一个学习团队的形成,从而让优秀团队成就每一个孩子。 2.适性课堂的教师评价
适性课堂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较以往发生很大变化,要做到以下四点改变:一是改变只重视知识性目标的达成,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二是改变只重视课堂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忽視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针对性;三是改变只重视个别“精英”学生,忽视面向全体学生。四是改变只重视对一节课的评价,忽视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对学习目标达成的要求;是评价在教师的调度下,学生的全员参与情况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是评价教师对学生个体的点拨和学习小组的激励,更是评价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质疑和对抗,也是评价教师在课堂之外的教学行为。
3.适性课堂的过程评价
在适性课堂的教学管理中,学校特别注重过程性评价,学校对班级、年级、全校三个层面展开多维度评价督导。年级部对各班级的合作学习小组建设情况和课堂状态每日巡查,督导室对各年级的整体实施情况进行阶段性考评,校长室对全校的适性课堂的成果进行终极评价,并对优秀学生、优秀小组、优秀班级、优秀教师、优秀年级进行表彰。
我校自适性课堂教学改革以来,从最初的“临帖”阶段“学其形”,到“破帖”阶段“学其神”,如今已经到了“出帖”的阶段。老师们先后数百人次走出学校,走出南京,走向全国各地,上课、讲座、交流等;同时新加坡、泰国及全国各地区中小学学校共500余次前来我校参观学习。我校先后组织或承办了“南京市个性化课堂项目研究高峰论坛”、“南京市前瞻性课堂成果展示活动”、“全国尝试教学教师培训基地揭牌仪式暨课改论坛”。2012年《中国教师报》以《竹山中学:为课改提供“文本”》为题,对竹山中学课改进行专版介绍,2013年5月《上海教育科研》杂志以《适性课堂: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为题,介绍我校适性课堂的课改经验,还有多篇关于我校课改的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南京教育》等专业杂志。
在和适教育的理念下,适性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扩大了我校的影响,使学校由江宁区名牌学校,发展为南京市品牌学校,并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逐渐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
现任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在考察我校之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竹山中学的教育实践执着于和谐教育,‘尚和’是崇尚以‘和’为核心的世界观,‘适性’是强调以‘中’为核心的方法论。竹山中学的办学理念,追求‘变传统为适性’,课堂呈现辩证思维的张力。适性课堂所体现的是‘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辩证法,课堂教学由此而生机勃勃,举一反三。
适性课堂以‘和’与‘适’为基石,以‘友善用脑’体现教育的自然性,以‘走班教学’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合作学习’培育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了学生的同时,也成长了教师,成就了学校。”
课堂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我们必将在适性课堂探索践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为实现和适教育的愿景,砥砺前行!
基金项目:2016年南京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南京市竹山中学“和适教育理念下的适性课堂实践与探索”。本文系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系该校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