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地方院校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地方院校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的成因,给出了授课教师在转换“弱势群体”中的几点做法: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实施“赏识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保持“拾阶而上”,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 地方院校 高等数学 “弱势群体” 转化
1.问题的提出
所谓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问题实质就是“数困生”问题,它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高校连续扩招,导致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高低分差距加大,致使这一问题在高校中日益凸显出来,地方院校尤其如此,特别是近几年,专业要求课时“压缩”,致使高等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队伍有壮大之势。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学习困难,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而且会导致厌倦学习,最后完全放弃学习,影响学业完成,对校风、学风的建设极为不利。由此可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势在必行,将“弱势群体”转化为“强势群体”的问题已成为实际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弱势群体”的成因
通过对我院2008、2009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情况调查得知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成因与基础教育中“数困生”的成因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中缺少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努力,等等。
3.“弱势群体”的转化
3.1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进入大学缺少了学习的直接动力——考大学,产生松懈心理,加上缺少了家长的监督,课外时间的增多,课程难度增大,不适应大学更为自觉、更为独立的学习方式,开始对学习感到茫然[1],另外高等数学传统教材多年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让人学起来枯燥乏味,给人实际用处不大的假象,从而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而且要备学生。尤其在授课前两周的教学磨合期,教师应通过观察、座谈掌握“弱势群体”成员的第一手资料,在学习目标上、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经济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如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保护、环境问题、管理问题等方面,可以说数学无处不在。另外高等数学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基础。在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高等数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就会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激发出学习动机,把“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消灭在萌芽状态。
3.2实施“赏识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阳光。调查发现,“弱势群体”的成员大部分对数学有畏难情绪,加上缺乏自信,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渐行渐远。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善于鼓励和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就要给予鼓励,使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的赞扬,从而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中有乐,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感觉,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曾教过的一个“数困生”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从小学开始我就有数学恐惧症,见到它我就头疼,多少年一直如此,所以一直没有学好过它,也没有好好学过它,但自从您教我们以来,在课堂上您曾提问过我两次,我居然都回答正确了,我才发现自己不是很笨,慢慢地开始不害怕它了,开始有点喜欢它了。”最后经过努力,这个学生实现脱“困”。
3.3保持“拾阶而上”,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等数学》是大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基础。学好大学数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的知识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要学好它,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连续地听懂每一堂课,从而具有巩固的学习热情,持续地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学数学就好似登一座山,山无论多高多峻,只须看清脚下的路并铺垫好路上每一块台阶,然后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最后定能登越山顶[2]。教师要精心为学生铺好脚下的每一“台阶”,拾阶而上,最终登上数学这座高山。
3.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的课。成功的课堂,与其说教师讲得精彩,不如说学生的感情到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平等、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赞许,努力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阳光的照耀,一定会使学生精神饱满、心情舒畅,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得到老师良好的评价和较高的期望后,就会表现得更好,以报老师的知遇之恩,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转化“弱势群体”的几点做法,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总之,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教师、高校辅导员、家长、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慧卿.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8,(2):15-19.
[2]曹之江.漫谈如何教数学(一).[J].高等数学研究,2005,(6):17.
基金项目:院级教改课题(jg2010051)
关键词: 地方院校 高等数学 “弱势群体” 转化
1.问题的提出
所谓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问题实质就是“数困生”问题,它在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高校连续扩招,导致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高低分差距加大,致使这一问题在高校中日益凸显出来,地方院校尤其如此,特别是近几年,专业要求课时“压缩”,致使高等数学学习的“弱势群体”队伍有壮大之势。种种原因造成了他们学习困难,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而且会导致厌倦学习,最后完全放弃学习,影响学业完成,对校风、学风的建设极为不利。由此可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势在必行,将“弱势群体”转化为“强势群体”的问题已成为实际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弱势群体”的成因
通过对我院2008、2009级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情况调查得知高等数学学习中“弱势群体”成因与基础教育中“数困生”的成因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对数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中缺少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努力,等等。
3.“弱势群体”的转化
3.1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目标,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数学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生进入大学缺少了学习的直接动力——考大学,产生松懈心理,加上缺少了家长的监督,课外时间的增多,课程难度增大,不适应大学更为自觉、更为独立的学习方式,开始对学习感到茫然[1],另外高等数学传统教材多年来一直没有多大变化,让人学起来枯燥乏味,给人实际用处不大的假象,从而失去学习动力,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师不仅要备教学内容,而且要备学生。尤其在授课前两周的教学磨合期,教师应通过观察、座谈掌握“弱势群体”成员的第一手资料,在学习目标上、学习方法上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经济信息时代的广泛应用,如在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保护、环境问题、管理问题等方面,可以说数学无处不在。另外高等数学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基础。在当代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中,高等数学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到高等数学的重要性,就会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激发出学习动机,把“弱势群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消灭在萌芽状态。
3.2实施“赏识教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位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如何、成绩如何,无一例外地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渴望照耀到鼓励、赞许之阳光。调查发现,“弱势群体”的成员大部分对数学有畏难情绪,加上缺乏自信,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渐行渐远。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善于鼓励和帮助他们,给予他们成功的满足,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诱导他们“跳一跳,能摘桃”。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就要给予鼓励,使他们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的赞扬,从而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中有乐,让他们体会到被赏识的感觉,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我曾教过的一个“数困生”在给我的来信中写道:“从小学开始我就有数学恐惧症,见到它我就头疼,多少年一直如此,所以一直没有学好过它,也没有好好学过它,但自从您教我们以来,在课堂上您曾提问过我两次,我居然都回答正确了,我才发现自己不是很笨,慢慢地开始不害怕它了,开始有点喜欢它了。”最后经过努力,这个学生实现脱“困”。
3.3保持“拾阶而上”,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高等数学》是大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不仅是学生掌握数学工具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更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个基础。学好大学数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它的知识结构是一环扣一环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学生要学好它,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连续地听懂每一堂课,从而具有巩固的学习热情,持续地保持主动学习的状态,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学数学就好似登一座山,山无论多高多峻,只须看清脚下的路并铺垫好路上每一块台阶,然后一步一步地拾级而上,最后定能登越山顶[2]。教师要精心为学生铺好脚下的每一“台阶”,拾阶而上,最终登上数学这座高山。
3.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老师,就会喜欢老师的课。成功的课堂,与其说教师讲得精彩,不如说学生的感情到位。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多一些平等、多一些尊重、多一些赞许,努力创造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使课堂的每一个角落都得到阳光的照耀,一定会使学生精神饱满、心情舒畅,从而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得到老师良好的评价和较高的期望后,就会表现得更好,以报老师的知遇之恩,从而调动学习兴趣。
以上是我转化“弱势群体”的几点做法,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效果。总之,要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教师、高校辅导员、家长、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慧卿.新建本科院校本科《高等数学》学习状况调查报告.[J].大学数学,2008,(2):15-19.
[2]曹之江.漫谈如何教数学(一).[J].高等数学研究,2005,(6):17.
基金项目:院级教改课题(jg20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