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丹青写人生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ang_n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
  李征(笔名:墨龙),1963年出生,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祖籍山东,定居北京。19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1990年于中央美院进修。其作品曾多次被《工人日报》、《大众日报》、《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报》、《中国书画艺术报》等报道并发表,先后被编入《中国当代书画家杂志》、《艺术品收藏指南》、《中国书画名家收藏拍卖大典》等典藏。
  2004年荣获全国书画名家书画小品邀请大展金奖,中国“国际书画大赛”银奖。
  2005年8月被国家精选赴日本书画艺术交流,作品荣获日本国最高奖项“特别奖”,并被东京美术馆收藏;曾获“中华时代十大书画名人”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荣获一等奖;10月被云南省委领导人邀请书画交流;12月中国电影百年盛典书画大赛荣获“佳作艺术创作奖”。
  2006年7月被甘肃省委政府部门邀请参加文化节并笔会交流;9月份被国家严格评选赴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及香港、澳门、泰国笔会交流;10月底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首届中华时代名人论坛及联谊大会。
  其作品先后在日本、新加坡、韩国、瑞士、美国展出并收藏。
  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副主任(河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河北名家书画院副院长
  国家一级美术师
  初识当代著名书画家李征先生是在一次笔会上,并有幸收藏了李征先生的一幅佳作。每每闲暇之余拿出画作欣赏,常被画家笔下不经意的山石、飞瀑、树丛与远山深处的袅袅炊烟感动……
  在李征先生的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处处体现着热爱生活、拥抱生活的激情。他始终以现实生活为灵感之源,坚持写生,在生活的沃土中撷取灵感和激情。其作品以书入画,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笔墨娴熟,率性不拘谨,松动而不浮华,新颖却不张扬,书法与金石趣味使他的作品始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书卷气。他的作品传承着古老文化的文脉,又在磨砺中形成独家风格。更为可贵的是,他的作品中处处洋溢着“书画俱长”与“画气为主,画像为辅”的画之本法,这是很值得称道的。
  李征先生自幼酷爱书画,亲受名家刘大为、王琦、官布、白庚岩等大师指点,多年潜心于山水画创作,他的作品体现为得于造化,归于心灵的特点。特别是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为他的作品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他的系列作品中,画家以清远之笔,呈露心源之美,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鲜活、生动,又展示了心灵的清幽、祥和。显然,画家通过对南北山水的表现,营造出一种水墨画的清空透明的美质,在造化与心灵之间透出一种艺术的品质与精神。在书画家李征的眼中,自然山水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饱含着浓郁的情感与精神,造化的神奇与自然的形态——重峦叠嶂、烟雨空蒙,屋宇小径……都浸透着乡情,弥漫着诗意,给他以艺术的激情、创作的灵感。应该说自然山水是他的精神之源,是他心灵的栖息地。因此,在他的山水画作中,强调了某种意蕴与情趣,即“自我”融入其中的感悟与怡然,并以现代目光去审视、撷取山水自然的片段,传达某种特定的意蕴和意境。笔者深切地感到他山水作品的大气恢弘、飘逸疏淡、老辣而不失圆润的感觉和味道。
  画家的故乡是山东,在艺术求索的道路上,他十分注重情感、生命、意境的追寻与表现。在他的一部分作品中,生发出心灵的远游、乡关的梦寐,田园意象洗涤了画家的焦虑,还他以精神的舒展与安顿。只有在这里,心灵才能找到自己的家园。譬如,深山村落的袅袅炊烟,树木掩映的红顶新房,记忆中的老屋,老屋门前的石磨,屋檐下的串串红辣椒……这些作品曾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与回味。当然,最值得称道的是,他把绘画艺术从古典模式的萧疏荒寒与幽寂冷清之中解放出来,还原生活的现实气息与情趣意味。其笔墨、意象之间的整体氛围都带有淳厚朴实的乡土气息,并化入生命状态中灿烂感性的因素,变成了赋予生命色彩的意象图景,体现了画家的性情本色,呈露出心源之美与造化无穷。
  笔者亦钟情于画家笔下的雪景。品读他的画作,仿佛久处盛夏的人走进了冰雪世界,惬意而舒适。在他的雪景作品中,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乡村小景,都注入了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深切热爱。他的画用笔繁简得当,用墨(色)虚实相生,构图严谨、主题突出、韵味醇厚、意境深远,极具冷逸俊美之气韵。他用精湛的皴染技法和准确的光感处理手段,真实的表现出了雪的质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雪的神韵、山的邈远和冰雪世界的旖旎风采。
  当然,笔者也有幸品读了李征先生的写意花鸟画,观赏了他泼墨挥毫遒劲潇洒的书法作品。
  人生如画,画如人生。三十载春华秋实,三十载风雨人生。李征先生致力于书画艺术的追求,以耕耘者的姿态,在实践中磨砺自己,其艺术人生渐入佳境。我们衷心祝愿李征先生的艺术之路更加辉煌!
  (编辑 钟言)
其他文献
我1959年就读于北京海淀区建设小学。我上学的第一任老师白玉琴是位美丽的女子。  有一天上语文课,白老师讲课文《小猫钓鱼》。她把课文念完之后,问我们谁能复述一遍。这对刚刚上学的我们来说,有难度,课堂里一时静若幽谷。我那时梳着齐眉娃娃头,一缕湿发遮住了眼帘。汗水淋淋的我顺手捋了捋头发,白老师立刻大声说:“好啊,毕淑敏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请起立。”我魂飞魄散,当下想,以后哪怕是头发把眼珠刺瞎了,也不再
(一)    他从小就是一个志向远大的孩子,虽然身在农村,但他不想像父辈们那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生活,他想走出大山,干一番事业。他把希望寄托在了高考上,但由于严重偏科,数学分数太低,连考了两年也没能上线,无奈只好回家种地。  他不甘心就这样生活下去,秋天的时候,庄稼收完了,他就到了省城,找了个在建筑工地推小车的活,每天辛苦工作。但两个月以后,包工头子跑了,他和别的工友一样,一分钱没有拿到,反而
近日,以“致敬新时代好老师”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好老师”评选在重庆落下帷幕,来自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名“好老师”(含20名提名奖)、20名“好校长”最终获奖。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为活动致辞,并鼓励“好老师”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托,争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此次大型公益寻访“好老师”活动由课堂内外杂志社与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中心于2017年11月联合发起。  
唐海龙:调整高考语文、英语分数权重  “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显突出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国家语言生活中的主体地位,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同时与时俱进,统筹推进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相关条款,全面突出包括普通话、规范汉字在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  对此
简介  林贵春,人民日报美术编辑/记者、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美国国家大学中国艺术委员会秘书长、联合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化工作家协会会员、人民网十大优秀博客博主。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勤奋好学。其师法自然,师法古人,转益多师,先后得到中央美术学院张世彦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世简教授、北京画院王培东教授等名家大师的教诲,在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创作方面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参加全
Q我是单亲家庭,孩子是男孩,上初一了,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我担心孩子缺少父爱,会不会在成长中出现问题?    A现在单亲家庭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父母一方的缺失,的确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离异家庭父母的心态、对离婚的处理态度等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任何不适当的教育方式,都容易导致各种单亲家庭子女性格缺陷。但是只要合理地处理,还是一样能够让您的孩子健康的成长,这一点请您放心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在成功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居里夫人原名为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镭的
年老之后他们终于明白,有些爱或许太琐碎,在粗糙的生活中总是让人难以体会,其实,他们凡俗的爱情一直盛在这换了一茬又一茬的粗瓷粥碗中——一粥一饭,都要执意把最好的留给对方,也许,这就是已经被我们逐渐遗失的、固执而又笨拙的古老爱情。  在我们的眼里,父母不相爱。大半生的时间,他们少有倾心的交流,平时,不是母亲絮絮叨叨而父亲无动于衷,就是父亲暴跳如雷而母亲却充耳不闻像没事人一般,就算偶尔有对话,也往往短促
“用雪的方式灌溉教育孩子”,这是曹慧的教育格言。正如她自己所说,无论哪种教育,都要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走进曹慧的课堂,犹如走进了故事分享会。在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在曹慧眼里却是一个个用数字构建起来的故事。学生们一边听故事一边学知识,偶尔也能站起来讲讲自己的故事,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兴趣,掌握了知识。  “我的课堂,孩子们敢思敢想,敢想敢说,说得不完善的地方,学生之
拈花微笑,直指本心    七尘心,拈花微笑,直指本心,不落文字。  拈花微笑,是我在很多人博客上看到的一个佛语。且不论自己佛缘的深浅,对佛的东西还是有种说不明,道不破的情感。或许这本就是佛的真正意旨所在。不用说清,不用道明,如果你明了,拈花微笑。  想来,很多人将拈花微笑当作自己意识里最理想的一个动作。仿佛自己站在一处,拈着花,不语,微笑,而后静看一切世事的起起伏伏,以此来表明自己一种超然于世的心