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展开想象的翅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041294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在赏析诗歌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领悟诗歌的相关知识,逐步提升他们赏析诗歌的能力,他们的语文素养也一定会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诗歌赏析 想象 思维
  诗歌赏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并净化其内心世界,长期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展开想象的翅膀,与学生一道放飞思维。
  一、诗歌的起源
  文学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作品产生于人类的劳动过程之中,它是根据劳动的实际需要而产生出来的,诗歌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古人在集体生活中,依照劳动的节奏,因袭着劳动的呼声便产生了诗歌,劳动的呼声和着高低间歇的节奏便形成了诗歌的韵律。原始音乐、舞蹈、诗歌是三位一体的产物,都源于劳动。
  二、诗歌的情感
  “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他饱和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何其芳同志的这个定义,在国内影响很大。
  1 通過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不同的是,诗歌中的形象,既可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可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或物,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叙事诗,往往在事情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寄寓作者的爱憎。如《木兰诗》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纯朴、勤劳、勇敢、坚强的高尚品质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抒发了古代人民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
  抒情诗,往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杜甫的《春夜喜雨》,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说理诗,即使用诗来讲道理,也要借助形象。刘征的寓言诗《山泉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山泉在入海途中由于贪取财物、追求打扮、迷恋美女和舒适的生活而最终变黑发霉终至干涸的过程,告诉人们:要到达目的地,一定要牢记既定的宗旨,排除一切偏离宗旨的欲念,矢志不渝地奋斗到底。
  诗言志。谈诗词,就要先阅文辞而后沉浸于诗词特有的意境气氛之中,那情趣是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有的像鲜花一样,香溢四方;有的像潮水一般,汹涌澎湃;有的像清泉,明澈清凉;有的像天地,高远辽阔,每首诗歌都有独特的情味。能否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种各具特色的情趣,是讲好一首诗歌的关键。
  2 启发想象,领悟诗歌的意境美。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例如骆宾王的《鹅》,语言形象,文字浅显易懂,如果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让学生读懂这首诗并不难,但如果要他们真正领略诗中的意境,却并不容易。在引导学生赏析时可结合多媒体手段,再现生活场景。“白毛”“绿水”“红掌”“清波”“曲项”“鸣叫”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教学时要使鹅那种怡然、清闲、优雅的姿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可采用诗配画的表现形式进行赏析。“千山”“万径”“飞鸟”“人踪”是何等壮阔的背景,“孤舟”“独钓”置于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的心境又如何呢?他真的是在垂钓吗?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作者真正思索些什么呢?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引入这样的层面,那种赏析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想象是诗人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图景、经验、感觉等融合,调动、联系起来,渗入作者的感情,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和意境的心理过程。一般说来,诗歌更需要想象,因为诗歌的内容凝炼,感情丰富,篇幅短小,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将复杂的社会生活、深沉而抽象的情思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收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艺术效果。
  3 语言精炼。诗歌,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生动,讲究“炼字”、“炼句”,要求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内容。诗歌应该是字字珠玑,应该必求以一语之寡而状世间万态之丰。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既写色彩鲜亮的静态,又写草木萌发的动态,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大地复苏的江南春色。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诗,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都有力地概括了诗的主旨,至今仍广为流传。
  三、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再现诗歌的画面美
  许多优秀的诗词,特别是古诗词,都是意味隽永,形神兼备的无形画。对此宋代诗人张舜民就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请看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飞细雨不须归。”诗中那翱翔自如的白鹭,红艳欲滴的桃花,碧绿流动的春天,往来翕动的游鱼,斜风细雨中忘我垂钓的鱼翁——构成一幅红白相间、青绿相映、动静相和、物我相称的秀丽、惬意的图画。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人生感悟,美术素养,借助线条、色彩,把诗词——语言的抽象符号,通过图画直观表现出来,绘成有形有色、有山有水、有情有趣、情景交融、妙趣横生的画像。此外古诗词中的佳词丽句,更是匠心独运,画意浓浓。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春意盎然图;“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落日图;“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国雪景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原牧歌图等等更是神来之笔,诗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给诗配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悟,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诗人如光灿群星,诗作似浩瀚海洋,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陶冶着中华儿女的思想情操。教师可借助古诗的教学,诱导学生从中开智力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经太《诗学美论与诗词美境》
  [2]周先慎《古诗文的艺术世界》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  【关键词】浅谈 语文 阅读 营造 培养  中学语文是关于语言艺术传授的基础学科,它不像其它学科那
自20世纪初进入老龄化阶段以来,我国呈现出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快、比例大和空巢化等特点,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面对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家庭的保障功能减弱,日渐式微;机构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语文认知能力的初步形成与发展阶段,阅读在学生语文思维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为此,高效课堂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应在教学方法与策略、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增添丰富的生活色彩,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在快乐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会学习的人。  一、教师的激情是课堂充满激情的源头  孩子们在课堂上度过的时光无论是痛苦的还是快乐,都与教师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是一名助学者,责任在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育他们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并且教会他们学会结累和掌握技巧。因为有了结累,学生写作有了资源,老师辅导得法,学生懂得写作技巧,那么学生写作不仅兴趣昂扬而且速度快质量高,这样的写作是高效快乐的,同样过程也是快乐的。  【关键词】兴趣 积累 方法 高效  中学生要在语文考试的单位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美文确实不是件简单
本文首先阐释了双代管的相关概念,并阐述有关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成果,为全文的分析研究打下基础。其次,简要介绍九峰乡13个行政村的财务现状与现状形成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法制、
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课是语文的拓展,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将小学语文活动课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将是对课堂的有益的补充,“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会给你惊喜  语文活动课变音乐课。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的知识宝库有三把钥匙,即数学、文学和音乐。”借助音乐在陶冶情操和培养人才、提高素质方面的这些作用,我们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围绕课文内容,搞一些音
期刊
期刊
【摘要】七年级语文过渡教学是困扰初中语文教师的难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讨,即:(1)教师引导学生建立起“大语文”的语文学习意识;(2)引导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3)教师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创新创活教学方法。  【关键词】七年级 语文 过渡教学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于环境,教材,教师及学习方法等方面较以前有了变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感到无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