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学校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都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仍然有很多区域的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限,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本文以课题为抓手,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适合区域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
【关键词】区域性;中小学;教育科研;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和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提升,中小学教师成为了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教育科研工作被提升到新的地位,在中小学呈现出前所未有、方兴未艾的景象。但是,面对科研热潮,我们作为科研工作相对后发的镇区,中小学对教育科研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为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自2018年起开始申报实施市级立项课题“区域性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研究”,支持和引领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推进区域内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较为成功地探索出区域性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强化科研意识
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针对有的学校以常规教研代替科研、不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有的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到位、科研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方式:一是纳入考核。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考核,增加分数比重,促使学校转变观念,把教育科研列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计划,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科研工作;二是挂钩绩效。敦促各学校强化科研工作管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把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研究成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使教育科研工作由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变为对标对表的“硬任务”,努力调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三是榜样示范。组织区域内教育科研经验丰富、成效明显的教师开设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现身示范、分享经验,通过身边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引路”,使学校、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魅力,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自觉主动投入教育科研工作中,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成就感。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研能力
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培训形式、内容都对培训结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理论指导、讲座显然难以满足教师对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渴求,教师急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强、有借鉴意义的培训。为此,我们对培训方式和内容均进行了探索。一是加强科研基本知识普及。举行专题培训,由课题专家作关于课题申报、方案撰写、过程管理、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讲座,具体地介绍课题操作的方法、流程,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总体思路、典型经验等,使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课题工作开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是建立“研中学”培训机制。坚持“在科研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理念,从申报立项开始,就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省、市、镇各级教育科研专家到镇、到校,从技术、标准、规范等各个层面对课题立项申请书进行逐一审核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立项结果公布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立项课题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邀请教育科研专家,现场指导开题工作,形成规范的开题报告流程样本,供广大课题主持人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这种实践者有实质性要求、指导者有针对性回应的培训,深受课题人员的好评。三是探索“优则导”成长策略。遵循“在科研指导中成就自己”的思想,对在主持市镇教育科研课题中表现亮眼的、已逐步成长起来的课题主持人,推荐或指定其负责一定的还不够成熟的课题的指导任务,以经验分享、以老带新、个性化课题指导、参加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多种方式来锻炼和促进他们的成长,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指导水平,为区域培养了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指导作用的教科研积极分子、专家型教师,全面带动科研工作发展。
三、完善科研管理,规范科研行为
课题研究包含选题、申报、立项、开题、过程研究、总结提炼、成果展示推广等环节,为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规范有序落实到位,需要用制度进行规范,需要专家进行指导。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区域教育科研的宏观设计,做好发展规划,完善细化有关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程》《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办法》《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评审工作方案(含评分标准)、《教育科研成果奖评奖工作方案》等系类文件,探索规范管理和有效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做法。通过制定文件,对课题开展各个环节提出要求,规范、统一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的流程,让教师能够有据可依,按照课题管理办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课题研究行为。二是贴心服务,热心指导。一方面,建立“教育科研课题”钉钉工作群,将镇内正在开展研究的各级课题主持人和所在学校负责人拉进群内,采取网上答疑的方式,随时接受主持人提问,随时关注、指导工作开展,为课题组提供贴心服务;一方面,采取现场指导的方式,到各学校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了解掌握具体情况,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提供方法上的指引,指导归纳经验,引导发展方向。三是专家引领,助力提质。要求各课题组提高开题报告会、中期检查报告会、结题报告会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层次,必须至少邀请一名市级以上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所在专业的专家为主评委组成三人以上专家团,对课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进行全过程指导,确保及时指正教师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不规范、不正确的行为,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四、规划上升路径,增强科研动力
教育科研需要严谨的态度、較真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为避免教师做功利课题、虚假课题、低效课题,同时引导和激励不同层次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我们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规划了课题上升路径。一是设立镇级课题供“练级”。在各校设立校级课题的基础上,新设立镇级课题,将校级课题作为“基础课”,镇级课题作为“进阶课”,市级及以上课题为“挑战课”。镇级课题,单数年立项,与市课题双数年立项刚好错开又无缝对接,不设职称、教龄等硬性条件、欢迎和鼓励有志于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申报课题,以较低的“立项”门槛,让更多老师先“上车”,从而逐步消除对课题研究的畏惧心理、神秘心理,让教师在镇级层面先行“试水”,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参与上一级立项课题的竞选。二是采用“推拉”方法促进步。为课题的开展设立一个“规定”、一个“目标”:规定已立项的课题不得随意撤销,否则三年内不得新报各级课题;对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成效的镇级课题,可优先获得申报省市课题的资格,并得到镇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各方面的支持,通过“切断后路”的“推”和“指明前路”的“拉”,坚定教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利用政策帮扶强覆盖。为提高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提升各校课题的层次,在课题立项前,明确校内没有市级课题的公办学校必须要主动组织校内老师开展课题申报;在课题立项评审时,在评审结果打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推荐校内没有市级课题的学校;对薄弱课题组,采取牵线搭桥、建议同类型、落选的课题骨干成员依照自愿原则跨校搭配,联动开展课题的方式,既增进了薄弱学校课题组的实力,同时也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机会,还浓厚了学校的科研氛围,解决更多学校面临或遇到的共性问题。区域内进入了优秀镇级课题培养成市级课题、优秀市级培养成品牌课题、省级课题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了“校级课题研究打基础,镇级课题研究上台阶,市级课题研究出亮点”的教育科研“金字塔”格局。截至目前,区域内11间中小学,已有43个镇级课题、20个市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实现了8间公办学校市级课题全覆盖。极大地调动了区域内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催化作用。
【关键词】区域性;中小学;教育科研;策略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和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提升,中小学教师成为了教育科研的主力军,“科研兴校、科研兴教”成为许多中小学的教育理念和实际行动,教育科研工作被提升到新的地位,在中小学呈现出前所未有、方兴未艾的景象。但是,面对科研热潮,我们作为科研工作相对后发的镇区,中小学对教育科研仍然存在“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的现象。为此,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自2018年起开始申报实施市级立项课题“区域性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实践研究”,支持和引领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实践,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推进区域内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较为成功地探索出区域性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观念,强化科研意识
增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前提。针对有的学校以常规教研代替科研、不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有的教师对教育科研工作认识不到位、科研意识淡薄等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方式:一是纳入考核。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考核,增加分数比重,促使学校转变观念,把教育科研列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工作计划,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科研工作;二是挂钩绩效。敦促各学校强化科研工作管理,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并把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研究成果与教师的绩效考核、绩效工资挂钩,使教育科研工作由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变为对标对表的“硬任务”,努力调动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三是榜样示范。组织区域内教育科研经验丰富、成效明显的教师开设教育科研专题讲座,现身示范、分享经验,通过身边的“榜样示范”和“典型引路”,使学校、教师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魅力,消除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和畏惧感,自觉主动投入教育科研工作中,体验教育科研带来的成就感。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科研能力
培训是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培训形式、内容都对培训结果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纯的理论指导、讲座显然难以满足教师对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的渴求,教师急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操作性强、有借鉴意义的培训。为此,我们对培训方式和内容均进行了探索。一是加强科研基本知识普及。举行专题培训,由课题专家作关于课题申报、方案撰写、过程管理、研究过程、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讲座,具体地介绍课题操作的方法、流程,指导思想、理论依据、总体思路、典型经验等,使教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对课题工作开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二是建立“研中学”培训机制。坚持“在科研实践中发展自己”的理念,从申报立项开始,就根据实际需要,邀请省、市、镇各级教育科研专家到镇、到校,从技术、标准、规范等各个层面对课题立项申请书进行逐一审核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立项结果公布后,选取有代表性的一个立项课题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邀请教育科研专家,现场指导开题工作,形成规范的开题报告流程样本,供广大课题主持人学习借鉴。教育科研能力需要在实践中提升,这种实践者有实质性要求、指导者有针对性回应的培训,深受课题人员的好评。三是探索“优则导”成长策略。遵循“在科研指导中成就自己”的思想,对在主持市镇教育科研课题中表现亮眼的、已逐步成长起来的课题主持人,推荐或指定其负责一定的还不够成熟的课题的指导任务,以经验分享、以老带新、个性化课题指导、参加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多种方式来锻炼和促进他们的成长,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指导水平,为区域培养了一批具有引领、示范、指导作用的教科研积极分子、专家型教师,全面带动科研工作发展。
三、完善科研管理,规范科研行为
课题研究包含选题、申报、立项、开题、过程研究、总结提炼、成果展示推广等环节,为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规范有序落实到位,需要用制度进行规范,需要专家进行指导。一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进一步加强区域教育科研的宏观设计,做好发展规划,完善细化有关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的实施细则,制定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程》《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办法》《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申报评审工作方案(含评分标准)、《教育科研成果奖评奖工作方案》等系类文件,探索规范管理和有效推进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做法。通过制定文件,对课题开展各个环节提出要求,规范、统一教育科研工作开展的流程,让教师能够有据可依,按照课题管理办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课题研究行为。二是贴心服务,热心指导。一方面,建立“教育科研课题”钉钉工作群,将镇内正在开展研究的各级课题主持人和所在学校负责人拉进群内,采取网上答疑的方式,随时接受主持人提问,随时关注、指导工作开展,为课题组提供贴心服务;一方面,采取现场指导的方式,到各学校参加课题研究活动,了解掌握具体情况,解决认识上的误区,提供方法上的指引,指导归纳经验,引导发展方向。三是专家引领,助力提质。要求各课题组提高开题报告会、中期检查报告会、结题报告会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层次,必须至少邀请一名市级以上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丰富经验的所在专业的专家为主评委组成三人以上专家团,对课题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进行全过程指导,确保及时指正教师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不规范、不正确的行为,提升课题研究质量。
四、规划上升路径,增强科研动力
教育科研需要严谨的态度、較真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为避免教师做功利课题、虚假课题、低效课题,同时引导和激励不同层次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我们为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规划了课题上升路径。一是设立镇级课题供“练级”。在各校设立校级课题的基础上,新设立镇级课题,将校级课题作为“基础课”,镇级课题作为“进阶课”,市级及以上课题为“挑战课”。镇级课题,单数年立项,与市课题双数年立项刚好错开又无缝对接,不设职称、教龄等硬性条件、欢迎和鼓励有志于教育科研工作的教师申报课题,以较低的“立项”门槛,让更多老师先“上车”,从而逐步消除对课题研究的畏惧心理、神秘心理,让教师在镇级层面先行“试水”,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时,参与上一级立项课题的竞选。二是采用“推拉”方法促进步。为课题的开展设立一个“规定”、一个“目标”:规定已立项的课题不得随意撤销,否则三年内不得新报各级课题;对顺利开展、取得预期成效的镇级课题,可优先获得申报省市课题的资格,并得到镇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各方面的支持,通过“切断后路”的“推”和“指明前路”的“拉”,坚定教师扎实开展课题研究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利用政策帮扶强覆盖。为提高学校领导对教育科研的重视,提升各校课题的层次,在课题立项前,明确校内没有市级课题的公办学校必须要主动组织校内老师开展课题申报;在课题立项评审时,在评审结果打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推荐校内没有市级课题的学校;对薄弱课题组,采取牵线搭桥、建议同类型、落选的课题骨干成员依照自愿原则跨校搭配,联动开展课题的方式,既增进了薄弱学校课题组的实力,同时也为更多的老师提供了机会,还浓厚了学校的科研氛围,解决更多学校面临或遇到的共性问题。区域内进入了优秀镇级课题培养成市级课题、优秀市级培养成品牌课题、省级课题的良性循环,初步形成了“校级课题研究打基础,镇级课题研究上台阶,市级课题研究出亮点”的教育科研“金字塔”格局。截至目前,区域内11间中小学,已有43个镇级课题、20个市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实现了8间公办学校市级课题全覆盖。极大地调动了区域内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